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相,是周代民间流行的长篇叙事歌曲,为古代民间的一种文艺形式。“相”是一种击节
乐器,其
形制有两说,一说为
舂牍,另一说为
搏拊,以手
拊拍。
简介
《
汉书·艺文志》著录有《
成相杂辞》十一卷,已
佚。只有《荀子·成相篇》保留了片断。成相的
曲调,由六句组成一章,
句式为三、三、七、四、四、三,中间的四、五两句不
押韵,余则有韵。从《成相篇》来看,当为三三七四七。当是中国最古老的
民间曲艺形态,为兼有
叙事与抒情的
民谣。
题解:相,乐器名;成相,演奏乐器。它是古代民间的一种文艺形式。作者以这种通俗的文艺形式来阐发他的政治观点。内容明白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是不可多得的通俗文艺作品。
原文
请成相,
人主无贤,
请布基,③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④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⑤
愚而上同国必祸。⑥
曷谓罢?⑦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⑧
远贤近谗,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下爱民。
主诚听之,
主之孽,⑩
贤能遁逃国乃蹶,⑾
愚以重愚,
闇以重闇成为桀。⑿
世之灾,
妬贤能,
卑其志意,
师牧野,⒁
纣卒易乡启乃下。⒂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⒃
世之衰,
比干见刳箕子累。⒅
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⒆
世之祸,
恶贤士,
穆公任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21)
世之愚,
恶大儒,
展禽三绌,(23)
春申道缀基毕输。(24)
请牧基,(25)
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基必施。
辨贤罢。
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
辨法方。(29)
至治之极复后王。(30)
慎墨季惠,(31)
百家之说诚不详。(32)
治复一,(33)
脩之吉,(34)
众人贰之,(36)
谗夫弃之形是诘。(37)
水至平,
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38)
□而有埶,(39)
直而用抴必参天。(40)
世无王,
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糟糠。(41)
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42)
治之经,(43)
礼与刑,
君子以脩百姓宁。(44)
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埶富,(46)
君子诚之好以待。(47)
有深藏之能远思。(49)
思乃精,(50)
志之荣,(51)
好而壹之神以成。(52)
精神相反,
治之道,
美不老,(53)
君子由之佼以好。(54)
下以教诲弟子,
上以事祖考。(55)
成相竭,(56)
辞不蹶,(57)
君子道之顺以达。(58)
宗其贤良,(59)
辨其殃孽□□□。(60)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
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
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62)
辨治上下,(63)
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
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64)
虽有贤圣。
适不遇时孰知之?
妻以二女任以事。(67)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
以天下,
尚得推贤不失序。(68)
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69)
劳心力,
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70)
举舜甽亩,(71)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72)
五谷殖,(73)
夔为乐正鸟兽服。(74)
契为司徒,(75)
民知孝弟尊有德。(76)
禹有功,
抑下鸿,(77)
辟除民害逐共工。(78)
北决九河,(79)
通十二渚疏三江。(80)
禹傅土,(81)
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横革、直成以为辅。(82)
契玄王,(83)
生昭明。(84)
居于砥石迁于商。(85)
十有四世,
乃有天乙是成汤。(86)
天乙汤,
论举当,(87)
□□□□,
道古贤圣基必张。
愿陈辞,
□□□,
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过疾贤,
长由奸诈鲜无灾。(89)
患难哉!
