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澳门大学教授
男,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Distinguished Professor)兼系主任,武汉大学讲座教授,国际汉语教育学会副会长。
人物经历
徐杰,1963年出生,河南永城人。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就读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3月至1984年12月就读于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从邢福义先生,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半后赴美深造。先后就读于美国夏威夷大学马里兰大学,师从李英哲先生,郑良伟先生,David Lebeaux 先生和 David W. Lightfoot 先生学比较语法学,语言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1993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历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助理主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特聘教授及语言科学与语言规划研究所所长,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副院长、澳门大学校董。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获选河南大学黄河学者、华中师范大学楚天学者、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现任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武汉大学讲座教授。同时担任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ies、《语言科学》《汉语学报》《海外华文教育》《南国学术》《澳门语言学刊》等多种海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丛书的编委。已在国内外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专著多部,另外编著有学术论集和教科书多种。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澳门大学等校主持多项研究项目。
徐杰还曾担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言学系客座研究员,新加坡数码科技研究院自然语言理解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咨询专家,中国图书出版公司咨询专家,国际汉语语言学会(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执行理事等。
研究方向
句法学、语义学、汉英比较、语言习得、语言教育、语言规划和语言特区。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曾在国内外主持过多项科学研究项目。已经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出版有《汉语描写语法十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 Sentence Head and Sentence Structure (英文版《句子中心与句子结构》 Longman 出版社,2003 ),Formal Aspects of Chinese Grammar(World Scientific出版社,2016)等专著多部,另外编著有其他学术论集和教科书多种。
研究成果
专书
2016,Formal Aspects of Chinese Grammar, London, New Jersey, and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11,《多视角语法比较研究》(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与匡鹏飞合作)。
2010,《汉语研究与汉语教学》(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与陈桂月、钟奇合作)
2009,《动词与宾语问题研究》(与姚双云合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汉语词汇句法语音的相互关联》(与钟奇合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7,《语言规划与语言教育》,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5, 《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编),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4,《现代华语概论》,新加坡:新加坡八方文化出版机构(与王惠合作)。
2003,Chinese Syntax and Semantics, 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graphs, Vol.1(与D. Ji, 和K-T Lua合编), London and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2003,Sentence Head and Sentence Structure: A Study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London and Singapore: Longman。
2001,《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汉语描写语法十论》,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
单篇论文
2017,Activation of Weak Grammatical Feature and Its Activator (Co-authored Ying Zh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Vol. 8, No. 2.
2017,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The Chinese Curriculum (Co-authored with Sicong Dong), in Rint Sybesma (ed.) Encyclopedia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Boston and Leiden: Brill. Pp. 527- 530.
2017,外语“母语化”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与张力合作) ,《中国语言战略》第1期。
2017,句子中心性质跨语言差异与祈使句主语隐现(与司罗红和王素改合作),《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6-36页。
2017,“V+看+S”的两个结构类型与间接疑问标句词“看”(与田源合作),《语言研究》第1期
2016,许昌方言中的“叫VP”句与轻动词理论(与田源合作),陈忠敏主编《语言研究集刊》第16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6,澳门的语言运用与澳门青年对不同语言的认同差异(与覃业位合作),《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33-41页。
2016,诗歌语言特区与诗歌语言所见之助词“着”的创新用法(与苏俊波合作),《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八),北京:商务印书馆,266-289页。
2016,上古汉语中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的 “之”与标句词理论(田源合作),《语言科学》第6期,625-637页。
2016,诗歌作品中黏着语素的自由用法(与姚双云和覃业位合作),《语言暨语言学》(Language and Linguistics)第17卷第5期。
2015,汉语单论元动词带论元宾语的历史考察 – 兼论古代诗歌句法对常规句法的影响(与洪波合作),《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九辑,北京:商务印书馆,36-44页。
2015, 回声问句的句法性质, 严翼相、张维佳主编《中国语言学报》丛书第25辑(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Monograph #25)。
2015,语法形式的逻辑可能及其部分实现,冯胜利(主编)《语言学中的科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66-289页。
2015,”语言特区”性质与类型(与覃业位合作),《当代修辞学》第4期,20-31页。
2015,普通话区域变体的特点与普通话差错的分际(与董思聪合作),《语言科学》2015年第6期,598- 606页。
2015,多语环境下的语言配套(与罗堃合作),《中国社会语言学》第1期,1-11页。
2015,诗歌语言中的概念整合(与姚双云合作),《语文研究》第3期,60-65页。
2014,“吗”问句的句法生成(与王娟合作),《语言科学》(CSSCI来源期刊)第5期,461-471页。
2014, Instantiations of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A-not-A Question in Chinese and Some Relevant Syntactic Issues (Co-authored with Yuan Tian ), Xinchun Su and Tingting He编Chinese Lexical Semantics, Berlin: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pp. 85-98. (EI来源)。
2013, 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应为微调为“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与董思聪合作),《语言科学》(CSSCI来源期刊)第期。2013,“A不AB”与“AB不A”两种反复问句的统一处理及相关的句法问题(与田源合作),《当代语言学》(CSSCI来源期刊)第4期。
2013, A Systemic Typology of Possessive and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 (co-authored with Wang Yong), Functions of Language, Vol.20, No. 1, pp.1-30.(SSCI- and A & HCI- indexed journal).
2013,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valuative Categories and Evaluated Items (co-authored with Wang Yong),Linguistics and the Human Sciences, Vol.8, No.1, pp. 29-61.
