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禹,汉文成留侯
张良后裔,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第六十五代裔孙。1962年9月25日生于江西
贵溪县
上清镇天师府。“嗣汉天师”张道陵第六十五代后裔,中国道教协会第八届副会长。全国青联副主席。
西山万寿宫主持。其祖父张祥之,为六十三代“天师”
张恩溥之胞弟(排行老大),父张宝训,业缝纫。2015年张继禹辞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人物生平
张继禹
幼年生长于
上清镇,少年时期即随父劳作,同时在农村小学到中学时辍时读,勉强到初中毕业后便参加农业
生产劳动。
1969年“文革”中,因家庭背景关系,被下放到上清镇城门水南村农村劳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大力拨乱反正,全面、认真地落实政策,张继禹才得以重返上清镇,随父经营缝纫
手工业维持生活。
1983年夏,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黎遇航去
贵溪上清镇参访
天师府及古
上清宫遗址,地方宗教工作干部引荐当时年仅20岁的张继禹给黎会长及随同人员见面交谈,黎会长觉其颇聪慧质朴,悟性极高,且为道教创始者张道陵之后裔,即有意栽培,勉励其学习文化,承继祖教。不久,中国道协举办的“道教知识专修班”第二期招生,黎会长便荐其入学。张继禹天赋慧根,对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拥有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悟性,加班加点夜以继日的勤学苦读,系统地掌握了道教知识,一年后结业,以品学兼优留中国道协研究室作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这一机会使他更好的有了
学习空间,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典籍、文汇资料,加之其好学的天性,如鱼得水的
学习机会终于使他成为博学圣达之士。隔年,被选拨升入中国道协兴办的“道教知识
进修班”深造,在近3年的学习期间,他又系统地学习了
道教经典及我国传统的诸家流派的
哲学思想,曾受到现代著名学者郭朋、
王利器、
苏晋仁、王家祐、
潘雨廷及导师
李养正的教诲,也深受
道徒中的学者与前辈
王沐、闵智亭、
陈莲笙等的熏陶,更敬佩教内外学者的学识与风范,虚心学习,刻苦治学,
素不以道教一家之见去对待知识,更不以门户之见对待长者,总是热情地、努力地学习知识。在党和政府以及中国道协的关怀、培育下,他逐渐成长为一位爱国爱教的新型的道教徒;由于他是张道陵的第六十五代裔孙,为道教世家,又加之修养颇佳,道风严谨,而平时待人热情,随和自然,在道教界有较广泛而良好的影响,便逐渐成为一位受到海峡两岸及国际信道者们所器重的年轻的道教界
代表性人物。他成长于社会主义新中国,自幼在农村劳动,深知
劳动人民的辛苦和伟大,因而对实行按劳取酬为
分配原则的
社会主义制度由衷拥护,生活也一直简朴无华,修学期间衣袜总是破了自己又补。又因他是在1978年后党和政府拨乱反正,全面落实政策的春风下才得以恢复
宗教信仰并得到关怀、培育的,故而他对党和政府怀有深厚的感激之情,衷心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倡导道教要努力为“
两个文明”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6年5月间,中国道协会召开第四届全国道教徒代表大会,他受到与会代表们的爱护与重视,被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并担任副秘书长职务。在负责岗位上,他仍保持“学生”态度,恭敬年长的工作人员,并虚心向他们学习工作经验,谦虚谨慎,团结友爱,颇获好评。
1988年被选拔为全国政协委员,参与国家大事的议政工作。同年又当选为
中国宗教学会理事,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1990年当选为江西
龙虎山道教协会会长,同年又当选为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理事。
1992年3月,中国道协召开第五次代表会议,张继禹被选为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兼副秘书长,并任《中国道教》主编。1998年在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会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江西省道教协会首任会长,江西
南昌万寿宫及
西山万寿宫的主持及
法人代表等重要职务。
个人成绩
一番耕耘,一份收获。做为有理想、有抱负,致力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
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的张继禹,他并没有辜负广大信众,道教界和国家的厚望。通过党的培养和他的勤奋好学,天赋极高,他客观而系统的对
中国道教史、
道教文化思想及性质进行了学习、研究和总结,同时以他多年来对全国道教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调查研究所积累的宝贵工作
经验总结,首先在一九九五年秋,张继禹道长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应邀出席了在日本、英国召开的国际性“
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发扬道教精神,保护生态环境》的演讲,阐发了道教的
自然哲学与
生命哲学,得到了与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在海内外及国际上宗教界与学术界引起了轰动。“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秘书长
彭马田教授,进一步提出请张继禹道长以此为题,撰写一本能更全面、系统阐述道教重视生命与环保的书,启迪世人更为重视和认识当前世界性的
环境危机,增进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
使命感与紧迫感。在中国道教协会的支持和
李远国先生、张兴发道长的合作下,张继禹道长欣然接受并完成了这一课题的写作工作。这一课题的完成,其历史意义正如李养正教授所说:“首先是这本书透露了道教界学者在研究道教文化的观念方面已产生新取向的信息,亦即从往日沉浸于道教义理研究及史料整理转换到注重道教内涵的现实
社会价值,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
