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是应用于战略导弹部队的技术,是军事技术的组成部分,战略导弹部队技术主要包括:战略导弹
武器系统、阵地工程技术、作战使用技术、作战
保障技术、导弹保障技术和后勤保障
技术等。
技术特点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是战略导弹部队技术的核心,它对战略导弹部队技术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战略导弹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反应快、戒备率高等特点,它将使战争的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发展和变化,又对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战略导弹部队技术具有知识密集,专业门类复杂,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它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又促进科学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
武器系统
内容
是战略导弹部队的主要装备,它包括战略导弹及地面设备等。
作用
①战略导弹是用来打击对方
政治和
经济中心、
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
交通枢纽等战略目标。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战略导弹、潜地战略导弹和空地战略导弹等;按飞行弹道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略巡航导弹;按使用推进剂的种类分为液体战略导弹和固体战略导弹;按射程分为中程战略导弹、远程战略导弹和洲际战略导弹;按弹头数量分为单弹头战略导弹和多弹头战略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进攻性战略导弹和防御性战略导弹。战略导弹由弹体、
推进系统、
制导系统和弹头(战斗部)等组成。弹体通常选用比强度高的合金或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用以安装和连接弹上各个系统。推进系统采用
固体火箭发动机、
液体火箭发动机或
空气喷气发动机,为导弹飞行提供动力。制导系统有
惯性制导系统、星光-惯性制导系统和末制导系统等,用以导引和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弹头系统用以破坏和杀伤对方战略目标。由弹头壳体、核装药和引爆控制系统等组成。核弹头分为原子弹头和氢弹头。原子弹头的质量和尺寸一般比较大,威力通常为万吨梯恩梯当量级。氢弹头以原子弹作为初级,利用其核爆炸产生的高温,点燃次级的热核材料而发生聚变反应。氢弹头的威力可达十万吨到千万吨梯恩梯当量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在致力提高核弹头比威力,实现核弹头小型化;采用威力可调和爆高可变的核弹头,以提高战略弹道导弹使用的灵活性;使用钻地核弹头,以提高对地下目标的破坏能力;解决核弹头贮存的有效性,以提高核弹头使用的可靠性,并大力发展具有专门用途的核弹头,如增强辐射弹、冲击波弹和
核电磁脉冲弹等。
②战略弹道导弹地面设备用于导弹的
贮存、
运输、
转载,以及技术准备、发射准备和发射。通常包括运输设备、转载和对接结合设备、 起竖装填设备、测试设备、加注设备、供气设备、供电设备、瞄准设备、发射装置、发控监控设备、飞行控制设备、遥测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不同类型的战略导弹采用的发射方式也不同:地地战略弹道导弹通常采用固定发射(地面、半地下、
导弹发射井发射)和机动发射等发射方式;潜射战略弹道导弹采用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巡航导弹可在地面、舰艇或飞机上发射。由于战略弹道导弹类型和发射方式不同,其地面设备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区别。早期的地面设备多使用单一用途的车辆等装备。采用导弹发射井发射的战略
弹道导弹地面设备与导弹发射井设施相配套,多为固定设备。机动发射的战略导弹采用车载式多功能地面设备,以减少车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
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通常包括射程 、命中精度、战斗部威力 、可靠性、生存能力、突防能力、作战反应时间、射向变换能力,以及维修性和环境适应性等。它是战略导弹部队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①射程
指从发射点到弹着点(爆炸点)之间的大地线或直线
