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苞
植物学名词
总苞( involucre):生于花序下或花序每一分枝下或花梗基部下的变态叶称为苞片,当多枚苞叶成轮状紧密包围花序时称总苞。总苞中的每一片叶称为总苞叶或总苞片,如向日葵、天人菊、松果菊等菊科植物花序外面的总苞。兰花的总苞被称为“壳”或“鞘”。
释义
花序基部的苞片的总称。苞片一轮或数轮,离生或合生;一般呈绿色,如菊等;或呈红色,如一品红。在复伞形花序中,各小花序上所具总苞,称“小总苞”,如胡萝卜、水芹等。天南星、马蹄莲、芋、半夏的总苞较大,包于花序之外,呈佛焰状,称“佛焰苞”。副萼通常亦称为“总苞”。
形态特征
苞叶的形态与正常的营养叶不同,一般较小,绿色,如刻叶紫堇。但也有大型而呈各种颜色的,如天南星,其肉穗花序下的大型叶状物称佛焰苞。有的苞叶或苞片特化,如禾本科植物小赖的颖片,壳斗科植物的总苞花后增大呈杯状或囊状。向日葵等菊科植物头状花序下的总苞是由多数绿色的总苞片组成;鱼腥草花序下的总苞是由四片白色的花瓣状总苞片组成;半夏马蹄莲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序外面常有一片形状特异的大型总苞片,称为佛焰苞( spathe)。
主要作用
苍耳的总苞呈囊状,包住果实,上生细刺,易附着动物体上,有利果实的散布。苞片或总苞具有保护花和果实的作用,有些还有吸引昆虫的作用,如鱼腥草的大而白色的总苞。苞片的形状、大小、色泽,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异,可作为种属鉴别的依据。
代表物种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L.
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高1-3米,粗壮,被白色粗硬毛,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叶互生,心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有三基出脉,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短糙毛,有长柄。头状花序极大,径约10-30厘米,单生于茎端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被长硬毛或纤毛。花托平或稍凸、有半膜质托片。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开展,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数,棕色或紫色,有披针形裂片,结果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长10-15毫米,有细肋,常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个膜片状早落的冠毛。花期7-9月,果期8-9月。
原产北美,世界各国均有栽培,通过人工培育,在不同生境上形成许多品种,特别在头状花序的大小色泽及瘦果形态上有许多变异,并为综合利用的最好原料。
种子含油量很高,为半干性油,味香可口,供食用。花穗、种子皮壳及茎秆可作饲料及工业原料,如制人造丝及纸浆等。
菊蒿Tanacetum vulgareL.
多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仅上部有分枝,有极稀疏的单毛,但通常光滑无毛。茎叶多数,全形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达25厘米,二回羽状分裂。一回为全裂,侧裂片达12对;二回为深裂,二回裂片卵形、线状披针形、斜三角形或长椭圆形,边缘全缘或有浅齿或为半裂而赋于叶为三回羽状分裂。羽轴有节齿。下部茎叶有长柄,中上部茎叶无柄。叶全部绿色或淡绿色,有极稀疏的毛或几无毛。头状花序多数(10-20个)在茎枝顶端排成稠密的伞房或复伞房花序。总苞直径5-13毫米。总苞片3层,草质。外层卵状披针形,长约1.5毫米,中内层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3-4毫米。全部苞片边缘白色或浅褐色狭膜质,顶端膜质扩大。全部小花管状,边缘雌花比两性花小。瘦果长1.2-2毫米。冠状冠毛长0.1-0.4毫米,冠缘浅齿裂。花果期6-8月。
产黑龙江及新疆(阿尔泰、天山)。生于山坡、河滩、草地、丘陵地及桦木林下,海拔250-2400米。北美、日本、朝鲜、蒙古、苏联中亚地区及欧洲也有分布。
茎及头状花序含杀虫物质,可作杀虫剂。
苞片简介
苞片又称苞。花下方或花序外围的变态叶。比一般叶小,或变为鳞叶状,与叶颜色相同,有保护花芽作用。在总花梗上着生的苞片称总苞;在每一朵花花梗上的苞片称小苞片。每种植物的苞片各不相同,如马蹄莲的火焰苞,栗子树的果实为坚果,坚果外面的壳斗也都为苞片,小麦穗上有无数个小穗,小穗外面都包有“颖”,颖也是苞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2 07:19
目录
概述
释义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