新时代文明建设服务。这是可喜的信息,是使道教研究工作更具活力的新气象。再者,这本书得以促成、问世,从外界原因看,是国际间有识之士已意识到道教这一东方智慧宝库具有丰富而精湛的热爱自然与珍惜生命的义理与践行传统,故而要求向世界弘扬。从内在的、更主要的原因看,乃在于党和政府贯彻‘积极引导宗教与
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工作方针,促进道教界学者作相应思考的成果”。这是道教发展史上,第一个特别具有划时代意义薪火相传的新亮点。时隔不久,在2000年庐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张继禹道长又以“生活道教”一词为主题,做了《践行生活道教 德臻人间仙境》的报告,高度指出和重点论说了“生活道教是道教的固有传统”和“生活道教是当代道教的根本宗趣”。并进一步阐明了践行生活道教对每一个道教徒的重要性以及对
社会作用的重要意义。张继禹道长洞古鉴今,高明远见的报告,不仅成为这次会议的热点话题,而且又一次在国内外宗教界和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当代
道家与道教的研究工作者和道教徒们深入探讨的
热门话题,由此而产生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道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与时俱进传扬真道,发扬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服务,以及道教徒如何开展正常
宗教活动,利益社会,利益人群等等问题的研究思考新课题,和道教发展的
新动力。毫无疑问,张继禹道长关于“生活道教”的新论点,是又一个具有对道教事业健康发展承前启后,对道教优良传统继往开来的划时代历史新阶梯,为当时代道教理论新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学习张继禹道长的报告,结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所提出的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和“以人为本”的治国纲领,来分析张继禹道长的论说观点,则正是要求道教徒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来拥护
党的领导,维护
国家政策法令,跟上时代潮流,走进民众生活,积极为社会稳定和民族繁荣富强做贡献,这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是一致的。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是在尊重人权的基础上,惩恶扬善,
以法治国,对违法犯罪加大打击力度,保证社会稳定和保护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促进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来完成“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
历史使命。而张继禹道长提出的“生活道教”,则正是倡导和要求中国道教发扬优良传统,维护法律的尊严,积极“圆融社会,利益生活”,致力民族兴旺和国家富强的实践。
张继禹道长的道家风范和
道学修为在海内外道教界和学术界引起了十分广泛的关注,而他却说自己“我很简单”,并且把自己的位置命名为“梯子”,希望有更多的后来人能够在认同“生活道教”的同时将之发扬光大,对现实生活做出尽可能多的贡献。一个悟透了大道的人在面对尘世时显然是多了几分洒脱和自然。张继禹道长正在以他“道教世家”的特殊身份,带着党和国家以及中国道教对他的厚望,正在积极努力的做着团结世界各大宗教,沟通融合海峡两岸道教徒和广大信众的宗教
思想感情的工作,他不仅代表中国道教界经常出国访问许多国家,而且在国内外大型道家道教学术会议上作重要
开幕词报告;不仅让世界人民正确认识道教,让中国道教走向世界,而且为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使台湾早日回归不懈奋斗。
工作履历
1985-1986年在中国道协研究室工作。
1986年9月被选为中国道协第四届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988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90-1992年在中国道协工作,被选为中国道协第五届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1993-1998年在中国道协工作,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8年8月被选为中国道协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0年7月被选为全国青联副主席。
2002年入
中央民族大学读
宗教学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
2003年3月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
2005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为副会长。
2008年当选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
2015年张继禹辞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论文
张继禹虽忙于教务工作,却从未放松对道教义理的研究,先后在《中国道教》杂志上发表《天师世家与道教》、《海峡两岸道教同根》、《正一道经箓义理略论》等论稿,他在“道教知识进修班”学习时所写的毕业论文《天师道史略》一书(近18万字),亦于1990年由北京
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又参加了《中华国粹辞典·道教类》的写作,篇幅约十万言。他在工作与写作中,均得到中国道协领导人与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协助。人们印象中的道教领袖人物应该是两袖清风,鹤发童颜的长者形象,而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许多。能有这样的成就,固然有他自己的努力,但党和政府以及中国道协对他的爱护与培育,是起了关键的作用的。举凡他的老师、同学以及广大道教界、学术界的朋友,莫不希望他坚持热爱祖国、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的立场,努力不懈地工作和学习,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