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宅,古代
徐国所居之地。在今
淮河中下游,即
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东北部一带。徐国,
夏朝至
西周时期
诸侯国。
伯益之子
若木为徐国开国君主,都城为徐城(今江苏省
宿迁市泗洪县)。国君为
嬴姓。又称徐戎,亦称
徐夷或徐方,为
东夷集团之一。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山东
郯城一带。在
周穆王时期,才肯臣服于周朝。周初,以今安徽
泗县、江苏泗洪一带为中心,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公元前512年,徐国灭亡,历四十余君,享国一千六百余年。
夏禹时,伯益因为辅佐禹治水有功,他的儿子若木受封于徐(今山东郯城附近),《
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记载,徐氏为
颛顼(zhuanxu),大业的后代。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夏代至周代,分布在今淮河流域。
周初,徐国迁移到安徽
泗县、江苏
泗洪,在东夷中最为强大。
周公旦到
周成王、
周康王时期,西周和徐的战争非常频繁。徐国参加以武庚为首的商朝残余贵族针对周朝叛乱,对抗周公的东征。
徐驹王起兵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黄河边,徐人自豪于“先君驹王西讨济于河”。周公旦的儿子鲁公伯禽的鲁国经常和徐国发生磨擦。
徐偃王时最为强盛,疆域扩张到整个淮南和
淮北广大地区,向他朝贡者的国家有32国,《
韩非子·五蠹》载:“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西周周穆王时,派兵讨伐徐国。周穆王打败徐国以后,徐偃王于
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
周穆王封徐为周室诸侯国。
公元前512年(
吴王阖闾三年)夏天的时候二公子事件,吴国派出使臣,责令徐国和
钟吾国交出吴国领兵在外的公子
掩余和
烛庸。二国依仗有强大的
楚国作后台,拒不从命,并私自放走二公子,让他们去楚国。
楚昭王很高兴,立即派出重要官员隆重迎接,并让他们在“养地”(今河南
沈丘县)暂住。接着,又命令莠尹然、左司马
沈尹戍重修养城,把养城东北边的城父、东南边的胡田两块地方封给二公子,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这给了吴王出兵的借口。前512年冬天,吴王派
孙武、
伍子胥讨伐徐国和钟吾国。公元前512年,吴王
夫差北渡淮河伐徐,放泗水淹徐国。徐王
章禹披发文面,绑缚自己,领着妻子跪求夫差保留国土,夫差不准。章禹带着王室族人逃奔了楚国,徐国自此灭亡。徐国亡国之后,国人以原国名“徐”为氏,是徐姓的起源之一。江西
靖安被认为是徐国最后的家园。
1965年,山东
费县上冶镇台子沟村出土“徐子氽鼎”。1979年江西省靖安县出土了三件
青铜器。这些都是徐国的产物,其一件
铭文:雁君之孙徐令尹者旨型,择其吉金,自作炉盘。炉盆为火盘,雁同偃(
通假字)。1982年,
绍兴发掘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坟墓,出土了六件青铜器。其中,三件有铭文。这三件分别是:鼎、炉、缶。缶肩部有周代铭文,但是因残损,没有办法分辨。炉底部的三行铭文中带有徐王之三个字。鼎的盖与器肩都有相同的铭文,都是44字。其中标明了徐肴尹自作汤鼎。肴尹是
商朝、徐国、楚国的祭祀官员。铭文记载徐肴尹䖜(yín)
祭祀祖先神灵,牢记亡国之耻,图复国称王。
青铜器历来有
蚩尤作兵之传说。而东夷部落为若木后裔,徐国青铜器制作应该处于领先的地位,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徐国青铜器有着明显的商器特征。举个例子:商器没有
钟,但是有
铎。他们的形状相同。区别是:铎比钟小,口朝上。并且有柄,执柄而敲鸣。它的铭文通常刻在柄上。西周时期才出现了口向下的钟。徐器徐髂尹征就是铎。在浙江绍兴,曾经出土越国青铜器句镏,可以看出来它在很多方面受徐器影响。
徐器同样吸取了
西周青铜器制作的技术。因为徐国在一定程度上学习西周的
礼制和文明。安徽
屯溪、江苏
丹徒曾经出土春秋战国时期的徐国青铜器,与同时期的南方青铜器有非常不同的风格。它们都带有
棘刺类密集的变形
动物纹,而且具有几何印纹、
陶纹特点的细密花纹,这些都是西周青铜器的显著特征。所以说徐器的过渡作用难以否定。
西周青铜器上金文中几次提到周朝伐淮夷孚吉金。“孚”的意思是:获取、掠夺。“
吉金”代表优良的青铜器。而徐国为淮夷部族中最大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意思是说:“在那个时期,(安徽)
繁阳南边的淮夷地区盛产
铜、
锡这两种
金属。”。《
兮甲盘》铭载西周“
关市之征”之后,对南方诸侯百姓的规定: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意思是:“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吉金和财物,以及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
周穆王时期,有十五器上的铭文有和淮夷,特别是徐国有关的战争记录。《
诗经·鲁颂·
泮水》记载了
鲁僖公征淮夷,建造“
泮宫”宴请群臣的情况。结尾是: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徐国经济发达,对周朝提供了非常多的
赋税。因此,征东夷、征东国变成了西周成立后的主要战争。这些,在西周初期许多青铜器铭文上都能找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