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汇滔(1882—1920),字孟介,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县,民主革命先驱,
辛亥革命功臣,
孙中山先生的重要助手。16岁便以“习文不如学剑”为誓,投笔从戎,只身离家徒步赴安庆,入伍
安徽武备学堂。在这所“多两淮英迈之士”的军校里,张汇滔接触了大批热血青年。1903年,结识了由日本留学返乡的
陈独秀,并与同乡好友
柏文蔚等人遍游皖北,倡言革命;住安庆藏书楼成立召开了“安徽爱国会”,后被史学家称为“清末叶安徽革命运动之发端”。 1905年,张汇滔东渡扶桑,自己将原名张维环改为张汇滔,其含义是:汇入革命之大潮,掀起反清之洪滔。留学东京警监学校,结识了
黄兴、
宋教仁、
陈其美、
李烈钧、
廖仲恺、
秋瑾、
徐锡麟、
陈天华等人,首批参加
中国同盟会成为职业革命家,团结在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下。1907年初回国,参与谋刺两江总督
端方失利,潜回寿州成立“信义会”。1908年11月与
熊成基、
范传甲等发动和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新军士兵发动的安庆马炮营起义”。1911年11月4日张汇滔任淮上军总司令,在寿州发动起义,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颍州等二十三个州县,促成安徽独立,为辛亥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1920年被
倪嗣冲派遣刺客暗杀身亡。
人物生平
张汇滔(1882—1920),字孟介,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县西乡涧沟集张大郢孜。幼年读书,喜好兵略。初入
安庆军中当兵。1904至1905年间,赴
日本留学,结识深受孙中山所器重的同盟会代总干事孙毓筠,以其住所为同盟会安徽分会机关。旋归国,以实行革命为志,四方奔走,集结同志多人。1911年10月
武昌起义爆发,与
寿州绅士王庆云拟谋响应,被推为首领。集合土枪刀矛击败
寿春镇总兵,随后率部进入颍州府(今阜阳)及河南固始等县,因贪图阜阳的财富,不听淮北国民军军统程恩普的劝告,逗留阜阳十数日,最后被袁世凯命河南布政使倪嗣冲偷袭,损失惨重,他自己缒城逃走。1912年临时政府北迁,所部属南京留守黄兴,降为混成旅旅长,未就职。二次革命时赴安徽讨袁,鏖战月余,退至庐州(今合肥)。其后来往于东京、
上海之间,屡有图谋未成。1919年被倪嗣冲所派刺客刺伤于
上海坟山路,后卒于广慈医院。
正阳公学毕业后,入安庆武备学堂,后入清廷
新军,与熊成基、柏文蔚等组织“同学会 ”。因宣传革命,引起清廷注意,乃逃往
上海。1905年东渡日本,入监警学校,后加入孙毓筠在日组织的“阳明学社”。不久,加入同盟会。次年 回国,在
寿州组织“信义会”。1908年农历三月十王日,拟乘
四顶山庙之机举义,事泄,改变计划。后在
寿州组织农会活动。1909年与王庆云等在
寿州组织团练。1911年光复
寿州后, 成立淮上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兼参谋长。率第三路军北上,驻扎阜阳,因受寿州人徐国柱蛊惑,肆兵搜刮民财,拒不接受淮北国民军军统程恩普的劝告,既不光复颍州府属县,也不西进以抢占京汉铁路。袁世凯心腹倪嗣冲因此得以自河南率兵围攻阜阳,汇滔率部突围未果,自己乘夜缒城逃走,残部在阜阳城遭倪嗣冲搜捕,俘获500余人,悉数被屠。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大总统,汇滔任副参军长。1913年3月回皖组织讨袁皖军,准备起义,失败后回
上海,再渡日本。1919年由日回沪,被倪嗣冲派人刺杀。
主要成就
张汇滔(1882—1920),字孟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人物,民主革命先驱。
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州(县)西乡涧沟集张大郢孜。
1899年,投笔从戎,入伍安庆武备学堂,因倡言反清复汉,遭官府通缉。
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学习警政。加入同盟会,任江淮分会副会长。
1906年,张汇滔奉中国同盟会总部及孙中山先生密令,潜回国内,策划江淮地区的反清革命运动,途经南京参与谋杀两江总督端方失利,潜回寿州成立同盟会分会“信义会”。
1907年,与秋瑾、徐锡麟组织策划皖浙起义。
1908年,与熊成基等组织策划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庆马炮营新军起义”。
1911年4月,代表皖省率江皖“先锋”先期赶赴香港同盟会总部集结,直接参与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
1911年11月,发动寿州首义,任淮上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率部征战沙场,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等州县(颍州府所属各州县是程恩普部淮北国民军光复),促成安徽独立。
1911年12月,担任淮上军总司令,清政府江南提督张勋由南京逃经蚌埠,张汇滔令淮上军在蚌埠布防拦截,血战于蚌埠小南山,震惊江淮大地,史称“小南山战役”。为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立下了不朽功勋。
1912年2月,担任
南京临时政府总统府参军长兼同盟会安徽支部长。安徽裁军,“其中张汇滔的淮上军一旅被指‘军纪太坏’全部撤裁”。
1913年7月,跟随孙中山先生发动“二次革命”,任讨袁皖军前敌总司令兼第一支队长。
1913年10月,张汇滔在日本东京首批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并被委任为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
中华革命军江北皖北司令长官。
1914年8月,奉孙中山之命组织南通起义。
1915年,协助沪军都督陈其美刺杀了上海镇守使郑汝成。
1916年,与田桐、章太炎组织汉口起义和上海制造局起义。
1917年,张汇滔随孙中山南下广州,成立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被委任为大元帅府参军,受命经营海上军事。
1918年2月,代表
中华民国军政府赴北京与北洋政府谈判。
1919年,参与中华革命党改组创建中国革命党,并按孙中山指示负责沿江七省党务。
1920年1月29日,张汇滔不幸被北洋政府安徽督军—倪嗣冲悬赏4万大洋派遣刺客暗杀于上海淮海中路国恩寺附近,因在上海广慈医院抢救无效于1月31日殉国,年仅38岁。
张汇滔遇刺,是民国上海滩三大血案之一。孙中山先生悲痛万分,亲临吊唁,题写挽额“国魂不死”。中国国民党领导层也给予高度评价:“从事革命十余年,出生入死,艰苦卓绝。其谋党之忠,临事之勇,死难之烈,堪与钝初英士二公先后辉映”。
章太炎挽张汇滔:
钝初之死可无伤,克强之死可无恨,英士之死可无惨,闻道斯得道,求仁斯得仁,肝胆有书生,凭孤郡,抗顽胡,大器推算颜太守; 金陵共事见厥智,淮上共事见厥勇,汉皋共事见厥仁,唯我能识君,亦君能识我,男儿尚意气,观数奇,知骨梗,穷途痛哭李将军。
亲属成员
孙子:张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