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城遗址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面积16.8平方公里,汉代以来城池位置变化不大,并呈叠加式发展,众多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基本上保存较为完好,1996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国唯一将整个古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市。2010年10月,扬州城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简介
扬州城考古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扬州老城区及西北郊,为隋、唐、宋时期扬州城池遗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扬州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
唐扬州城遗址是唐代南方的重要城址。位于今江苏省扬州市。原名吴州,隋开皇九年(590)改为扬州。7世纪时,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建成,扬州居水陆要冲,成为当时物资转运的中心之一。唐代安史之乱后,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扬州的地位日趋重要,曾为大都督府和淮南节度使、淮南道采访使、盐铁转运使治所,并是当时中外交通的重要港口之一。
抗日战争前,刘师培、罗振玉等人,曾收集和考证扬州出土的唐人墓志,见于《广陵墓遗文》和《国粹学报》中。抗日战争中,日本人安藤更生在扬州采集到古代的瓦和陶瓷标本,绘制了“扬州城附近要图”,并写有《唐宋扬州城的研究》一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扬州唐城作了全面调查,并对“子城”、五台山唐墓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等进行了试掘和发掘。
结构
汉代以来城池位置变化不大,并呈叠加式发展
历史沿革
自春秋开始筑城,历经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近7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的建城史,给扬州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文化遗产、遗存,其中,扬州城遗址面积约18.25平方公里,是我国保存最好的古城遗址之一。1955年,其中的隋宫城、唐子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扬州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措施
政府对市区各级、各类文保单位的保护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制定了一批文保单位的维修方案;普哈丁墓园龙虬庄遗址被列入国务院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采取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方法,启动了博物馆城工程建设,取得初步成果。汪氏小苑、吴道台宅第、个园住宅、准提寺等一批建筑得到了维修保护与合理利用。配合城镇建设、古城改造和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展考古和发掘工作,发掘遗址面积10000平方米、古墓葬600余座,出土文物4000余件;配合公安部门加大对盗墓等文物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1、做好文物保护基础工作。积极申报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完善已公布的文保单位“四有”档案工作;公布1-2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保控制单位。
2、加强扬州城遗址保护。积极配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制定《扬州城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编制《扬州城遗址保护规划》,完成扬州城遗址新一轮国保档案编制工作,增设文物保护标志牌,配合城市建设,做好遗址的考古、科研工作,保护、展示重要遗迹。
3、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与管理。重点维修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加快吴道台宅第三期工程、重宁寺、匏庐、汪姓盐商住宅、小盘谷、阮家祠堂及故居、铁佛寺的维修;加强文物资源整合力度,对维修好的古建筑积极创造条件,作为文物旅游景点对社会开放。利用天宁寺建设文化博览馆,利用天宁寺库房,建设广陵琴派史料陈列馆等,使扬州的古代文化在现代文明进程中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4、开展地下文物的调查、发掘和展示。配合瘦西湖新区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和城市基本建设,做好地下文物的勘探、调查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对已发掘的地下文物遗址进行整理和恢复展示,配合做好唐、宋城、北门、南门等遗址展示工程。
5、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程。配合做好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历史文化保护街区的保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编制实施《扬州博物城建设专项规划》;做好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加强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建设。
风土人情
1保护我国文物遗产2对旅游地要爱护3注意个人安全4保管好自己物品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5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