2012,词缀少但语缀多:汉语语法特点的重新概括,《华中师范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第2期。该文另由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2,“句子类型标示假定”与疑问语气的句法标示(与王娟合作),《语言科学》(CSSCI来源期刊)第3期。该文另由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011,系统功能语言学与语言类型学《外国语》第3期(与王勇合作,该文另由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11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来源期刊)
2011,弱势特征的激活与“代词/名词+时间处所词”结构(与张莹合作),《语文研究》第3期。
2011,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与张媛媛合著),《汉语学报》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2010,汉语存在句的构式语法研究(与王勇合作),《语言研究》,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2010,汉语“谓头”位置的特殊性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与李莹合作),《汉语言文学研究》第3期。
2010,句子语法功能的性质与范围,《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全文转载《汉语言文字学》)。(CSSCI来源期刊)
2010,全句否定范畴标记的句法位置及相关解释(与马宏程、熊雯合作),《汉语学报》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2010,汉语复句关联标记的位置与两种相关的特殊句式(与李莹合著),《语言学论丛》第41辑。(CSSCI来源集刊,全文转载《汉语言文字学》)。
2010,形式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体标记研究(与李莹合著),《现代外语》第4期。(CSSCI来源集刊,全文转载《汉语言文字学》)。
2010, The Positioning of Focus Mark SHI and LF Pied-Piping,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ol.38, No. 1.(SSCI-index journal)
2009,假设句句法操作形式的跨语言比较(与董秀英合著),《汉语学报》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2009,汉英“是/Be”存在句的比较研究(与李莹合著),《渤海大学学报》年第5期。
2008, Two Types of Pre-Verbal Anaphor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omputing, Vol.1, No. 1, pp.1-7, Singapore .
2008,领有名词的提升移位与多项名词性结构的切分方向,《当代语言学》第3期。(CSSCI来源期刊)
2008,语言学(与包智明、陶红印、徐大明杨亦鸣合著),收吴树青主编《国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刊《对外汉语研究》第3期。
2006,句子的中心与助动词占据的谓头语法位置,《汉语学报》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2005, Possessor Raising in Chinese and Korean, 刊Languages in Contrast, Vol.5, No.2, 245-290.(荷兰)
2005,被动句式与非宾格句式的一致与差异,《现代中国语研究》第6期,日本。
2005,词组与小句之间的差异及其蕴含的理论意义,《汉语学报》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2005,句子的三个敏感位置与句子的疑问范畴,见单周尧、陆镜光主编《语言文字研究》,223-23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语义上的同指关系与句法上的双宾语句式,《中国语文》第4期,302-313页。(CSSCI来源期刊)
2003,主语成分、话题特征及相应语言类型,《语言科学》第1期,3-22页。(CSSCI来源期刊)
2003,汉语“性”缀词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形式,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Vol.38, No.1.(美国)
2003, Two Types of Null Subject Languages, in J. Xu, D. Ji, and K-T Lua (eds.) Chinese Syntax and Semantics, Langua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nographs, Vol.1, pp. 257 – 280, London and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2002,“重叠”语法手段与“疑问”语法范畴的交叉对应关系,《汉语学报》第2 期,武汉。(CSSCI来源期刊)
2001,自然语言交际中的语码解读和知识匹配,《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2001, The Interaction of the Grammatical Features ‘Question’ and ‘Focus’ in Senten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 Vol.10, 2001, Singapore .(新加坡)
2001, 汉语史上疑问形式的类型学转变及其机制 — 焦点标记“是”的产生及其影响(与石毓智合作),《中国语文》第5期, 454-480页, 北京。
2000,“遭受义”的语法效应与句子的“合语法性”和“可接受性”,《现代中国语研究》第1期,98-105页,日本。
1999,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当代语言学》第1期,16-29页,北京。(CSSCI来源期刊)
1999,“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 《中国语文》第3期, 185-191页, 北京。(CSSCI来源期刊)
1999,疑问范畴与疑问句式,《语言研究》第2期, 22-36页, 武汉。(CSSCI来源期刊)
1999, Grammatical Devices in the Processing of [+ Wh] and [+ Focus],Language,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 edited by J Guo, K T Lua, and J Xu, pp. 33-47. Singapore: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ociety.(新加坡)
1999,描写语法研究与普遍语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语言研究》第2期, 11-19页,武汉。同篇又见邢福义主编《汉语法特点面面观》,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1993,  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与李英哲合作),《中国语文》第2期,81-92页, 北京。(CSSCI来源期刊)
1993,  Possessor Raising in Chinese Passive and Ergative Constructions,University of Maryland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No. 1, 164-180, College Park.(美国)
1988,从被动句理论的演变看生成语法的发展,《语言学通讯》第1期,3-7页,武汉。
1987, 与“动词+时量词”结构相关的句法语义问题,《语文论集》第4期,23-35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同形异义在语形序列上的同现与排斥,《语法求索》,49-60页。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6,句子的功能分类与相关标点的使用,《汉语学习》第1期,5-8页,延吉。(CSSCI来源期刊)
1986,“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105-115页,武汉。(CSSCI来源期刊)
1985,“都”类副词的总括对象及其隐现、位序,《汉语学习》第1期,10-15页,延吉。(CSSCI来源期刊)
1985,疑问程度与疑问句式(与张林林合作),《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271-279页,南昌。(CSSCI来源期刊)
参考资料
副会长 徐杰教授.国际汉语教育学会.
讲座教授 徐杰.武汉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0 06:4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