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恩寺,是一座唐朝时期的
佛寺,此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玄奘法师主持修建,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
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走到西大寺巷尽头,这就是报恩寺了。进入报恩寺大院,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因危及游人安全, 于1977年拆除。清基时发现了塔下的地宫,地宫有彩绘壁画及金、银棺等珍贵文物。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
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
飞角流丹的
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殿面五间,进深三间,殿门前有长廊,
立石质方形廊柱,柱面有花乌浮雕,门东一柱础上有“石羊抵头“,画面生动逼真,此为“寿州内八景”之一景。大殿内东、西、 北三面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泥塑十八罗汉和
唐、
宋、
明、
清四代的木雕、铜铸造像等几十尊,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寿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此亦为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
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清书法家梁嫩为此七字作跋的两方石刻。大殿东侧是僧祖堂及涤尘精舍,两侧是禅堂、维那寮,穿过大殿,即来到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穿 过西侧园门,即来到新建的“碑园”。在这里可以尽情欣赏历代名人碑刻,一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