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
朱棣起兵靖难,连破
居庸(在今北京
昌平)、
怀来(在今河北
张家口)。徐忠在开平投降燕军,并与陈旭一同攻取
滦河。同年十月,朱棣在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整编军队,分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徐忠因骁勇善战,得以统领前军,并在
郑村坝之战中击败南军主帅
李景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
南京,不久称帝,是为明成祖。徐忠由
指挥同知升任都督佥事。同年九月,徐忠被授为
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
特进荣禄大夫、
柱国、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永康侯,食禄一千一百石,子孙世袭,并获赐
铁券。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巡视
北京,留太子
朱高炽监国。徐忠因老成持重,奉命辅佐太子,统领南京兵政。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敕命
工部修建
大报恩寺塔,并命徐忠与内官太监汪福、郑和、
工部侍郎张信担任监工官。
永乐十一年(1413年)八月,徐忠因
风疾病逝,时年五十二岁。消息传至北京,成祖废朝一日,追封蔡国公,赐谥“忠烈”,并命
有司为他治丧。同年十一月,徐忠被葬于
江宁县安德乡长冈之原。
徐忠在
洪武年间数次参加北伐,
建文年间又参与
靖难之役。他在成祖钦定的靖难功臣中名列第十一,并于成祖北巡时辅佐
太子监国。
白沟河之战时,徐忠单骑冲阵,在激战中被流矢射中手指。他无暇拔箭,便抽刀将手指斩断,继续率军死战。正在高处督战的朱棣看到后,赞道:“徐忠真壮士也!”
杨士奇:① 公临战奋勇,百夫莫当,出入敌阵,率在众先。……其驭士卒,抚恤诚至,人人归心,而号令严明,所过无扰。② 公沉毅质恪,有孝行,旦暮出入,必先诣
家庙。事继母敬爱兼至,小有训责必跪受,虽贵不变。所得上赐必谨视之,约己守法,未尝有过。接人恭谦,和气满容,语简而诚,洞见底里。
张廷玉:① 忠每战,摧锋跳荡,为诸将先。而驭军甚严,所过无扰。善抚降附,得其死力。事继母以孝闻。夜归,必揖家庙而后入。俭约恭谨,未尝有过。②
张武、
陈珪诸人,或从起
藩封,或率先归附,皆
偏裨列校,非有勇略智计称大将材也。一旦遘风云之会,剖符策功,号称
佐命,与太祖开国诸臣埒,
酬庸之义不亦厚欤!
第一代:徐忠,
建文四年(1402年)封永康侯,予世券。
永乐十一年(1413年)去世,追赠蔡国公,谥号“忠烈”。
第二代:徐安,徐忠之子,永乐十六年(1418年)袭爵。
成化十七年(1481年)十二月去世。
第三代:徐锜,徐安之孙,成化十八年(1482年)袭爵。
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
第四代:徐溥,徐锜之子,弘治十六年(1503年)袭爵。
正德五年(1510年)去世。
第十一代:
徐锡登,徐应垣之子,袭爵时间不详。崇祯十七年(1644年)遇害。
根据
朱偰先生所著《
金陵古迹图考》记载,徐忠墓位于南京
天隆寺西南王家牌坊处,1930年代时尚存两块石碑,皆已残破,仅余巅质,神道侧有石坊残石,额曰“蔡国公墓道”。
蔡国公
神道碑立于明成化十年(1475年),由山东
提督学政周濠撰文、
礼部侍郎倪谦书写。2014年在
肥东县店埠镇发现,现仅存一块完整碑额和保存一大半的残碑,碑额上有二龙戏珠纹,还有九个篆字“诰封蔡国公神道碑铭”。
永康侯胡同位于今北京
东城区,因永康侯徐忠的住宅在此而得名。清
乾隆时称
前永康胡同,
宣统时称观音寺(明
天顺年间所建寺庙)。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西段称观音寺,东段则改称前永康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又将观音寺并入,改称前永康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