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龄(约1477-1546年),
兴济人。父亲
张峦,兄弟俩被封赏,当时只有10几岁,以
都督同知封建昌伯(1492-1503年)。
个人简介
《500年前张延龄的故事》
建昌侯封地
明朝的封王、侯是有实际封地的。但是也有个别封爵没有对应的封地,例如开国初分封的‘诚意伯’等荣誉爵位。对于封地,
明朝同以前的王朝类似,封赏是以‘编户食邑’的方式给予的,这个方法到清朝才完全被取消。
在明朝,其行政区划变动不大,在
朱元璋洪武7年、9年改制,洪武15年收回云南,全国区划基本定型。主要层级有中央、
承宣布政使司(即省、
行中书省)、府(
直隶州)、州县4级。在明朝,取消了道的区划,他们的‘道’只是民政或监察、
预备役的职务,不是
行政体制。
军事建制上省级军区叫
都指挥使司、卫、千户所等。对于土司、蛮夷主要是设置土州土县等土司机构,让他们相对宽松地半自治,例如云南。
张延龄被封赏建昌,为建昌侯,其封地在“建昌”。那么其具体地点在哪里呢?
明朝有这么几个建昌,我们分别来辨析一下:
四川建昌
这本来在汉朝属于‘邛都国’,
汉武帝设置为‘越嶲郡’,唐朝叫‘
嶲州’,
唐懿宗的时候被‘蒙诏’(
蒙雟诏)的势力所占领,他们自己被称呼为‘建昌夷’,所以地名改叫‘
建昌府’、‘建昌郡’。直到元朝在这里设置了‘
建昌路’,明朝改为‘卫’(小军区),具体地点在今天的四川
西昌县。当时它还包括了今天云南中道西北部的地盘,当时气候非常恶劣,地势险峻,瘴疫较多。
洪武15年正月,这个地盘在收回后,先是从四川划给云南,称呼为
建昌府,同时设置了一个‘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建昌卫)。10月就罢‘
宣慰司’,把地盘划回给四川,只是改变
隶属关系,仍然称呼为
建昌府、建昌卫。
到了洪武25年6月废
建昌府,把建昌卫升级为二级军区,叫‘建昌军民指挥使司’。该地的指挥使、蛮、驿曾经叛乱过,被
蓝玉等人镇压,到明朝灭亡时,该军区被
张献忠所攻陷。
《
明史》中,出现过一个称呼为‘建昌整饬兵备道’,可以认为这类似于今天的‘某某
预备役师’。
还有一个地方,‘建昌土卫,洪武十五年置,
万历后废’。
洪武27年6月,明政府在这里增设了一个”建昌前卫指挥使司”,到万历三年被废除。
后来清朝还设立过‘建昌上南道’、‘建昌镇’(相当于旅,不是现在的乡镇的意思),驻西昌。这个
建昌道到
民国曾经恢复过,它的地盘很大,包括西昌等28个县。
综合这些情况可以知道,在明朝孝宗时候,这里只有中央和土司的军事单位,没有建昌州、府、县。查阅档案,发现明朝四川的行政区划上也没有建昌,与之完全吻合。
所以,这个地方没有可能被分封给张延龄做‘建昌侯’封地。
江西建昌
唐抚州地,
南唐置建武军。宋改曰建昌军。元改建昌路,明初改
肇昌府,不久就改为‘建昌府’,直到民国被废,首府在今天的
南城县,它包括了新城、南城等五县,同时设置有‘建昌千户所’(建昌守御所)。现在南城县县城还叫‘建昌镇’。
不过这里当时封给了‘荆王’、‘益王’。
永乐二十二年建
荆王府。
正统十年迁於湖广蕲州。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这里建造‘益王府’,第一代益王是当时皇帝
明宪宗的三儿子朱祐槟,就是孝宗的弟弟。
这个益王家族,爵位一直没有削除过,直到崇祯14年,
徐汧还被崇祯派遣”奉使益王府”,调查当时的这一任的益王‘不法’的情况,不久益王‘起兵’抵抗李自成势力。
综合以上情况,建昌府在
明孝宗的时代,还是‘益王’封地,朝廷不至于让张延龄同皇弟
朱祐槟抢地盘。
3、建昌县(今江西永修县)
西元104年设置,是汉朝
海昏县地,
南朝宋的时候,海昏被分拆和并入建昌,元朝升格为建昌州,明朝初始就被降为建昌县,属于江西南康府,直到1914年才改叫‘永修县’。现在的修河当时叫建昌江。
我认为,1492年,明孝宗分封张延龄担任‘建昌伯’、1503年做‘建昌侯’,封地应该就在这里。
其他建昌
另外历史上还有这几个建昌县:南朝宋、南齐在今天四川成都北设立,时间不长。
南齐还在湖北旧襄阳府境内设置过一个建昌县,不过很快就消失了,没留下多少记录。
南朝梁也增加过一个建昌县,到了
陈朝就被废弃了,地点在今湖南辰溪县西北,时间大约50年。
