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
左河水的词作
《惜别》是左河水所作的一首词。
作品原文
南乡子·军嫂惜别
左河水
征雁一惊秋,军假期终农舍幽。
妻握一包红豆豆,心揪,藏入行囊泪暗收。
声笑眼隐忧,嘱语千言复不休。
村口萧萧风柳乱,愁眍,望尽车尘失远丘。
作品注释
1、惜别:是一个表达离人情感的词语。多用于表达情人、夫妻、家人、亲朋好友等有感情者的双方在分别时难舍的心情。
2、军嫂: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男性军人的合法妻子,是军人的另一半。军嫂有随军与不随军的区别。词作中的军嫂属于不随军的。
不随军的军嫂,是由于丈夫在部队里的级别还没足以有妻子随军的待遇或妻子由于种种原因未随军的。夫妻分居两地,军人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岗位,因此军嫂与丈夫见面的次数是很少的。军嫂要一个人担起两个人的家庭责任,可以说:“不能随军的军嫂就是‘有对象的单身’。”要忍受寂寞和孤独,还要能够承受住压力,经常要一个人面对家庭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3、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
4、征雁:指迁徙的雁,多指秋天南飞的雁。如,宋秦观《忆秦娥》词:“愁如织,两行征雁,数声羌笛。”
5、军假期终:指现役军官军人休假、探亲期满,须重返部队。
6、农舍:舎,是简易的居所。农舍即为农村居民的小住房。
7、幽: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幽谷。幽静。幽暗。
8、红豆豆:即落叶乔木海红豆,别名相思树,真正的红豆、相思豆(种子全红)。出自唐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9、行囊:出行时所带的背包。如:宋洪迈《夷坚志补·蔡州小道人》:“吾行囊元不乏钱。”
10、嘱语:即嘱托,叮嘱的话语。
11、眍:音读kōu ,指眼睛深陷的样子:~瞜。~眼。大病一场,眼睛都~进去了。
12、车尘:即汽车行驶时扬起的尘土。20世纪90年代我国许多山村的公路还没有铺水泥,车辆行驶时尘土飞扬,远望时往往只见尘土不见车。
13、失远丘:指消失在远处的小山丘。
作品译文
群雁在天上向南迁徙时的鸣叫声,惊动了地上一对在山村幸福团圆的夫妻。从军的丈夫知道了军假期满该归队了,小舍里顿时一片寂静,停止了欢笑声。
妻子忍着再次的分别之痛,无奈地帮助收拾行李。她手拿一包相思豆,悄悄地放在行李箱的底下,希望再要相隔千里的丈夫在忙碌中看见了它,便会想起自己。
为了不让丈夫心里也难过,军嫂佯装心情好而笑语不断,只有从她的眼睛里才能观察出所隐藏的忧愁。嘴里说话还有点语无伦次,嘱咐事时也反反复复唠叨个不完。
第二天清晨军嫂在难舍难离中把丈夫一路送到了村口。这里秋风瑟瑟,池柳枝条乱舞,一夜未眠的军嫂眼睛都往里深陷着,还目送着丈夫坐上的车越走越远,车看不清了,接着看它扬起的沙尘,直至沙尘也挡在了山丘的另一边。
创作背景
2008年的一个早晨,词人正在下楼准备去上班,昔日平静的小院里突然鞭炮震耳,欢声笑语。最里面单元那一户的大姑娘手挽着一位军人徐徐走过,今天她脸上流露出的那种无法言表的笑容,好像未曾见过。门卫介绍说,是老李的儿子从部队回家探亲,那是他儿媳,不是闺女!这才恍然大悟,旁边的一个中学生却噘着嘴“太夸张了吧!”意思是过分隆重了。这孩子哪懂大人的心情啊!
词人想起了自己高考前在农村生产大队工作中经历的一件事:20世纪70年代中期,大队周村的一位秀丽的军嫂,没过多少天就要来大队询问丈夫有否从部队来信。拿到了信时,常常双手捧在胸口,带着美滋滋的笑容,迈着如蹦如跳的脚步回家;没有来信时,总是低头不语,灰溜溜地走出办公室;要是来过二、三次没有收到部队来信,她那种美丽的神情便顿时消失,接下来就是讨厌地问个不停:有没有遗失了?别人拿走了么? 当年词人对此也有点烦,因为那时他同样也不懂啊!
