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玉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
女,出生于1935年,江苏南京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本科。1960年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高级生物化学进修班;1981年美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导。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医学学组组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主编,《老年医学与保健》名誉编委。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衰老机理及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第1子课题负责人 。主编《医学老年学》;翻译专著3部;参编专著20部。多年主讲本科生《生物化学》与研究生《衰老生物化学》课程,94-95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在研科研项目1项;作为主负责人已完成项目11项;作为合作者已完成项目2项。获得各类科研奖励6项。发表SCI收录的英文论文18篇;其他研究论文98篇;代表性综述20多篇;代表性的中英文论文摘要30篇。已培养博士生5人,硕士生11人(均获学位)。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54.8-1959.7年 北京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
1960年 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高级生物化学进修班
1981年 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进修访问
工作经历
1959.9 北京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助教;
1979. 北医生化教研室讲师;1985.12 北医生化教研室副教授;
1990.9 北医生化系教授(91-92年美国托马斯杰弗逊医学院生化系研究访问);
2000.4 北大医学部生化系教授
社会兼职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副主编;
老年医学与保健 名誉编委
专业学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兼基础医学学组组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
获奖荣誉
2002年,两院院士评选“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
2002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p16作用机制及其负调控];
2002年 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细胞衰老与基因功能状态相互关系的研究];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变化];
1999年1月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
1999.6(中科院学部联合办公室函告)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提名为2000年Faisal国际医学奖候选人;
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医学老年学----衰老与长寿](著作);1993.10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3年,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5年,“表皮生长因子对原癌基因的调控作用”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获光华科技基金三等奖
1998年,《医学老年学--衰老与长寿》一书获卫生部科技著作三等奖
1999年,课题“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课题“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变化”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课题“细胞衰老与基因功能状态相互关系的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2002年,入选568位院士评选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九);入选教育部评选的高校十大科技进展(排名第五)
教学成果
参编本科生[生物化学]教科书多种,多年主讲本科生[生物化学]与研究生[衰老生物化学]课程。94-95年获北京医科大学教学优秀三等奖
童坦君和张宗玉夫妇潜心研究,初步破解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衰老时DNA损伤修复能力下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增强。因此,适度节食可减少老年人非酶糖基化和自由基生成,延缓衰老。
科研项目
①[衰老机理及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主负责[课题1,细胞复制性衰老及其端粒与端粒酶变化的分子机理],150万,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2000.4-2005.3。
作为主负责人已完成项目:
⑴[衰老分子机理与生物学年龄指征]58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93.1 -1997.12。
⑵[DNA切除修复基因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表现与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万,1998.1-2000.12 。
⑶[细胞衰老以至死亡的分子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万,1996.1-1999.12。
⑷[衰老时生长因子与癌基因,抗癌基因的相互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万,1992-1994。
⑸[活性基因与核内蛋白质在衰老与抗衰老过程中相互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万,1990-92。
⑹[DNA损伤修复及低甲基化在衰老过程中相互关系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万,1987-1990。
⑺[癌基因,抗癌基因与衰老和肿瘤的关系]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3.5万,199-1993。
⑻[特异基因修饰与衰老和肿瘤的关系]卫生部科研基金,8万,1992-1995。
⑼[细胞衰老过程中基因的相互作用] 北大985项目20万, 2000-2002。
(10)[衰老的细胞与分子机理研究] 共负责,90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00.1-2003.12。
(11)[细胞衰老以至死亡的分子基础--线粒体DNA的损伤与缺失]主负责,4万,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1-2003。
已完成项目
⑴[衰老与抗衰老及癌变过程中蛋白质与DNA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科院科学基金项目,3万,1985-1988。
⑵[老年期痴呆早期诊断研究],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996-2000
人物作品
代表论文
1 Wang PC, Zhang ZY, Ma XF, Huang Y, Liu XW, Tu PF, Tong TJ. HDTIC-1 and HDTIC-2, two compounds extracted from Astragali Radix, delay replicative senescence of human diploid fibroblasts Mech Age Dev 2003,124(10-12): 1025-1034 (03年影响因子 3.214)
2 Huang Y, Corbley MJ, Tang ZQ, Yang L, Peng Y, Zhang ZY, Tong TJ, Down-regulation of p21WAF1 promotes apoptosis in senescent human fibroblasts: involvement of retinoblastoma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and delay of cellular aging. J Cell Physiol 2004, 201(3): 483-491.(04年影响因子5.222)
3 Duan JM, Chen Z, Liu PH, Zhang ZY, Tong ZY. Wild type p16ink4a suppresses cell growth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in human breast cancer mcf-7 cells. Int J Oncology 2004 24(6): 1597-1605. (04年影响因子 3.056)
4 Xue LX, Zheng WJ, Wu JF, Wang PC, Li J, Zhang ZY, Tong TJ. Sp1 is involved in th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p16ink4 by p21waf1 in hela cells. FEBS Lett 2004, 564(1-2) : 199-204 (04年影响因子 3.843)
5 Zheng WJ, Wang HY, Xue LX, Zhang ZY, Tong TJ. Regul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and p16 INK4A expression by Id1 and E47 proteins in human diploid fibroblast. J Biol Chem 2004,279(30):31524-31532. (04年影响因子 6.355)