东晋的时候,西魏国还在甘肃文县西南弄了一个‘建昌县’,到了隋朝就改名叫‘长松县’了。
清朝乾隆时期,在直隶
朝阳府设置过一个建昌县,不久就废止了。民国的时候改为凌源县,解放后,又重新在热河省设立,辗转到今天,已经归属于
葫芦岛市。它先后隶属河北、热河、辽宁。
值得一提的是,这地方在河北省凌源县东北二百里,旧有都司千总把总(东路副总兵)驻守,叫‘建昌路营’或者‘
建昌营’,别小看它,它在1568年开始设置(该营设立之初,张延龄就被杀22年了),管理燕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四路。后来
戚继光、
袁崇焕都在这里驻兵抵御西北少数族入侵。
越南(当时叫‘
安南’)有个建昌府,是
明成祖五年所设置的,但是早在
宣德年间(1426-1435年)就被越南自己占有了,地点‘在今越南
东京东南二百里’。
这几个地方有可能被分封。但是这几个地方在时间上,完全失去了可能性。
另外,四川还有个小地名叫建昌坝,在
雷波县中山坪,1864-1867年在这里开采
铜矿。这个就直接排除。
社会关系
父亲张峦
张峦,是当时‘敬皇后’张氏的父亲,也是张延龄的父亲。妻子就是金氏。
在弘治四年(1491年)封寿宁伯。同年
张皇后生的儿子被立为
皇太子,进为寿宁侯。第二年张峦去世,封赠‘昌国公’。儿子
张鹤龄继承担任‘寿宁伯’,后来也升‘寿宁侯’、‘昌国公’,另一个儿子张延龄为建昌伯、建昌侯。直到1529年,两兄弟都被削除爵位。1532年鹤龄下狱死,1533年延龄长系狱13年。
张峦被封爵的时候,尚书
王恕就上书孝宗,认为这违背了规矩,可是主管的礼部尚书
徐琼却没有支持王恕。因为徐琼的小妾是张峦的女儿,皇后和张延龄的姐妹。皇后生女儿早夭,居然按照‘悼王’的规格丧葬,这是徐琼不坚持原则,坏乱规矩的地方。--采自《
万历野获编》卷五。
根据
白寿彝《
中国通史》第八册说:孝宗又欲封张后弟张延龄伯爵,命大学士
刘吉撰诰。刘吉说,尽封二太后(周后、王后)家子弟才可。孝宗不悦,命刘吉致仕,仍封张延龄为建昌伯。
弘治十六年(1503年),
张峦的儿子张延龄也由建昌伯进爵,担任建昌侯。
张峦开始在地方读书,后来来到京城进了太学,‘起诸生,虽贵盛,能敬礼士大夫’,对待士大夫很友好。在1492年就去世了,后来女儿把寡居的母亲金氏接进了内宫。这个也很遭人非议,不过孝宗没有在意。
姐夫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是一位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在位18年,历史上称为”
弘治中兴”。
1487年,他的父亲宪宗皇帝逝世。太子(二儿子)
朱祐樘即位,改年号弘治,他就是孝宗
弘治皇帝。
他在位时裁抑宦官、传奉官及佞幸之臣;罢遣禅师、真人、佛子、国师;
勤于理政,除了早晚朝,还对官员‘平台召见’,选用贤臣徐漙、刘建、
李东阳、
谢迁、
王恕、
马文升等人;
任事比较民主,阁臣李东阳认为‘前所未有’,对臣下宽厚平和,极端关心官员,凡在京官员夜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令铺军执灯传送;
孝宗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
弘治元年(1488年),出使明朝的朝鲜使臣
卢思慎,曾对朝鲜的国王说: “先皇帝(宪宗)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孝宗)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居丧期间),惟祀天祭用黄袍,臣等慰宴时不奏乐,不设杂戏,劝花置于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张矣。”宪宗生前爱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红细布裁制的衣,每年要向那里加派上千匹。而这种织品,用工繁浩,名虽为布,实际却用细绒织成。孝宗当时还是太子,内侍给他送来新裁制的衣服。他说:用这种布缝制的衣服,抵得上几件锦锻衣服。穿它,太浪费了。遂谢而不用。他当了皇帝后,下令停止为皇宫织造此布;
