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员。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
中国现代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负责
西北地区),陕西省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统战理论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等职。
先生幼年在乡村私塾学习,后在私立
卧龙高小上学。1939年考入华县
咸林中学,完成初中、高中学习,在此期间深受爱国教育家
杨松轩教育思想的熏陶。1944年10月考入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钻研史地学科。毕业后,投身教育,在
富平二中任教,讲授历史、地理等课程,在此期间,参与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并于1949年5月在西安参加“西北军政委员会举办的中教座谈会”, 后参加农村土改。1949年9月受聘到
华县咸林中学任教,不久担任教育主任职务。1954年6月调渭南瑞泉中学任教育主任,兼任史地课,由于工作成绩显著,1956年5月1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10月,调陕西师范学院任教务科长。1958年10月赴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进修,并到北京参加由著名学者李新、
彭明先生任主编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的编写工作,耗时一年半,在此期间,受到著名思想史学者
蔡尚思的指导。从1960年8月至退休,一直在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主讲中国现代史、民主党派史、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等课程,担任
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并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15年7月29日,免去张建祥同志的中共陕西师范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常委、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张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他热爱教学,专心钻研教书育人之道,对学生充满爱心,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从不因小事小节而失大礼。在渭南瑞泉中学担任教育主任期间,救济贫苦学生上学是经常之事,他要求老师们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既教书又育人,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做学生的表率。“文革”期间蒙受冲击,但他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几十年来,自觉自愿地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生,尽力地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张先生在主讲中国现代史基础课的同时,开设了民主党派史和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这些课程政治性强,讲授的难度很大。张先生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锐的史学素养,大量吸收“文革”后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新资料,对讲稿反复充实修改,努力将延续多年的党史、革命史的框架,回归到中国通史的体系中来,同时兼顾中国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对学生进行
历史唯物主义和
革命传统教育,深受历届学生的好评,多次荣获教学质量优秀奖。
张先生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地进行科研工作。特别是在80年代初史学界的“左”的影响依然很浓厚的时候,他就发表了《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与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论文,论述了陈独秀家长作风的形成及其表现,指出陈独秀在大革命中以家长统治,强力推行
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惨败有很大关系。1983年发表的《试论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剖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论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地位,驳斥国外轻视、贬低中国人民曾做出的巨大牺牲和伟大贡献的不公正论点,还历史本来面目。还研究发表了《试论毛泽东对唯物主义的贡献》、《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统一战线》、《国民党怎样制造了“
皖南事变”》、《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纲领》、《1938年的武汉保卫战》、《民主党派的历史道路及其光辉前程》等重要论文。
1987年8月,张先生与西北大学
张扬先生共同主编出版了90余万字《中国现代史》(上、中、下),该书是“文革”后
中国西部学者独立编写的第一部《中国现代史》,并作为陕、甘、宁、青、新的各综合大学历史系的教材。该书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中国现代史的框架,把1911年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现代史的起点,展现了辛亥革命后70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发展变化,显示了特定历史阶段的完整性。1991年张先生又与他人合作完成50万字的专著《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这也是“文革”后较早的一部关于陕甘宁边区历史的著作。此后,张先生又作为主编之一,完成了22万字的《统一战线教程》,主审王希良任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张先生一生事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中国现代史学会的创立、发展所做的贡献。“文革”结束后的80年代初,受“左”倾错误破坏最严重的中国现代史研究、教学刚刚起步,“左”倾观点泛滥,资料匮乏,信息闭塞,师资力量薄弱。为了促进中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由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等院校一批知名学者,在80年代初发起和组织“文革”后国内最早、会员最多的民间学术社团之一——
中国现代史学会,张先生是学会的发起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学会致力于史料整理、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协作科研等工作,几十年来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学会成立之初,即在西安举办了第一届中国现代史讲习班,讲习班云集了全国知名学者和各大学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专任教师进行了系列讲座,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各个方面,填补了中国现代史研究中的许多空白领域,介绍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会后由张先生负责编印了《中国现代史讲习班讲义》(三册),社会反响强烈,成为当时高等院校历史专业拓展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辅助资料。之后,学会又连续举办多届讲习班,把中国现代史研究、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所有这些工作中,张先生都是直接参与和策划者之一,在张先生退休后的学会年会上,大会以决议形式,向包括张先生在内的学会早期领导人表达敬意。
张先生师德高尚,为人正派、克己奉公、乐于助人,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付出了许多心血,无论在同辈人还是在中青年教师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张先生晚年身体多病,但仍伏案工作,时刻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变化,多次赴华县为教育事业献计献策,其次参加有关学术讨论,如纪念
渭华起义,杨松轩先生120周年诞辰等纪念活动,受到家乡党政领导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