6 Ma H , Li RZ, Zhang ZY, Tong TJ. mRNA level of alpha-2-macroglobulin as an aging biomarker of human fibroblasts in culture. Exp Gerontol 2004,39(3): 415-421. (04年影响因子 2.880)
7 Guo SZ, Zhang ZY, Tong TJ.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associated genes in human fibroblast cell by 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Exp Cell Res 2004,298(2)465-472 (04年影响因子 4.007)
8 Zhao L, Tong T, Zhang Z. Expression of the Leo1-like domain of replicative senescence down-regulated Leo1-like (RDL) protein promotes senescence of 2BS fibroblasts.FASEB J. 2005 Apr;19(6):521-32. (04年影响因子6.82)
9 Duan J, Duan J, Zhang Z, Tong T. Irreversible cellular senescence induced by prolonged exposure to H2O2 involves DNA-damage-and-repair genes and telomere shortening. 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5 Jul;37(7):1407-20. (04年影响因子3.578)
主编专著
3、童坦君(主编),陈瑞,李刚,于公元,刘淑萍(副主编).《生物化学》,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2、张乃衡,童坦君主编. 《医学分子生物学》,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9
1、童坦君,张宗玉主编. 《医学老年学-——衰老与长寿》,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翻译专著
3、王淑霞等译“人类疾病生物化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张宗玉译,丁延介校:[人体内钙的整体调节]147-169;张宗玉,孙诠译,丁延介校: [肝脏疾病的生物化学] 199-244
2、张宗玉等译,童坦君等校: 细胞外酶.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
1、童坦君,张宗玉译: 蛋白质生物合成( 英 A E 史密斯原著,Protein Biosythesis,1977).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0
参编专著
34.陈可冀(主编):老龄化中国:问题与对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童坦君、张宗玉:[衰老机制及有关老年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和建议]129-149.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童坦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30. 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童坦君,周爱儒:[肝脏的代谢功能]914-928.
28.北京医科大学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集,基础医学综合分册.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童坦君113-116;135-137;145-147.
26.北京医科大学编.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试题集,基础医学综合分册.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张宗玉104-107;132-134;142-143.
心肌细胞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33-153.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基因研究进展]382-386.
核酸分子探针的标记]1-9;第三章[多聚酶链反应(PCR)]29-54.
18.刘风云,郑应馨,刘亚民(主编)“老年人与癌症”.济南:黄河出版社.1997, 张宗玉,童坦君:[衰老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44-48.
17.陶国枢(主编)“现代老年医学进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童坦君,张宗玉: [衰老机理研究进展]1-10.
16.刘秉文,冯宗忱(主编) “生物化学多选题及题解”(第二版).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童坦君: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299-314;房世荣,童坦君:[ 翻译]248-279.
15.李立明(主编) “老年保健流行病学”.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李秀琴,童坦君: [衰老机理]3-10.
13.何慧德 (主编) “中国老年研究要览”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童坦君,张宗玉:[衰老过程中的细胞生长调控]43-44.张宗玉:[活性基因与核内蛋白在衰老与抗衰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50-51.
12.许士凯(主编) “抗衰老药物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4, 张宗玉,杜延顺: [衰老过程中的基因转录]59-63.
11.张昌颍 (主编)“核酸的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童坦君[蛋白质生物合成]200-284.
10.任邦哲 (主编)“生物化学与临床”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 童坦君[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基因表达调控]378-408.
9.高潮,虞孝国,宋之琪 (主编) “医学未来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卢静轩,童坦君: 第8章[医学分子生物学]93-112.
8.秦振庭(主编) “婴幼儿营养与饮食(第三分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张宗玉: [小儿肝脏与营养]60-101.
7.顾天爵(主编) “生物化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童坦君,顾天爵: [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378-390;童坦君,顾天爵:[翻译].365-377.
6.张龙翔,吴国利(主编)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童坦君: [血清蛋白质与酶的测定]192-204.
5.张昌颍 (主编)“生物化学”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童坦君, 张昌颍[蛋白质生物合成]349-376.
4.国防科委后勤部卫生部编“心血管病学术讲座”.北京: 国防科委后勤部卫生部印.1980, 张宗玉[脂蛋白与冠心病]1-10; [冠心病发病的一种新观点--含硫氨基酸致病学说]11-15
3.上海第一医学院 (主编) “医用生物化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童坦君): 第49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000-1024;(童坦君): 第56章 [核酸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第4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 第5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节], 第6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与医学的关系]1174-1209.
2.张昌颍 (主编)“生物化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童坦君,张昌颍[蛋白质生物合成]267-286.
1.刘思职 (主编)“生物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 张宗玉,张昌颍:第13章 [无机盐与水的代谢]284-298.
参编辞书
中国致公出版社.2000, 童坦君:[生长因子]68-370;童坦君,张宗玉:[衰老]394-396。
2.张昌颍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生物化学分卷”.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童坦君:[操纵子]70-71。 张宗玉:[遗传密码]70.
1. 李经纬,程之范 (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分卷”.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童坦君:[圣乔其(A Szent-gyorgyi)]362;[多伊西(EA Doisy)]362;[达姆(H Dam)]363;[柯里(CF Cori)]364; [柯里夫人(GT Cori)]384;[米勒(PH Muller)]366;[李普曼(FA Lipman)]366;[西奥雷尔(AH Theorell)]370; [奥乔亚(S Ochoa)]372;[吕南(F Lynen)]376;[布洛赫(HE Bloch)]377.
参考资料
童坦君.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15-12-1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2 22:49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社会兼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