摩登伽女
印度神话中的人物
摩登伽女本是首陀罗种姓(古印度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有一天,阿难祇园精舍出来,持钵到城内乞食。返回途中,见到路旁一个古井,摩登伽女正在井边汲水,阿难因为口渴便请她布施一钵水。
故事起端
佛陀于是方便权巧,邀请摩登伽女及其双亲一起来到僧团。佛陀经过她父母同意将摩登伽女留下来。佛陀向她说,若想嫁给阿难,就须先在僧团修行,直到道行与阿难相当时,才能和阿难结婚。摩登伽女为了嫁给阿难,于是欢喜地剃度出家,每天遵照佛陀的指示精进修道,在比丘尼僧团中过着佛化的生活。一天一天精进修行的摩登伽女,终于醒悟了对阿难执着的心。有一天她在佛陀的座前,忏悔自己的愚痴行为,发愿服膺佛陀的教法,做一个真理的使者。佛陀为她的醒觉感到欣慰,跪在佛陀前的摩登伽女转祸为福的佳话,在僧团中留下了千古美谈。但是印度的社会等级很严格,佛陀度化这位贱族出身的女子出家时,曾受到僧团、社会以及波斯匿王等人的非难,认为会损害教团的名誉。佛陀婉转地告诉他们:“我是海洋,你们是百川,百川汇入海洋,同成咸味的海水;你们大家一入佛海,也就一律平等,更无贫富贵贱可分了。”当时,他们对这些话还不能完全释怀和认同,不久,摩登伽女即证得阿罗汉果,很多比丘见到她都很惭愧,她的美德圣行传扬开来,感动了社会人士,大家对她都生起恭敬供养之心。
与阿难的关系
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
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
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
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属首陀罗种姓。依据印度的传统,首陀罗种姓的人为四种姓中最下层贱民,以清扫街路为业,他们既无权诵经、祭祀,不能与四种姓中的其余三个种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将水、饭食等物亲自拿给其它三种姓的人。所以当阿难向摩登伽女要水时,摩登伽女犹豫不决,不敢把水供养给阿难。
摩登伽女回家后,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难,饭食无味,从此失去了人生的乐趣,终日不是忧郁,就是沉思。眼看着花一样的娇容日见消瘦,她的母亲放心不下,再三盘问她究竟有什么心事折磨她。
摩登伽女最后才告诉母亲她的心思,母亲设法让她嫁给阿难。母亲知道比丘是神圣不可犯的,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
你若不娶我女儿,她便会自杀,恳请你救我女儿一命
摩登伽女的母亲无奈之下,当阿难再次来到她家门口托钵化缘时,她便用邪术使阿难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进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来诱惑阿难。
阿难心知不妙,不肯依从。
阿难危难之时,一心念佛,道交感应,佛陀心知阿难受难,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严咒
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
摩登伽女见阿难忽然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来到寺前等阿难。阿难外出托钵,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后面。阿难吓得不敢出门,摩登伽女便在门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见不到阿难,便无所适从,大哭而归。
阿难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向佛求救。
佛说,“阿难没有头发,你若肯剃除秀发,你和她一样了,我才可以让阿难取你为妻。”摩登伽女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阿难,我什么都可以做。”
摩登伽女回家后,请求母亲为她剃除秀发。
孔雀的羽毛,理应小心保护才对。你美若天仙
摩登伽女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替女儿剃下秀发。
摩登伽女答道,“我爱阿难明亮的眼睛,我爱阿难英俊的鼻子,我爱阿难迷人的耳朵,我爱阿难甜美的声音,我爱阿难高雅的步伐,我爱阿难的一切。”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能观察人身的不净,再也爱不起来——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呢?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真的出了家,证了初果
故事影响
另中国有京剧《摩登伽女》,1927年,由北京《顺天时报》发起选举名伶,尚小云以新编京剧《摩登伽女》被选为“四大名旦”。
参考资料
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9 10:49
目录
概述
故事起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