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投射
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的一种方法
心理投射是心理健康测量理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由其衍生而来的心理投射技术人格测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
简介
投射一词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个性特征,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事物或者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也就是个人的人格结构对感知、组织以及解释环境的方式发生影响的过程。该术语由弗兰克(L. K. Frank)于1939年首先明确提出,但是在此之前已经产生了利用投射技术原理编制的投射测验,如1921年的罗夏墨迹测验。此后在心理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具体做法
投射法的具体做法是:向被试呈现一定的刺激材料(一般是没有明确意义的材料),让被试加以解释或者要求他们将这些刺激材料组织起来。
基本假设为:
第一,人们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都有其原因而且是可以预测的,不是偶然发生的;
第二,这些反应固然决定于当时的刺激或者情境,但是个人本身当时的心理结构、过去的经验、对将来的期望,也就是他整个的人格结构,对当时的知觉与反应的性质和方向,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三,人格结构的大部分处于潜意识中,个人无法凭借其意识说明自己,而个人面对一种不明确的刺激情境时,却常常可以使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望、需求、动机冲突等“泄漏”出来,即把一个反映他的人格特点的结构加到刺激上去。如果知道了一个人如何对那些意义不明确的刺激情境进行解释和组织,就能够推论出有关个体人格结构的一些问题。
基本形式
心理投射测验依据测验目的的不同、测验材料的不同,测验的编制、实施和对结果的解释方法的不同,以及受测者的反应方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分类。但是,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是最为常见的两种基本形式。
1.罗夏墨迹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H. Rorschach)于1921年编制的一种测验人格的方法。测验的材料由十张墨迹图组成,十张图片中有五张是黑白色的,三张是彩色的,另外两张除黑色外,还有鲜明的红色。这十张图片都编有一定的顺序,施测的时候每次出示一张,同时问被试:“你看这像什么?”或者“这让你想起了什么?”让被试按照自己所想象的内容作出自由的描述。主试要如实记下被试的每一句话,并记下每一次反应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行为表现。记录完毕后,要询问被试是根据墨迹的哪一部分作出反应的,以及引起反应的因素是什么,对回答内容也要作详细记录。
罗夏墨迹测验主要应用在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方面,是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它也存在记分困难、结果的解释带有主观性、经验成分太多等缺点。
2.主题统觉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是由默瑞(H. A. Murray)和摩尔根(C. D. Morgan)于193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编制的另一个人格投射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包括30张内容模棱两可的图片和一张空白卡片。图片内容多为人物,以及部分景物。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
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14:35
目录
概述
简介
具体做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