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
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
诎指①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
据杖,
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
恣睢奋击,呴②藉
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
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③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
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乐毅自魏往,
邹衍自齐往,
剧辛自赵往,
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④。
二十八年,
燕国殷富,士卒
乐佚轻战。于是遂以
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
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聘贤才,准备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于是,他去见郭隗先生,说:“
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
燕国。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会来到,靠着几案,拄着手杖,
颐指气使,
指手画脚,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就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
燕国。”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王,想以千金求购千里马,经过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就以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花了五百金。’内臣回答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会认为大王善于买马,那么千里马就会买到。’于是,不到一年,许多千里马就送上门来。如果大王果真想招揽人才,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难道他们还会嫌千里为远而不到
燕国来吗?”
在这时,
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为师。不久,
乐毅从魏国来了,
邹衍从齐国来了。
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
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
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于是,昭王就任命
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
齐闵王逃往国外。
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
临淄,把那里的宝物全部掠去,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战国策》是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
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
东周、
西周、
秦国、齐国、
楚国、
赵国、
魏国、
韩国、
燕国、
宋国、
卫国、
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
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
秦始皇。是
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
战国时期
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即
策士〕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
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
史料价值。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有“
画蛇添足”“
亡羊补牢”“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南辕北辙”等。这部书有文辞之胜,在我国
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