距离。每种型号的导弹射程都有最大射程和最小射程之分。导弹射程决定导弹的火力范围。它主要取决于推进系统、导弹的结构和弹道设计、弹头和弹上仪器设备的质量等。战略弹道导弹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远
射程导弹通常用多级火箭推进,战略巡航导弹主要用空气喷气发动机推进。战略导弹的最大射程近的约千千米,远的达万千米以上。
②命中精度
它决定于导弹制导系统。战略弹道导弹一般仅在主动段采用惯性制导系统制导。有些战略导弹还采用中制导和末制导系统制导。战略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已从千米级精确到百米级,有的达十米级。巡航导弹通常采用惯性导航-地形匹配复合制导系统,有的还采用加主动寻的末制导的复合制导系统,命中精度可达10米。
③战斗部威力
战略弹道导弹的核弹头一般为
氢弹。核弹头威力为万吨到千万吨梯恩梯
当量级。
④可靠性
战略导弹的可靠性对火力计划的制定和作战效果等都有重要影响。由于战略导弹武器系统复杂,作战任务重要,价格昂贵,战略导弹的可靠性论证和设计受到极大重视。战略导弹的可靠性水平可达70~80%。
⑤生存能力
战略导弹武器系统生存能力随着战略导弹的发展和完善,尤其是导弹命中精度的日益提高,已成为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提高生存能力的措施有:对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进行抗核加固;不断提高战略导弹发射井和贮存库的抗压能力;采用各种机动发射方式等。美国已将导弹发射井的抗压强度提高到14~28兆帕,苏联的导弹发射井已达20~42兆帕。拥有战略导弹的国家,一方面重视提高战略导弹阵地的综合防护能力,另一方面加紧研制、部署海域机动发射的海基战略导弹和公路、铁路机动发射的陆基战略导弹。
⑥突防能力
提高战略导弹核弹头突防能力的措施有:进行弹头抗核加固;施放金属诱饵或假弹头;采用
隐身技术和多弹头技术等。采用多弹头首先是为了提高突防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对目标的打击能力。
⑦作战反应时间
是指导弹发射准备时间,它直接影响导弹的生存能力和作战效果。主要取决于导弹的可靠性水平及其检测和发射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施机动发射的战略导弹,例如苏联的SS—20导弹发射准备时间为15分钟左右。在戒备状态下,采用导弹发射井发射的战略弹道导弹的反应时间为60~32秒。
⑧射向变换能力
是导弹对攻击目标的选择能力。通常,
洲际弹道导弹贮存有若干个目标数据组供作战选择。例如美国“民兵”Ⅲ能预贮4组目标数据,还能在发射控制中心遥控装定预贮之外的目标数据,装定一次需25分钟左右。战略导弹部队根据作战使用需要,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能性和经济的合理性,运用系统工程技术对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进行论证,提出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作战使用要求,作为武器系统设计、制造、试验和定型的基本依据。在武器系统论证工作中,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求得最优化的综合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方案。根据既定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和分系统设计,研制出飞行试验弹及地面设备。由试验
靶场对飞行试验弹和配套装备进行飞行试验及其他一系列试验,以考核设计方案,检验是否达到既定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检验合格后进行定型、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
阵地工程技术
战略导弹部队为完成作战任务和武器装备的贮存、维护、检测、发射等使用的阵地工程,以及在阵地建设、使用和管理中采取的各项技术措施。阵地工程是战略导弹部队作战依托和防护用的工程设施,包括指挥所、技术阵地、发射阵地、弹库和推进剂库 、预备阵地、假阵地 、对空防御阵地,以及与阵地配套的辅助工程设施。战略导弹阵地工程随着武器的发展和作战样式的变化而发展变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日趋完善。在战略导弹部队发展初期,多采用地面或半地下贮存和发射用的工程设施。以后,为提高战略导弹的防护能力和使用人员的安全性,广泛采用导弹发射井贮存和发射的工程设施。80年代以来,战略导弹向机动化方向发展,相应地发展了机动作战使用的阵地工程设施。现代战争条件下,阵地工程建设既要满足战略导弹长期贮存和发射环境条件的要求,又要具有抗冲击波、地震波、电磁脉冲等的综合防护能力。战略导弹阵地的使用技术和管理技术包括战略导弹阵地的环境测控技术,水、风、电的供应技术,工程设施的管理技术和维修技术以及安全警戒技术等。阵地管理广泛使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设备,有效地改善了武器装备的贮存环境条件,对延长武器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可靠性都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战使用技术