阪为先,(90)
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91)
不觉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92)
中不上达,(93)
门户塞,
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95)
比周欺上恶正直。(97)
正直恶,
心无度,(98)
已无邮人,(100)
我独自美岂无故!(101)
不知戒,
后必有,(102)
恨复遂过不肯悔。(103)
人之态。
不知备,(105)
争宠疾贤相恶忌。
妬功毁贤,
下敛党与上蔽匿。(106)
上壅蔽,(107)
任用谗夫不能制。(109)
郭公长父之难,(110)
厉王流于彘。(111)
周幽厉,
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112)
嗟我何人,
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113)
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114)
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115)
观往事,
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
请成相,
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116)
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
莫游食,(117)
事业听上,(118)
莫得相使一民力。(119)
守其职,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昂上,(120)
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
论有常,(121)
表仪既设民知方。(122)
进退有律,(123)
莫得贵贱孰私王?(124)
君法仪,(125)
禁不为,(126)
莫不说教名不移。(127)
脩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128)
守其银,(129)
下不得用轻私门。(130)
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131)
请牧祺,(132)
明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修领,(133)
莫不理绩主执持。(134)
听之经。
明其请,(135)
显者必得,(137)
隐者复显民反诚。(138)
言有节,(139)
稽其实,(140)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142)
上通利,(143)
隐远至,(144)
观法不法见不视。(145)
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146)
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147)
下不私请,(148)
各以□宜舍巧拙。(149)
臣谨脩,(150)
君制变,(151)
公察善思论不乱。(152)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153)
注释
①闇(àn暗):同”暗”。堕:毁。
②瞽(gǔ鼓):目盲。相:扶持盲人的人。伥(chāng昌)伥: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的样子。
③布基:陈述根本。
④苟胜:指君主务求胜过臣下。
⑤反:反求。施:施行,指应当做的事。
⑦罢(pí疲):无行,不贤。
⑧
比周:结党营私。还:通“营”,惑乱。党与:犹言党羽。
⑨主埶移:君主大权旁落。
⑩孽:罪过。
⑾蹶:颠覆。
⒀
飞廉、
恶来:父子二人名,殷纣王的大臣,助纣为虐者。
⒁师:进军。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周武王打败殷纣王的地方。
⒂易乡(xiàng向):改变方向,指倒戈。乡,通“向”。启:即微子启,殷纣王
庶兄。下:投降。
⒃宋:周初封国之一,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祖:宗庙。
⒄归:归附。⒅比干:纣王叔父,屡次谏纣王,被
剖心而死。刳(kū枯):剖开、挖空。箕子:纣王叔父,屡谏被囚。累(léi雷):通“缧”,捆绑犯人的绳索。
⒆
吕尚:
姜太公。
招麾(huī挥):指挥。麾,指挥用的旗子。怀:归顺。
⒇子胥:
伍子胥,春秋时