在武功方面,孝宗也有所建树。他击败
土鲁番,收复
嘉峪关以西的土地,经营
哈密。孝宗还修缮
长城,抵御蒙古。
孝宗注重法治,弘治十三年(1500年)制定《
问刑条例》。十五年,总结汇编《
大明会典》。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十月十九日葬于
泰陵。实际上他是生了小病,高御医却拿错了药,导致皇帝很快病死。
《明史》中称他”恭俭有制、勤政爱民”。他治理朝政上很有作为,同时他一生中只娶一个皇后,是中国所有的皇帝中惟一实行
一夫一妻制的帝王。而且夫妻“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俪”这就足以让人们称道了。
皇后姐姐张氏
——史书记载
根据《
明史》、《
明实录》记载:她先做太子妃,同年宪宗死,当了孝宗的‘敬皇后’、‘
孝康敬皇后’,1505年丈夫(孝宗)去世,立儿子武宗
朱厚燳做皇帝,1510年被儿子封为‘慈寿皇太后’,儿子当了16年皇帝后死去,她命令弟弟
张鹤龄迎立了嘉靖皇帝,嘉靖封她为‘昭圣康惠慈寿皇太后’,嘉靖20年,因为自己疼爱的弟弟张延龄被关押牢中已经8年,她在忧闷中去世。5年后,嘉靖居然杀了她弟弟,史书说嘉靖‘负心至此’。
《孝宗实录》第四卷这样记录:成化23年十月丙子,遣襄城侯
李瑾充正使,少保大学士
刘吉充副使持节奉册宝册妃张氏为皇后。
《武宗实录》卷70上,记载了她成为‘慈寿太后’的事:(正德五年十二月)丙午,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上徽号曰‘慈寿皇太后’……
《
明实录》中关于她的记录,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给人感觉是一位比较能干精明、通情达理、坚守爱情的女子,对人相对谦和,体贴下属,经常免‘命妇朝贺’。但却又很护犊,她护犊不是为了别人,只为自己的小弟张延龄,在她眼里,弟弟永远是个虎头虎脑的孩子,为之百般回护、到处救火。可以说这个弟弟拖累了她一生,而她又很纵容了这个小弟。站在张延龄的角度,正是姐姐姐夫的骄惯,反而害了他,让他走上不归路。
——个人经历
1497年,张鹤龄、延龄兄弟把皇宫当作走亲戚一样,非常随意,张鹤龄居然穿戴。太监
何鼎(生前叫何文鼎)拿
金瓜阻挡张延龄做坏事,还向皇帝提示鹤龄兄弟不法,皇后激怒孝宗,派
李广去惩罚何鼎,居然把他打死了。后来很多人认为太监也有正直的,典范就是这个何鼎,史书记载何鼎过去曾经还立过战功的。
1505年3月,孝宗去世前2个月,刑部侍郎
李东阳上书,揭露
张皇后俩个弟弟的坏事,皇后恼怒,唆使皇帝要杀了李东阳,幸亏皇帝回护他,只让他罚俸了事。10年后,曹祖因为儿子做张延龄的心腹家奴,儿子慢待自己,愤愦不已,于是上告张太后的俩个弟弟虐杀僧、奴,还有谋反等事情,查证后发现没有谋反的事情,其他属实。可是作为证人的曹祖,忽然死在牢里,有人怀疑可能是慈寿张太后下了手。此后多年,大臣都反映过张鹤龄、延龄兄弟的不法,都碍于太后的心情,未得到严惩,武宗、世宗多次想处治他们,直到太后死后五年,杀了张延龄。
历史上太后的弟弟张鹤龄干了些什么呢?根据记载,张鹤龄1492年继承父亲的‘寿宁伯’,后来升‘寿宁侯’,嘉靖初,升‘昌国公’。
他主要是同周太后的弟弟‘长宁伯
周彧’抢庄田,以至于家奴上街群殴,还招纳无赖,为非作歹,确实非常骄横,这是当时外戚的通病,《明史》上记录的还有定国公
徐光祚子、外戚玉田伯蒋轮、昌化伯邵蕙等家人都是作威作福的。
孝宗曾经深夜里单独留下他在宫中,敦敦教导,他以头触地,表示悔过,以后逐渐收敛。在外甥
明武宗(
正德)一朝16年都平安度过,到了1529年,他被嘉靖皇帝削除封爵,‘革昌国公张鹤龄爵,降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带俸闲住’。1533年被抓,当时在
牢狱中死去。
兄弟俩都有文化,曾经在嘉靖九年六月,皇帝派遣‘昌国公张鹤龄茂陵’、嘉靖十一年十月遣建昌侯张延龄祭献陵。
张太后嘉靖20年死,死后很凄惨,直接合葬进
泰陵,但是没有进祖庙,‘昭圣皇太后神主未袝庙’(袝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太后之死,世宗嘉靖皇帝或许觉得又高兴,又惭愧,又恼恨。嘉靖21年正月,皇帝为此还闷闷不乐地免去文武群臣及四夷朝贡的道贺。
