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尔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错误思想,鼓吹国家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体;直接的普选权是工人阶级的政治基本原则,是改善工人阶级物质生活状况的唯一手段。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
人物简介
简介
拉萨尔(1825――1864), 德国早期工人运动活动家,
机会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全德工人联合会创始人。
个人生平
1825年4月11日生于
布雷斯劳(现弗罗茨瓦夫),1864年8月31日卒于瑞士日内瓦。在
柏林大学攻读哲学、语言和历史。接受G.W.F.黑格尔的哲学体系。184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848年欧洲革命期间,参加杜塞尔多夫民主派的革命活动,并与K.马克思、F.恩格斯结识。1859年出版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反对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统一德国,反映了历史观。1863年3月,发表《给筹备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提出一整套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工人政纲的基础。其要点是:工人的贫困是由
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这个规律使工人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道路,即废除铁的工资规律的唯一道路,是依靠国家帮助发展工人合作社,使工人获得全部劳动所得,而这只有通过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才能实现。1863年5月23日全德工人联合会成立,拉萨尔当选为联合会主席。为了求得普鲁士国家的帮助和实现普选,拉萨尔从1860年5月起多次与
俾斯麦密谈和通信,表示工人阶级“本能地感到自己倾向于独裁”。其威望逐渐下降。
出身
拉萨尔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曾被称为神童,青年时代在柏林大学学习过黑格尔哲学,后来成了律师。他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投身于革命运动,为马克思所领导的《新莱茵报》工作过,并曾被捕入狱。在1849年2月至5月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四次以《拉萨尔》为标题,在《莱茵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声援过拉萨尔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继续从事律师工作,完成了为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办理离婚案的工作,伸张了正义,获取了良好的名声。当沉寂了一个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在六十代年初开始复苏的时候,拉萨尔积极参加了德国工人运动,于1862年和1863年先后发表了《工人纲领》、《公开答复》等小册子。1863年5月担任了当时最大的、最重要的德国工人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的主席, 而此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远离德国的英国。
主义概述
拉萨尔主义曾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后来不再这样称呼),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1.拉萨尔主义主张通过和平的合法斗争争得普选权,建立“自由的人民国家”;信奉超阶级的国家观,认为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教育人民;主张由国家资助建立工人生产合作社。
2.拉萨尔宣称存在
铁的工资规律。拉萨尔对他的“铁的工资规律”作了如下的表述:“这个在现今的关系之下,在劳动的供求的支配之下,决定着工资的铁的经济规律是这样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这个规律的基础是一种陈腐不堪的经济学观点,即工人平均只能得到最低的工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按照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工人总是过多(这就是拉萨尔的论据)。
3.拉萨尔主义的一个特点就是,讲到社会主义时,强调国家应该制定政策,保证“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分配”,使工人获得“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拉萨尔派主张,在未来社会里,应该公平地分配劳动所得,即“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4.拉萨尔诬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反对工人和农民结成联盟。拉萨尔暗中与俾斯麦勾结,支持其“铁血政策”,并秘密领取津贴,出卖德国工人运动。
哥达纲领
拉萨尔主义的基本信条、经济学原则和社会主义观点,在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纲领(“
哥达纲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要求实现“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和“公平的分配”;认为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一切阶级只组成反动的一帮”;提出所谓“铁的工资规律”;主张对生产合作社实行“国家帮助”;建立“自由国家”以及“现代国家”和“现代社会”;鼓吹诸如普选权、直接立法、人民权利、国民军、民主共和国等之类的民主主义的陈词滥调;提倡“平等的国民教育”、“科学自由”、“信仰自由”;争取“正常工作日”和“限制妇女劳动和禁止儿童劳动”等等。所有这些主张和观点基本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和科学社会主义毫不相干,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和有害的,因而受到马克思的严厉批判(见《
哥达纲领批判》)。
主义的问题
1.拉萨尔所期望的国家帮助不是来自于工人执政的民主共和国,而是来自于普鲁士政府,这无疑是错误的。为了笼络工人打击自由主义,普鲁士政府实行了一些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的政策,但如果因此而与普鲁士政府结盟,就等于巩固了专制统治。尽管拉萨尔提出要实现普选权,但是普鲁士政府不可能做出太多的让步。
2.
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不过是对
马尔萨斯理论的抄袭。马克思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识指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影响工资的规律不仅不是铁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工人通过斗争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待遇的。工人应该不放弃任何的斗争手段,包括和平合法斗争的形式。
3.马克思着重批判了“公平的分配”和“平等的权利”。马克思用提问的方式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言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现今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的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出法的关系吗?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公平的’分配不是也有各种极不相同的观念吗?”
4.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了拉萨尔写给
俾斯麦的书信,表明拉萨尔和普鲁士政府确实达成秘密的交易。马克思指出,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只要德国资产阶级愿意推翻普鲁士的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就要与他们一起进行民主斗争。尽管无产阶级不可能因此获得政权,却能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
5.拉萨尔对于政治经济学也缺乏深入研究,尽管马克思多次向他解释过自己的理论,并请他帮助出版了马克思的《
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但他始终不能理解马克思在五十年代末所完成的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不懂
剩余价值规律和工资规律,只是谈论货币是价值的符号,这类流行过多年的一些简单常识。拉萨尔的社会主义,没有达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水准,显得简单、粗俗。他的斗争策略虽然强调了现实主义,但又常常是同机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以致迷恋于“合法手段”,过分相信当时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险些将工人运动引向歧途。
拉萨尔与马恩
在1862年马克思当面批评拉萨尔提出的“依靠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的策略之后,二人之间的矛盾便极其尖锐起来,其间又交织着马克思向拉萨尔“借债” 和马克思要求拉萨尔帮助出版《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所引起的个人纠纷,马克思认为拉萨尔已“无可救药”,以致断绝了来往。
拉萨尔逝世后,恩格斯在书信中写道:若不是拉萨尔过早去世,那么必将看到拉萨尔背叛无产阶级的一天。马克思也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
1875年,马克思又抱病针对
爱森纳赫派与
拉萨尔派为合并后成立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起草的、浸透了拉萨尔主义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纲领〉草案》写下了《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即《哥达纲领批判》的主体内容,给予了拉萨尔主义严厉、坚决且全面、具体的批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