内容
战略导弹部队作战使用技术通常包括核火力运用技术、作战指挥技术、发射技术和检测技术等。
作用
①核火力运用技术是拟制核火力计划及其实施的技术。核火力计划通常在平时预先拟制,战时修改补充。从最困难情况出发,拟定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现代战争的特点决定最佳核火力计划的选定、修改和补充须采用军事运筹学和作战模拟技术,利用大容量高速计算机实现
。②作战
指挥技术是作战指挥的手段与方法。现代战争爆发突然,战场范围扩大,战场信息量增大,情况瞬息万变,采用传统的作战指挥手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战略导弹部队各级指挥人员须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指挥手段和方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作战情报和目标资料的获取、贮存、传递和处理,核火力计划的拟制,指挥命令的下达等。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配置在各级地下指挥所、空中指挥所和车载指挥所内,一旦
战争爆发,就可从指挥所内实施快速、保密、不间断和可靠的作战指挥。
③发射技术是在发射阵地完成导弹发射使用的技术。根据导弹发射工作的内容、时间和顺序,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优化的发射程序,制成图表或编制成软件存入计算机,用以指挥发射。导弹发射采取的技术措施能满足快速、准确和简化操作的要求。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使导弹发射工作中的瞄准、加注、检测和诸元计算等实现了自动化。例如采用精密光学电子仪器实现导弹自动瞄准;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实现液体火箭推进剂加注程序和加注量的自动控制;采用无损探伤技术实现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快速、准确的探测;采用自动化检测设备,实现误差自动判定和快速确定故障部位,并根据临射前检测结果进行误差分离和修正,以提高战略导弹的命中精度。
④检测技术是检查测试战略导弹性能和参数使用的技术。使用地面测试设备可对弹上仪器设备、分系统、全武器系统的使用性能和功能进行检查测试。 为迅速、准确、可靠地发射,广泛采用自动化检查测试系统,实现了飞行状态模拟、程序控制、数据采集、故障查寻,以及检测结果显示、打印和传递的自动化。检查测试工作多在导弹贮存期间及发射前在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上进行。
作战保障技术
内容
战略导弹部队作战保障技术包括通信保障技术、侦察保障技术、测地保障技术、气象保障技术和战场工程保障技术等。
作用
①通信保障技术是完成作战指挥而使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及方法。现代化的通信保障技术是实现现代化作战指挥的可靠保障。为适应现代战争作战指挥自动化的要求,战略导弹部队建立多种手段、大容量和抗干扰能力强的自动化通信系统。通信手段有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和光通信等。无线电通信除使用短波、超短波、中波和长波电台通信外,还使用超短波或微波接力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流星余迹通信等。有线电通信包括野战线路通信、架空明线通信和电缆线路通信等。光通信分为光纤通信和大气激光通信等。
②侦察保障技术是为完成作战任务而进行侦察的手段和方法。一般包括对敌战略目标侦察和对来袭弹道导弹的战略预警,以及弹道测量、炸点预报和核爆炸探测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卫星侦察和电子侦察已成为战略目标侦察和战略预警的主要手段。战略目标侦察主要通过卫星、大型雷达和预警飞机完成。战略预警通常采用配置在不同方向的远程雷达系统、预警卫星系统、空间监测系统和机载预警系统等手段。核爆炸探测是判明核爆炸的地点、时间、威力、高度和核爆炸毁伤效果等,通常使用地面探测系统和卫星探测系统。地面探测系统用来探测核爆炸产生的电磁辐射、光辐射以及地震波和次声波等。卫星探测系统用来探测核爆炸产生的
电磁辐射、
光辐射和进行空中照相等。
③测地保障技术是为导弹提供精确的发射点及目标瞄准点的大地坐标或天文坐标、高程、大地方位角和重力加速度等数值而进行测地的手段和方法,以保证导弹射击诸元计算、精确瞄准和制导系统的装定量等的需要。实施导弹机动发射的部队还要配备机动测地车,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测地保障。为进一步提高导弹命中精度和满足快速机动作战的要求,测地保障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仍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④气象保障技术是采集、处理和提供气象资料的手段和方法。包括采集和处理气象资料,提供发射区和目标区的气象历史资料,长、中、短期天气趋势预报和实时的天气预报。