吴国大夫,因劝谏吴王夫差不听,被迫自杀。百里:
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俘,后至秦辅佐穆公完成霸业。(21)配:匹配。五伯:即五霸。
荀子讲的五伯指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六卿施:设置六卿的官制。
(22)
逆斥:拒绝、排斥。孔子拘:指孔子周游列国,不得重用,且有困厄之事。(23)展禽三绌:展禽即
柳下惠,春秋时鲁国人,曾三次任士师,三次被罢免。绌:黜退,罢免。(24)春申:即楚相春申君黄歇,后被
李园所杀。缀(chuò辍):通“辍”,停止。基毕输:基业完全毁坏了。
(25)牧:治理。
(26)罔极:没有是非标准。
(27)险陂:阴险不正;陂,同“詖”,邪,不正。
(29)法方:治国的方法。
(30)复:效法。
(31)慎墨季惠:指
慎到、墨翟、
季真、惠施,战国诸子。
(32)详:通“祥”,吉祥。
(33)一:专一。
(34)脩:同“修”,实行。
(35)执:掌握,实行。心如结:心意坚定不移。
(36)贰:不专一。
(37)形是诘:按照刑法治罪。形,通“刑”。诘,责问、治罪。
(38)心术:思想态度。
(39)□:郝懿行校谓脱字当是“人”字。埶(shì势):同“势”。
(40)抴(yì意):通“枻”,船桨。用抴,喻善于引进贤人。参天:与天相比配。
(41)
暴人:残暴之人。刍豢(chúhuàn除患):指牛羊猪等,这里比喻美味佳肴。仁:此处原作“仁人”,王引之以为“人”字是
衍文,据删。
(42)墨术:墨家的学说。
(43)经:根本途径。
(44)脩:指修身。
(45)明德:发扬优良品德。
(46)后埶富:把个人的权势富利的考虑放在后边。
(47)好以待:“待”字
不入韵,疑为“持”字形讹。好以持,很好地坚持。(48)处之:对待自己的志向。敦固:精审躬亲而又坚定不移。(49)有深藏之:把自己的志向深藏牢记心中。有,通“又”。
(50)乃:若。精:精密。
(51)荣:光明。
(52)神:指智慧达到神而化之的境界。
(53)老:衰竭。
(54)佼(jiǎ0狡):好。
(55)祖考:祖宗、祖先。
(56)竭:尽。
(57)蹶:短。
(58)道:行。
(59)宗:尊奉。
(61)
许由、
善卷:都是尧舜时代的人,传说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舜要把帝位让给善卷,他们都不接受。
(62)汜利兼爱:普遍给予利益和爱护。德施均:恩德布施公正均等。
(63)辨治上下:分别确定上下等级制度。
(64)推德:推举有德行的人。治:太平。
(65)不德:不自以为有德。
(66)不辞:不推辞。
(67)妻以二女任以事:指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又把治理国家的重任交给他。
(68)得:同“德”。序:次序,条理。
(69)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外不避仇,指舜诛鲧而用鲧子禹;内不阿亲,指不传位给子商均,而传位给贤臣禹。阿,私。予,给。
(71)甽(quǎn犬)亩:田问。
(72)
后稷:周人的始祖,善于种植
粮食作物。(73)殖:种植,生长。(74)夔(kuí葵):人名,相传是尧时的乐官,他奏乐能使鸟兽起舞。(75)契:商人的始祖,因帮助治水有功,被舜任命为司徒,负责教化人民。
(76)弟(tì剃):同“悌”,尊敬兄长。
(77)抑:遏止。鸿:通“洪”,洪水。
(78)辟除:排除。共工:水神。《淮南子·本经训》:“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79)决:疏通。九河:同下句“三江”,皆泛指各条江河。
(80)渚:水中岛屿。
(82)益、
皋陶、横革、直成:四个古代人名,相传都是辅佐禹治理天下的人。
(85)砥石:古地名,未详所在。商:古地名,商朝的首都,在今河南商丘。
(87)论:评论、选择。举:推举。
(88)
卞随、
牟光:人名。传说汤把天下让给他们,他们都不接受。举:通“与”。
(89)由:用。
(90)阪(bǎn板):斜坡,这里指邪恶、邪术。
(91)更:改正。
(92)指:方向。易上下:上下颠倒。
(93)中:通“衷”,真实的情况。
(94)揜(yǎn掩):同“掩”。
(95)悖(bèi背):错乱。莫(mù暮):同“暮”,昏暗。不终极:没有停止的时候。
(98)度:法度,准则。
(99)邪枉:奸邪不正。辟:通“僻”,邪。回:邪辟。
(100)邮:通“尤”,怨恨。
(101)岂:此处原作“
岂独”,“独”字当是涉上的
衍文,据删。故:事。
(102)后必有:以后会再次发生。
(103)恨:同“很”,顽固不化的意思。《庄子·渔父》:“见过不更,闻谏愈甚,谓之很。”复:原作“后”,据王念孙《读书杂志》说改。复,同“愎”,固执己见。遂:顺从。(104)态:王念孙《读书杂志》谓当读为奸慝之“慝”(tè)。
(105)备:防备,戒备。
(106)敛:集结。党与:同党的人。蔽匿:蒙蔽。
(107)
