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牍
汉语词语
舂牍,读音为chōng dú 。
释义
顿奏体鸣乐器,亦称“顿相”。取大竹筒,长者七尺;小者二尺。凿通,两头开孔,筒身绘彩画。演奏时,双手持以顿地,如使舂杵。此器历史久远,拍板出现后渐被取代。
出处
《周礼·春官·笙师》:“笙师掌龢、竽、笙、龠、箫、篪、篴、管、舂牍、应、雅,以教裓乐。”汉·郑玄注:“郑司农云”舂牍以竹,大五、六寸,长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两孔,髤画。以两手筑地。”
旧唐书·音乐志二》:“舂牍,虚中如筒,无底,举以顿地,亦谓之:顿相。相,助也。或梁孝王筑睢阳城,击鼓为下杵之节,《睢阳操》用舂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16 18:22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