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音系学
研究德语的语音系统的学科
由于德语是多元中心语言,标准德语有一些不同的发音,但是在大部分方面都一致。德语的发音并不统一。
元音
元音一般以紧张的程度区分,/i y u e ø o/为紧张音,而/ɪ ʏ ʊ ɛ œ ɔ/则为松元音。正如英语的闭节元音,德语松元音随后必须有辅音。[ɛː]是明显的例外,不过很多变体都缺乏此音。为了令所有德语元音都区分紧张与轻松元音,[a]有时被认定为[aː]的松元音。
双元音
德语有双元音/a͡ɪ a͡ʊ ɔ͡ʏ/,例如Ei/a͡ɪ/“蛋”、Sau/za͡ʊ/“母猪”和neu/nɔ͡ʏ/“新的”。它们偶尔也被标音为/a͡e a͡o ɔ͡ø/。/ɔ͡ʏ/也标示成/ɔ͡ɪ/。
德语也有其他双元音。[ʊɪ̯]用于如pfui[p͡fʊɪ̯]的感叹词。而在外来词,[œɪ̯ ɔʊ̯ ɛɪ̯ o̯a]分别在Feuilleton[fœɪ̯ˈtɔ̃]、Homepage[ˈhɔʊ̯mˌpʰɛɪ̯d͡ʒ]和Croissant[kro̯aˈsɑ̃]出现。这些元音通常都不被纳入德语双元音,因为不在德语的本族词出现。
在一些变体,/r/在音节末变成元音[ɐ](见下)。以[ɐ̯]为尾音的双元音几乎可以跟所有元音相拼,例如Tor[tʰoːɐ̯]“城门”或Würde[ˈvʏɐ̯də]“尊严”。
辅音
德语辅音有大约25个音位,与其他语言相比,数目平均,其中一者值得注意,就是不常见的塞擦音/p͡f/。
除了在咝音之后,清塞音/t/、/p/、/k/都发送气音。阻碍音/b d ɡ z ʒ/在南方变体发清音[b̥ d̥ ɡ̊ z̥ ʒ̊]。
Ich-Laut和ach-Laut
Laut是德语词,在此意思为音位。Ich-Laut是指清硬颚擦音[ç],而ach-Laut就是清软颚擦音[x]。在德语,这两个音位是因互补分布而产生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x]在后元音和/a aː/之后出现(例如Buch[buːx]“书本”);[ç]在前元音(例如ich[ɪç]“我”)和辅音之后出现(例如Furcht[fʊrçt]“恐惧”)。
而作为重读音节的首音(只限外来词)时,发音有异:在标准德语的北方变体,读音为[ç],在南方读音为[kʰ](例如“中国”:[ˈçiːna]相对于[ˈkʰiːna])。
指小词缀-chen永远都读成ich-Laut[-çən]。这通常都触发元音变音(例如比较Hund“狗”和Hündchen“小狗”),故此按照理论ich-Laut只能在前元音之后出现。但是在一些较近期的新词语,元音并没有变化,例如词语Frauchen[ˈfra͡ʊçən]“女人/小姐”(是Frau“女人”的指小词),使得后元音之后是[ç],即使在正常情况应该读作[x],例如rauchen[ˈraʊxən]“吸烟”。此效应甚至衍生一对[ç]和[x]的最小对立偶:[kuːçən]Kuhchen“小牛”相对于[kuːxən]Kuchen“蛋糕”。有解释指,这种违反音位变体分布的现象是形位界限效应。然而,很多语音学家相信这是音位化的例子,也就是原本的音位变体分为独立音位。
[ç]在前元音后,而[x]在其他元音后,是常见的音位变体分布。这种音位组合也在苏格兰语出现,见于“光线”(light)的发音。不过,这并非必然发生的现象。荷兰语、很多南部德语方言和它们其中一者衍生的意第绪语,在任何位置都保留[x]。现代德语ich的先祖是古高地德语ih。故此,假设其辅音读音为[x]而非[ç]是合理的。另外,虽然不可能肯定例如古英语的词语niht(现代英语的night)读作[x]还是[ç],但[ç]较可能是真正读音(详见古英语音系学)。
语音历史固然如此,但现代标准德语中[ç]和[x]的互补分布更应该形容为后元音之后的/ç/变后,而非前元音之后的/x/变前。这是因为[ç]作为音节首音(Chemie[çemiː])和在辅音后(Molch[mɔlç])都被认为是基本读音。
根据某些分析,德语的ach-Laut就细分为[x]和[χ]两个音位变体。一些分析指,[x]在/uː oː/之后出现(例如Buch[buːx]“书本”),而[χ]在/ʊ ɔ a aː a͡ʊ/之后出现(例如Bach[baχ]“溪流”)。其他分析指[x]在/uː oː ʊ ɔ a͡ʊ/后出现,[χ]在/a aː/后出现。