壅蔽:堵塞,蒙蔽。(108)失
辅埶:失去了辅佐和权势。(109)制:控制。(110)郭公长父:即虢公长父,周厉王的臣子。由于周厉王亲信虢公长父而造成
国人暴动,故曰郭公长父之难。(111)流于彘:公元前841年西周人暴动,周厉王流窜到彘地。彘在今山西省霍县东北。
(112)忠是害:专门残害忠良。
(113)对:《尔雅·释言》:“对,遂也。”遂,尽。
(114)离:通“罹”,遭受。凶:灾难。
(115)而:以。独鹿:同“
属镂”,剑名,是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逼他用以自杀的剑。
(116)君论有五:为君之道有五条,即下文从“臣下职”到“刑称陈”各节所阐明的思想。约以明:简约又明确。
(118)事业听上:一切事情都听从君主。
(119)相使:这里是擅自使用的意思。
(120)往:“佳”字的形误,佳,古“唯”字。昂(yǎng仰):同“仰”。利唯昂上,是说财富只能仰仗君主。
(121)论:指判断决定。
(122)表仪:样板,准则。
(123)进退:指官吏的任免升降。律:规律,制度。
(124)私王:私下讨好君王。
(125)君法仪:君主的法制就是行动的准则。
(126)不为:指不依法行事。
(127)说(yuè悦)教:悦服教化。说,同“悦”。名,名器,表示等级的称号和车服仪制等。
(128)称:恰当。
(129)银:通“垠”,界限。
(130)用:指用刑。私门:指贵族私人势力。
(131)威不分:君主的权力不分散。
(132)牧棋:治理国家的福样。
(133)五听:五种处理政事的原则,即上文讲的“君论有五”。修领:修理,治理。
(134)理绩:处理政事。绩,事。
(135)请:通“情”,实际情况。
(137)显:指明显的事理。
(138)隐:指隐情。反:同“返”。
(139)节:法度。
(140)稽:考察。
(141)
信诞以分:真的和假的就能分清楚。赏罚必:赏罚分明。
(142)皆以情言:都说实话。
(143)通利:通达、锐利。
(144)隐远至:隐藏的和远处的情况都能了解。
(145)观法不法见不视:能够看到合法的、不合法的及常人看不出的事情。
(146)教:教令。
(147)将:实行、执行。铍(pō颇):通“颇”,邪。滑:同“猾”,狡诈。(148)
私请:以私情请托。
(149)各以□宜:各尽其能。巧拙:虚伪、笨拙。《
淮南子·本经训》高注:“巧,欺也。”
(150)脩:学习。
(152)公察:公正地考察。论:即上文“君论有五”的论。
(153)律贯:法律传统。
译文
请听我唱成相歌,
世间每每有灾祸,
重重愚蠢昏暗毁灭贤良者。
国君没有贤人辅佐,
就像瞎子没人扶持总失措。
请听陈述国之本,
请您认真仔细听,
愚蠢专断事情自然办不成。
君主切忌争强好胜,
群臣不能劝谏灾祸就降临。
判断臣下的过错,
考察他的言与行,
尊崇君主安定国家重贤能。
拒绝规劝掩盖错误,
请问什么叫无行?
国有小人多私心,
互相勾结组成帮派惑国君。
忠臣尽被阻隔国君权势倾。
请问什么叫贤能?
君君臣臣要分清,
上能尊崇君主下能爱人民。
君主真若听从他们,
就能一统天下海内皆听命。
国君罪过是什么?
贤士隐遁国家一蹶竞不振。
要是愚蠢加上愚蠢,
人间灾祸不断生,
贤能之士遭嫉害,
使得国君心志卑劣,
一味享乐大造园囿与楼台。
率军牧野来会合,
微子举义降周殷兵皆倒戈。
武王赞赏他的为人,
封他宋地继承殷商的香火。
世道衰败太恶浊,
周武王诛灭商纣王,
吕尚指挥大军殷民来归顺。
世间灾祸总不断,
全因憎恶贤能士。
强大得配五霸创设六卿制。
世间最大的愚蠢,
在于厌恶大圣哲,
排斥拒绝就连孔子也遭厄。
春申君死国家基业遭毁折。
请听治国根本理,
任用贤良想仔细,
尧的德政光耀万世看眼里。
保证事业得发展,
必须分清贤不肖,
遵循此道国家大治,
不能遵循无疑天下乱糟糟。
总括成相歌所唱,
是要辨明治国方,
治国根本原则在于法后王。
慎到、墨翟、季真、惠施,
那些百家学说诚然不吉祥。
治国之术要专一,
这样推行才吉利,
君子遵守正道坚定不移易。
众人往往随意变心,
世上最平是水面,
端端正正不斜偏,
思想像水般平就是大圣贤。
人若已经有权势,
又能正直荐贤德可配上天。
因为世上没王道,
贤能之士真悲凉,
暴徒品尝珍馐仁人吃糟糠。
礼乐教化崩溃绝灭,
圣人隐遁墨家学说受崇尚。
治理国家的常道,
在于礼制与法令,
礼使君子修身法使百姓宁。
发扬美德慎用刑法,
国家得到治理天下大太平。
治理国家立志向,
权势富贵往后放,
君子就该诚笃坚持好立场。
处事敦厚信念牢固,
有着深邃远大思想心中藏。
思想如果能专精,
心志必然放光明,
专心致志神而化之臻高境。
精神境界返朴归真,
一心不二就能成为大圣人。
圣人治国有道理,
美好佳妙不衰退,
君子遵守此道身心都健美。
向下用来教育子弟,
向上奉事祖宗在天之灵位。
成相歌辞将唱完,
辞虽已尽意未绝,
君子依此行事顺利又妥帖。
尊崇才德贤良之士,
认清祸福辨明邪魔与妖孽。
请听我唱成相歌,
说说古代圣明君,
尧舜尚贤能把帝位让贤人。
重义轻利德行粹美放光明。
尧将帝位让贤人,
全是为了老百姓。
利益均沾仁爱兼施恩德深。
治国确定上下等级,
责贱分明君是君来臣是臣。
尧把权力交能人.
