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医学院(Chengdu Medical College)是
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坐落于
四川省省会-
成都市,由
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政府共建。
历史沿革
1948年,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改编为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
1950年11月,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改编为18军卫生学校。
1952年3月,改编为西藏军区卫生学校,校址位于西藏拉萨。
1965年7月,西藏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西藏军区军医学校。
1962年,西藏军区军医学校改编为西藏军区卫生学校。
1969年,学校与
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合并整编为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大队。
1970年3月,西藏军区军医学校和成都军区卫生学校合并,组建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队,校址位于四川省新津县纯阳观。
1974年,以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干部训练队为基础,成立成都军区军医学校。
1986年6月,成都军区军医学校和昆明军区军区军医学校合并,组建成都军区卫生学校。
1993年6月,升格为解放军成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999年5月,由成都军区转划至
第三军医大学,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正师级)。
2000年,学校开办本科教育。
2004年8月,经
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学院退出军队序列撤销番号,学校整体移交四川省并更名为成都医学院,为省属高等医学本科院校。
2012年8月,学校办学主体搬入新都校区,形成新都校区、天回校区两校区办学格局,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牵头成立的“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四川省首批“2011计划”项目。
2015年12月,学校与中核控股公司共建
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2016年,学校以优良成绩成为省内首家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的高校。6月,学校与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合作共建“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2017年5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与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成都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8年1月,学校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
2019年,学校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2024年9月5日,成都医学院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签署共建附属医院协议,成都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正式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3个,附属医院9所,开设本科专业24个。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直属及共建附属医院9所。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入选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贡嘎计划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其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在校研究生1600余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200余人,校本部专任教师博士比例和高级职称比例均超过50%,有专职及校外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80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天府青城计划”、“天府峨眉计划”、“天府名医”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省级教学名师、劳动模范等先进典型3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1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应用型品牌专业及示范专业8个。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示范课程、虚拟仿真课程等86门。
2016年,学校获大学生“创青春”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1项;2017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3项、铜奖6项。2013-2017年,获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四川省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
2017年,学校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中,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2018年,学校4项成果荣获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截至2023年10月,近五年,学校获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医教研合作,与
厦门大学、德国
不莱梅应用科技大学、
泰国易三仓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10多所高校及学术机构,与成都市等20多个地方政府、与四川科伦药业等数百个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0月,学校建成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等省厅级重点科研平台16个,组建省厅级高水平研究团队10个,主办省部级以上专业学会和社会组织7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3年10月,2005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7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317项。教师的学术论文在Cell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千余篇论文被SCI、EI、CPCI-S等收录。出版学术著作147部,获授权专利177项。近五年,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底,成都医学院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4.5万册,上线数据库62个。2023年订购报刊870种。2018年12月开通SCIE数据库。
《
成都医学院学报》是综合性医药卫生学术期刊。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美国《
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收录。主要设有专题研究、论著、临床报道、综述和护理研究等栏目。
学校文化
学校标志
包括徽志和徽章。徽志是圆形徽标,由成都医学院的中英文名称及图形两部分组成。徽章有两种,一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一为和徽志同形的圆形证章。
长方形蓝色旗面,图文为校徽和“成都医学院”校名。
文化传统
“博学博爱,精益求精”
“博学”体现了“厚基础”的要求,医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多,学习要求也高;医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没有爱心、良心、善心,不配做医生”,“博爱”正是医学教育“高素质”要求的概括;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良好的知识,做事必须“精益求精”,好上更好,这是“强能力”教育要求的体现。
校区情况
成都医学院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新都校区和天回校区,占地面积1100余亩。
新都校区
新都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天回校区
天回校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根于军魂”石碑
在耸立的石碑前看阳光洒落的痕迹,触摸历史的温度,汲取前进的动力,愿新生们牢记医学生誓言,赓续成医军魂。
临床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始终坚持“一体两翼”,以校本部为依托,整合附属医院的教研资源,形成了功能强大的临床医学教学联合体,在这里,科研才干与实践能力将得到证明。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