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前置
语法现象
宾语前置是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是指宾语置于支配它的动词或介词之前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倒装现象。大部分都是代词作宾语前置标志,例:之、是、斯、焉,这些可能是作复指代词。
动词宾语前置
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无标记的宾语前置
古汉语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可以放在动词之前,现代汉语的“时不我待”仍然保留着这种用法。
也有不放在前面的,如“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魏风·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李朝威柳毅传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未之有也《张衡传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史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韩愈祭十二郎文
洞庭君安在哉李朝威柳毅传
无情郎安在 李朝威《柳毅传》
问女何所思 问女何所忆《木兰诗》北朝民歌
介词宾语前置
简介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举例
岳阳楼记》:“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 《石钟山记苏轼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李密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庄子
在英语中
一般来说,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的,但也存在宾语前置的情况。宾语前置时,用来表示强调。例如下面两个句型:
exp1:It is ......that ......
前置宾语:It is you that I love.
正常语序:I love you.
exp2:What ......
前置宾语:What a beautiful woman she looks like!
正常语序:She looks like a beatuiful woman .
不仅是文言文和英语,现代汉语也有一些宾语前置现象。
比如:饭吃完了。
啤酒喝完了。
玛丽汉字写得很好。
惨象,我已目不忍视了;流言,我亦耳不忍闻。
当然有人认为这是现代汉语的语义被动形式,当然也可被认为是宾语前置。这是一个有待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1 09:59
目录
概述
动词宾语前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