舜得机会遇良时,
虽然世上有大圣人,
如果生不逢时德才有谁知?
尧不自负有德行,
舜对禅让不推辞,
尧将二女嫁舜又让他主事。
舜帝圣人多么伟大,
舜把帝位传给禹,
统治天下四方地,
崇尚明德推举贤良有条理。
对外不避杀鲧之仇,
对内不徇私情让贤交权力。
提拔虞舜田亩之间,
托付天下重任退休去养老。
种植五谷兴农业,
夔做乐正音乐美妙鸟兽悦。
任用契为司徒之官,
教导人民懂得孝悌重贤德。
夏禹伟大有丰功,
遏止洪水滔滔流,
为民除害把那共工也赶走。
决开河岸分导积水,
挖通洲渚疏浚江湖有步骤。
平定天下功绩著,
亲自操劳为民办事很辛苦。
又能得到益与皋陶,
还有横革、直成能臣来辅助。
契被称为是玄王,
生下儿子叫昭明,
先住砥石后来迁到商之境。
经过十四代人努力,
传到成汤成为殷商开国君。
殷商开国成汤王,
推举人才很恰当,
□□□□□□□□,
取法古代圣贤基业必兴旺。
愿将忠言来陈诉:
□□□□□□□,
乱世厌恶良善情况不改变。
掩盖错误妒嫉忠贤,
经常重用奸人很少没灾难。
国家祸患真正大!
歪门邪道先采取,
圣智之人被弃蠢人作谋主。
前面车子已经倾覆,
后面车子不知改正几时才觉悟。
君主如果不觉悟。
也就不知苦痛情,
糊里糊涂上下颠倒是非混。
了解真情门堵塞,
执迷不悟困惑生,
是非善恶全被颠倒。
憎恶正直的人士,
心中是非没标准,
奸险邪僻失掉正确的路径。
当然不必怨天尤人,
难道唯独自己很好没责任!
不知教训引为戒,
重蹈覆辙事必败,
顽固刚愎坚持错误不肯改。
邪佞小人多受重用,
人性有着恶一面,
如果不知加防备,
争宠嫉贤就会相怨忌。
妒恨功臣诋毁贤人,
臣下结党营私君上受蒙蔽。
君上一旦受蒙蔽,
失去辅佐没权势,
任用奸人也就不由他控制。
虢公长父引发祸乱,
宠他的周厉王流亡逃到彘。
周幽王和周厉王,
他们所以会失败,
因为不听劝谏专把忠良害。
叹息我是什么样人,
偏偏生不逢时遇上坏时代。
心里话想畅快说,
一番言语人不睬,
恐怕像伍子胥一样遭祸害。
陈述谏言不被听信,
历览往事教训多,
君主自我当警惕,
要把天下治乱是非牢牢记。
□□□□□□□□,
通过这首成相歌曲表心意。
请听我唱成相歌,
讲讲统治的方针,
为君五条原则简要又分明。
君主如果严格遵守,
臣下就能公正国运也昌盛。
臣下职责要清楚,
不得闲游吃白食,
务根本节费用钱财来不止。
事情都听君主安排,
平民一个不能擅自来支使。
臣下坚守其职位,
就能丰衣又足食,
赏赐厚薄有别等级看服饰。
获取利益仰仗君主,
不能任意给予私自得财资。
君主法令要明确,
判断决定有标准,
制度既已设立百姓知守正。
官吏升降都有规定,
不论贵贱不得私与王亲近。
君主立法作准则,
严禁不法坏行为,
人皆悦服名教制度不倾危。
遵守法制十分光荣,
犯法受辱哪有其他的正轨?