其他亲属关系
延龄的女儿嫁给第六十三代
衍圣公孔贞干。
孔贞干(1522-1559年),字用济,号可亭,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世袭父亲
孔闻韶(1482-1546年)的衍圣公。因为张延龄1533年已经被朝廷逮捕,关进牢狱13年,最后被处斩,其家族已经衰弱。此时他仍然迎娶了张延龄的女儿。
这个孔贞干的母亲是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李东阳的女儿。李东阳可以说是一个比较不好评价的人物。他是个贤臣、名士,又曾经泄露机密给刘瑾,因而害死了很多朝臣,早先也是他告发张延龄兄弟。
延龄的外甥是武宗
正德皇帝(
朱厚燳),他对张延龄没有特别的照顾,
正德十年曾经亲自下令查处两个舅舅,只是当时证人被人毒死,最后没有办法处罚张氏兄弟,不过这更积累皇帝对张家的愤怒。
新皇后张氏很听“敬太后”张氏的话。就在嘉靖10年,延龄、鹤龄被捕,
张皇后就在愤怒的武宗跟前吹风,为太后的弟弟张家兄弟讨宝,嘉靖皇帝立即勃然大怒,认为她为‘
十恶’的张氏遮掩,废黜了她的皇后地位(嘉靖13年,1534年正月)。当然也可能皇帝以前,也曾经积累了对皇后的不满,但是这也看出这两代皇后不懂政治。
张延龄有个姑父叫沈椿,嘉靖15年,沈椿正好是刑部主事,张延龄被捕受审,他予以回护,被查办。
名臣泉州晋江人
蔡克廉(1511—1560年)字道卿,号可泉。他宽宥建昌侯张延龄、昌国公张鹤龄,被连累,被贬谪任广德州同知等,后擢升累至户部尚书。
《
万历野获编》第五卷记录有延龄的姑父徐琼,任礼部尚书。
该书又记载
沈禄、高禄(疑与沈禄是一人)、
祝祥、
张岐等张延龄亲属的故事。
“京师人沈禄,由举人授通政司经历,其妻为寿宁侯张峦妹,敬皇后姑也。孝宗登基,以椒房恩泽,传升为通政司右参议。寻进通政,再进本司使,后为礼部右侍郎,卒赠礼部尚书”。
“弘治五年,通政司经历高禄,傅升本司参议,吏部尚书
王恕,执奏不允。至
弘治十一年九月,又升本司通政使。禄由举人,亦寿宁侯张鹤龄之妹夫也(疑为‘寿宁侯张峦’之误)”。
“又弘治十二年,湖广按察司佥事祝祥,因母老乞改京职,以便侍养,吏部奏请以原官改山东河南,中旨改为
尚宝司卿。祥由成化十一年进士,亦寿宁侯姻戚也。当时张氏恃恩恣横,其姻戚奋自科目者,尚无耻如此,若右列不可胜纪矣!”
“又御史张岐,乃昌国公张峦之弟,中宫亲叔也,以进士起家,亦傅升
佥都御史”。
大学士
张孚敬多次回护张氏兄弟,还写了一本书《
谕对录》,所有奏议都在围绕张氏兄弟的这些事情,请示嘉靖皇帝开恩,所以保护了张氏兄弟多年没有被处斩,在牢里关押了10多年。
《明史·徐申传》说,
徐申,昆州(今江苏)人,字周翰,嘉靖中由乡举累官刑部主事。张延龄(孝宗张皇后之弟)系狱,提牢主事不令入狱,置别所;继任者益宽释之,去刑具,通家人出入。狱囚刘东山上告延龄有不轨谋,帝怒,命执先后提牢主事三十七人,付诏狱搒掠,申与焉,帝命杖之廷,尽谪外任。申既谪官,不赴,归里优游啸咏为乐。
严嵩与张延龄是转折的亲属关系。衍圣公都与
严嵩有着深厚的交谊:六十二代衍圣公
孔闻韶(1482-1546年)与严嵩年龄相若,平时曾有文字交,他死后的“墓志铭”也是严嵩所作;六十三代衍圣公
孔贞干的袭爵手续是严嵩主持办理的;六十四代衍圣公
孔尚贤还是严嵩的孙女婿。
当时,张氏兄弟侵夺田地,横行不法,确实很失人心,大臣上书不少,同时也有些大臣为他们辩护。最终张鹤龄死在牢中,张延龄最后被斩
西市,家人四散奔逃。这年是1546年,距今450年。在北京,现在还有几个地名,据说也是他们家族活动地,因而留下的痕迹,在北京叫做”
尚勤胡同”,尚勤,就是”上亲”,皇上的小舅子啊。其他类似的传说也在北京
在网络上偶尔翻翻,发现一段奇特的关于张延龄家族的文字: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流传着一个故事,
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岭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