强弱辅音对
有几个辅音发音法及部位相同,因而成对,分别是/p-b/、/t-d/、/k-g/、/s-z/和/ʃ-ʒ/,称为强弱辅音对(因为“清浊音对”并不恰当)根据一些条件,/t͡ʃ-d͡ʒ, f-v/也被认为是强弱辅音对。
强塞音/p, t, k/在大部地区都送气,例外包括巴伐利亚-奥地利变体。送气音在重读音节首最强(例如Taler[tʰɑːlər]),在非重读音节首弱(例如Vater[fɑːtʰər]),音节尾最弱(例如Saat[zɑːtʰ])。
弱辅音/b, d, ɡ, z, ʒ/在大部分南方地区都作清音。为求清晰,通常标成[b̥, d̥, ɡ̊, z̥, ʒ̊]。清弱辅音和类似的清强辅音,其语音差异的本质有争议。此差异一般描述为在发音力度,有时在发音长度。一般假设这些特征之一影响另一。
在绝大部分德语变体,因为末塞音清化(Auslautverhärtung),所以强弱辅音之差异在音节尾音中和。一些南方德语并无此现象,例如瑞士德语
在一些中、南部变体,强弱辅音也在音首失异。有时只于重读音节首,有时于所有。
/f-v/并不认为是强弱辅音对,而只是普通的清浊音对,因为所有变体的/v/都为浊音,包括弱辅音清化的南方音。南方的/v/通常认定为浊音唇齿无擦通音[ʋ]。然而,也有一些南方音分强/f/(例如sträflich[ˈʃtrɛːflɪç],自中古高地德语stræflich)和弱/f/([v̥],例如höflich[ˈhøːv̥lɪç],自中古高地德语hovelîch)。这与强/s/([s])和弱[z̥]相若。
重音
德语词首个音节读作重音,除了以下字词:
而且,德语动词有可分(重音在前缀)和不可分前缀(重音在词根)。在这些动词及其派生的词语,德语都区分重音。故此:
历史语音转变
中古高地德语元音[ei]与[iː]合并为现代标准德语中的[ai],而[ou]与[uː]合并为[au],纵使很多方言仍然保留其区分。例如heiß“热”(中古高地德语:heiz)和Eis“冰”(中古高地德语:îs)在标准德语押韵,在奥地利-巴伐利亚语方言(hoaß/äis)、阿勒曼尼语方言(heiß/iis)却不然。意第绪语(heys/ayz)也源自中古高地德语,两词也不押韵。
中古高地德语双元音[iə]和[uə]变成了现代标准德语长元音[iː]和[uː],这在中古高地德语长元音变更为双元音之后。在多数上德语方言中,这些双元音被保留。它们从前的双元音特征的残余可见于[iː]在德语中被延续写为ie(比如Liebe)。
音位合并
很多德语口音中的/ɛː/(拼写成ä或äh)和/eː/(拼写成e、ee或eh)合并。一些使用者在任何情况都合并两者,有些则相反,也有人只区分条件语气强动词的/ɛː/,例如他们区分ich gäbe“我会给”和ich gebe“我给”,而非Bären“熊(复数)”和Beeren“浆果(复数)”。
另一个常见的音位合并是在音节末的/ɡ/和/ç/(在前元音后)或较少见的/x/(在后元音或/a/后)。例如词尾-ig,特奥多尔·西布斯(Theodor Siebs)标准为其提供的读音可见于wichtig[ˈvɪçtɪç]“重要”。在奥地利-巴伐利亚语、阿勒曼尼语及其相应的标准德语变体,此合并都不存在。
很多人不区分在词首的塞擦音pf和简单擦音f。动词(er) fährt“(他)旅行”和名词Pferd“马”等同的发音为[fɛɐt]。这特别出现在pf最初不出现于本地方言的地区,比如北部和西部德国。一些人甚至避免在词中和词尾的pf,把它替代为[p]的同时唇音化和送气化变体,因而Tropfen“滴”发音如同[tʁɔpʰʷn]。
在日常谈话中,也包括受过教育的人,出现了更多的合并,其中一些是普遍的而另一些是典型于特定地域或方言背景的。总之,有着简化和紧缩的强烈趋势,例如,长元音可以缩短,辅音串可以简化,在词尾的短e在某些位置可以去掉,而后缀-en可以合并于前面的辅音,比如haben[haːbən]成为[ha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0 17:25
目录
概述
元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