30多年中的这两件事,使词人感慨万千,他决定写一首词来表达军嫂在个人情感方面的愁苦,以便让人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关心和帮助。
但有了好的题材要写成好的作品并非易事,选什么角度,取什么故事,切入点在哪里必须拿准。我国唐诗宋词中写情感方面的精品十分多,但那种缺乏思想性的哭哭啼啼肯定不行,必须要有时代感,有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词人折腾了一个晚上,先后还弄出了三个创作思路和大致内容,可是第二天再认真一看,都是废品,因为都难以写得感动人。
最后,想到了一个道理:人离别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最感动人。于是确定了写军人假期到了在分别时的情景, 故事的地点定于更纯朴的农村,以“南乡子”的词牌写一首词。这一确定,后面的思路就自然涌上心头: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相送的故事,早年自己离开家乡时亲人送别的情景等等。
作品如何开头,故事从何处开始呢?想到了用“大雁归”作引线,大雁按时回归南方也是一种归队的暗示,它从远方飞来时的鸣叫也如一种呼唤。
如何让作品达到形象感人的艺术要求呢,词人考虑到不用或少用叙述的方法,多用形象描写的笔触,最好是展示几个动人的画面来表现作品的内容。于是,创作按这些基本的设想开始了。
作品赏析
词牌
南乡子,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五代人词略有增减字数者,兹举两式。南唐改作平韵体,《张子野词》入“中吕宫”,重填一片,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宋以后多遵用之。
格三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赏析
词中形象地描写了一位军嫂对自己的兵丈夫在假期结束时而难舍难分的感人情景:描写了军嫂在征雁提醒了丈夫的假期结束时,掩泪帮助收拾行李中的离愁;展示了军嫂一夜的惜别变得眼眍人瘦,及其送行前的嘱语千言;最后展现了分别时军嫂心乱如麻,望断车尘的感人情景。从而反映了我国不能随军的军嫂犹如“有对象的单身”生活,需要忍受的寂寞、孤独和相思之苦,需要承受的家庭生活压力;表达了我国21世纪初的军人夫妻在和平年代为了保家卫国在生活方面所作出的牺牲。
左河水对军嫂离情别恋的现实故事感触比较深,也创作过表达“军嫂情”的作品“两词一歌”,另有歌曲《军嫂一半是个兵》(曲)、词《如梦令·军嫂挂心》。此作《南乡子·军嫂惜别》,跳出了通常人们每写离情,就吟出相思相望老调的习惯,在此更没有去重复古人的诗境,没有作那种无病呻吟,那种过多地渲染哀愁、孤独、惆怅而脱离当代的生活。无论说是旧瓶装新酒也好,说创新也罢,总之,是用传统的诗词格律这种已经成熟的形式,来描写当代的现实生活。
词的上片,描写了军人的假期结束时,军嫂掩泪帮助收拾行李的离愁;下片,接着描写了军嫂一夜的惜别之愁苦变得眼眍人瘦的情形及其送行前嘱语千言的喋喋不休;最后展示了夫妻分别时军嫂心乱如麻,不断车尘望不止的感人情景。反映了我国不能随军的军嫂犹如“有对象的单身”那样,需要忍受的寂寞、孤独和相思之苦,需要承受的个人家庭生活的压力;表达了21世纪初的军人夫妻双方在和平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依然要在生活方面作出的牺牲。作品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军人的形象,但作品主人公的一言一行都紧紧围绕着军人而动而展开。
作品构思奇拔,想象丰富,畦径独辟。上下片衔接,自始至终犹如高屋建瓴。在艺术表现中,上片还寄情于物,下片也把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总之,作品通过完整的艺术构思,精妙地织成一幅幅真实而形象细致的生活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性,又能取得感人至深的社会效果。
全词以“征雁”开头,故事用“大雁”作引线,让大雁按时回归南方的背景起到一种“归队”的暗示,大雁从远方飞来时的鸣叫之“惊秋”也给人一种呼唤的想象。接着借用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的诗意,通过展现军嫂通过将相思豆(红豆)“藏入行囊”,来表达希望引起离别之后丈夫的思念之情,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旨趣。词中“心揪”和“愁眍”四个字,看似随手拈来,实则极具匠心,其先后次序,所在位置都恰到好处,给作品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词作语言流利洗炼,风格朴素细腻;笔触洗尽铅华,不予雕饰。通过自然流露的人物动作画面,给读者一种朴实无华的真实感,读来使人感人肺腑,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汉典.
南乡子.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11:36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