⑤战场工程保障技术是战时为保持和恢复被损坏的导弹发射工程设施、道路、桥涵和通信设施等的使用性能,而采用的应急手段和方法。在战场工程保障中,机动工程抢修车辆和设备得到广泛使用。
导弹保障技术
内容
包括导弹的运输技术 、贮存技术、计量检定技术和维修技术等。
作用
①导弹运输技术是为保障导弹迅速、可靠地运输所使用的技术。包括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保障运输可靠性的技术措施。常用的运输方式有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空中运输和水上运输等。 选择何种方式运输要视导弹的类型、机动性能、发射准备程序、运输距离及道路网、
机场、
码头等情况而定。为保障导弹运输可靠,一般采用专用的导弹运输设备。早期的导弹运输设备只解决运载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导弹运输设备上采取了许多新技术措施,例如增加起竖、对接和测试设备等,实现一车多用;采用可靠的制动、减震与防冲击系统, 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增设环境和设备的监测系统,用以在运输过程中随时检查出现的问题;增加调温装置,以保证武器装备适应运输中的各种温度环境;采用各种伪装方法,以防止空中和地面侦察,提高作战行动的隐蔽性等。
②导弹贮存技术是为保持导弹及其地面设备在贮存中性能的稳定而采取的技术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弹贮存技术不断改进和更新,贮存环境监控技术不断提高,例如使用自动调节技术,控制温度、湿度的变化;用物理、化学方法减少腐蚀性气体的侵蚀;安装减震装置,减少振动的影响;采取屏蔽措施,防止电磁脉冲的破坏;利用可控制温、湿度并充有惰性气体的密闭容器贮存仪器设备,既能节约费用又能获得较好的贮存效果等。
③导弹计量检定技术是对导弹的各种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的性能进行计量检定的技术。通常用标准计量检定设备对计量检定器具进行测试,确定是否合格。为适应导弹快速发射的需要,常采用发送标准器具以及机动巡回计量检定等多种手段和方法。
④导弹维修技术是保持和恢复导弹的使用性能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维修方式,加强维修管理,改进维修手段和工艺等。导弹维修方式有定期维修和视情维修。多种维修方式有机结合可加强维修的针对性,有效地保障武器装备的使用可靠性,合理地延长武器装备的使用寿命。由于采用
计算机系统,实现了维修管理的科学化和自动化。应用故障诊断、故障物理分析等新的检测技术和维修工艺,提高了导弹维修技术的水平。
后勤保障技术
内容
战略导弹部队作战准备和作战实施过程中使用的后勤装备、物资供应技术和人员防护技术等。
作用
①后勤装备是战略导弹部队为完成补给、维修、防护和环境治理等任务使用的装备。通常包括补给装备、维修装备、安全防护设备和仓库设备等。这些装备要求具有先进的使用性能,较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维修性。各种后勤机动装备应轻便、快速、便于洗消。对后勤车载装备的车厢趋向于采用整体独立式的方舱,以便车底盘与专用车厢分离,使车厢能实现车载、舰载和机载的统一,便于灵活调运并减少装备的全寿命管理费用。
②物资供应技术是指为战略导弹部队及时供应导弹、
推进剂、
油料、备件、人员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物资等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物资的运输、贮存、补给和管理等技术。战略导弹部队采用
铁路、公路、水上和空中等运输手段。对弹头、弹体和推进剂运输采用具有防火、防爆、防震和自动报警等技术措施。战时,食品和饮水供应,要有防核、
化学、生物武器效应的运输装备和技术措施。为保障推进剂、油料的安全和贮存质量,在仓库贮存中采用安全防护技术和定期化验技术。战略导弹部队的物资供应量大,品种繁多,要求仓库设备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对零备件及各种物品多采用物资编码技术,以实施计算机管理。
③人员防护技术是在遭核、化学、
生物武器袭击时,对人员采取的防护及阵地污染的监测和治理等技术措施。推进剂和核材料在贮存、转运、加注和装备检查等使用过程中,都可能污染环境和危害人员,需要采取放射性沾染检测,环境和个人的剂量检测,推进剂和有害气体的分析、化验以及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等技术措施,以保护阵地环境和人员的身体不受伤害。个人防护器材有:
防毒面具、
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手套和防毒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