刑法恰当公布出,
规定范围严格遵,
臣不擅用刑法私权便减轻。
惩治犯罪依据法律,
判刑轻重合理君威得保证。
请听治国何为福,
君主善听议论必定谋略足。
施政坚持五项标准,
百官莫不各司其职理政务。
听政治国抓关键,
查明实情最要紧,
分析错综情况谨慎施奖惩。
明显之事必获实效,
隐情得显百姓归心讲诚信。
说话言语有法度,
切实行动察真情,
真伪分别清楚赏罚有标准。
下级不得欺骗上级,
人人说出实情心地如日明。
君主通达又敏锐。
隐衷远虑皆知晓,
合法非法难测之事看得清。
官吏敬遵法令不敢放肆行。
君主政令一旦颁,
要使行为合规定,
官吏谨慎执行切莫动邪心。
各尽其能乖巧笨拙两除尽。
臣下谨慎学法律,
君主掌握其变化,
公正考察善于思索没误差。
法令用来治理天下,
成为传统规则后人来效法。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
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史籍记载
荀子的生平活动,《风俗通义·穷通》记载:“
齐威王之时,聚天下贤士于
稷下……孙卿有
秀才,年十五始来游学。”在公元前286年,
齐灭宋,《
盐铁论·论儒》谈到
齐闵王骄傲自大,“诸儒谏不从,各分散。”这时,荀卿向齐相进说:“处胜人之势,会胜人之道”,指出:当今巨楚在我前面牵系着,大燕在我后边威逼着,劲
魏在我右边钩取着,……一国策谋,三国必然乘机进犯,这样,
齐国必然导致四分五裂,国家将有灭亡的危险。(《荀子·强国》,下引本书,只注篇名)意见未被采纳,孙卿去楚国。
在
齐襄王在位时(公元前283年—前265年),
荀子第二次回到
齐国,“荀卿最为老师。”他三次被推为祭酒(年高望重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
范雎相秦期间(公元前266年—前255年),
荀子到秦国见过
秦昭王。昭王问:“儒无益于人之国?”
荀子回答说:“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儒之为人下如是矣。”(《
儒效》)“应侯(
范雎)问
孙卿子曰:入秦何见?”
荀子回答说:“形胜”“百姓朴”、“百吏肃然”、
士大夫“明通而公”,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治之至”;然而“殆无儒”,是“秦之所短”。由于秦国实行法治,
荀子以儒治国的思想就行不通了。
齐人有人
谗言荀子,于是荀子离开了齐,来到楚国。公元前255年被任为兰陵县令。但有人认为
荀子对楚国来讲是个危险。所以
荀子又辞楚来到赵国,赵国拜其为上卿。后来楚国有人向楚相春申君进言请
荀子回楚。于是春申君派人请回
荀子,复任兰陵县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
李园杀害,
荀子罢了官。不几年就去世了。
荀子的著作,在
汉代流传的有三百多篇,经过
刘向的编订,删去重复的,定著三十二篇。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因学问博大,“最为老师”,曾三次担任当时
齐国“
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约公元前264年,应
秦昭王聘,西游入秦,称秦国“百姓朴”、“百吏肃然”而近“治之至也”。后曾返回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前,以为“用兵攻战之本在乎壹民”,“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
荀子·议兵》)。后来
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为
兰陵县(今山东
苍山县兰陵镇)令。晚年从事教学和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