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赋
三国时期邯郸淳赋作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投壶赋》是三国时期邯郸淳所著,将投壶者们身手不凡的投技和妙趣横生的场景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作品内容
古者诸侯间于天子之事,则相朝也。以正班爵,讲礼献功。于是乃崇其威仪,恪其容貌。繁登降之节,盛揖拜之数。机设而弗倚,酒澄而弗举。肃肃济济,其惟敬焉。敬不可久,礼成于饫。乃设大射,否则投壶。植兹华壶,枭氏所铸。厥高二尺,盘腹修ㄕ。饰以金银,文以雕镂。(案,当有四字一句。)象物必具。距筵七尺,杰焉植驻。矢维二四,或柘或棘。丰本纤末,调劲且直。执{下}奉中,司射是职。曾孙侯氏,与之乎皆得。然後观夫投者之闲习,察妙巧之所极,骆驿联翩。(案:当有四字一句。)爰爰免发。翻翻集集,不盈不缩。应壶顺入,何其善也。每投不空,四矢退效。既入跃出,荏苒偃仰。(案,此句有误字。)黾勉趋下,馀势振掉,又足乐也。拟议于此,命中于彼。动之如志,靡有违。譬诸为政,群职罔弛也。左右毕投,效奇数钧。列置功{下},称善告贤。三载考绩,幽明始分也。比投不释,增是自遂。虽往有功,义所不贵。春秋贬,亦犹是类也。若乃撮矢作骄,累掇联取。一往纳二,巧无与耦。斯乃绍、伦之才,尤异之手也。柯列葩布,匪罕匪稠。虽就置犹弗然,矧回绝之所投。惟兹巧之妙丽,亦希世之寡俦。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纷纵奇于施舍,显必中以微观。悦举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环玮百变,恶可穷赞。(《艺文类聚》七十四)
作者简介
邯郸淳,字子叔,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工书,诸体皆能。袁昂《书评》称其书:“应规入矩,方圆乃成。”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载其篆书师法曹喜,楷书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并认为蔡邕善书篆,“采斯、喜之法,为古今杂形,然精密闲理不如淳。”邯郸淳,善篆书,有名。卫恒《四体书势》古文序云:“自秦用篆书,焚烧先典,而古文绝矣。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尚书》 、 《春秋》 、 《论语》 、《孝经》,时人已不复知有古文,谓之科斗书,汉世秘藏,希得见之。魏初传古文者,出于邯郸淳”。
创作背景
投壶亦称射壶,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之时,由古代的射礼演变而来。“射之余意为投壶,且寓礼焉”,投壶是射箭的“余意”、延续。当时的诸侯贵族们在宴饮之后,要请宾客行射箭之礼,虽称之为礼,更多是娱兴之为。由于有的客人射艺荒疏,于是逐渐改为以箭投入酒壶,多中者为胜,负者罚酒。古代最初的一些娱乐行为,初始并未直追其本质娱人的功能,大多要将其千方百计地纳入礼义的范畴内,“且寓礼焉”,冠以高尚的名头,拔升行为的意义,射礼如此,投壶也不例外,因而,“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
魏晋六朝时期,由于投壶盛行,还出现了专门的著述。魏文帝时,邯郸淳为博士给事中,曾作《投壶赋》,千余言,献给魏文帝曹丕,“文帝以为工,赐帛十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12:05
目录
概述
作品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