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英文简称PKUHSC),简称北医,校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是
北京大学的学部,是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共建的十所高等学校医学院之一,入选国家“
211工程”和“
985工程”,是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创立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医学校。1903年,清朝政府在京师大学堂设立医学实业馆。1904年,医学实业馆改称医学馆,迁入北京和平门外八角琉璃井由兴胜寺庙宇改建的馆舍,1907年停办。1910年,此馆舍被施医总局(当时的卫生部门)买去,为日后创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提供了条件。
1911年,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在当时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1912年9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电召从日本留学归来正在筹建浙江省立医学专门学校的杭州人汤尔和到京,筹划创立医学校事宜。教育部以价银10000两购买了已经停办的医学馆馆舍,划拨给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使用。10月16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任命组织学教授汤尔和先生为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校长,至此,中国第一所国立西医学校正式诞生。当时学校教职工9人,首批学生72人。1915年2月,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诊察所正式开业,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前身。
改建合并
1923年9月,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奉命改建为国立北京医科大学校,并首次将医学生学制设为六年制。1927年,北京所有国立高等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京师大学校,北京医科大学校更名为国立京师大学校医科。同年,学校附设的诊察所扩充为学校附属医院。1928年11月,国立京师大学校改组为国立北平大学,医科改为北平大学医学院。1931年,学校建立中国医学校中第一个法医教研室。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西迁,部分医学院师生一同西迁,留在北京的医学院院务完全停顿。1938年1月,伪临时政府教育部将原北京大学和北平大学合并办起“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为下设的六个学院之一。5月复课,并接收燕京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师生继续学院的教学。1945年,北京各公立大学被统一编为“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北平大学医学院被编为“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1946年7月,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北平临时大学补习班第六分班连同附属医院一同并入北京大学,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院。
独立建院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并更名为北京医学院,院长为胡传揆教授,直属中央卫生部领导,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部转中央卫生部拨付。北京医学院校址迁至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由此,北京医学院开始了较大的发展。1954年,北京医学院作为唯一一所医科学校被指定为六所全国性重点大学之一。
1959年,北京医学院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十六所重点院校之一。1984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重点建设10所大学,北京医学院是唯一的一所医科学校,院长为医学教育专家马旭研究员。1985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专家曲绵域教授任校长。1996年,北京医科大学正式通过了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再次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同年,学校成为“海峡两岸暨香港地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团单位。从1991年至2000年4月,学校校长为血液病学专家王德炳教授。
并入北大
2000年4月3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科学院院士、病生理专家韩启德教授出任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并兼任医学部的主任。同年,学校启动“985”计划,随着与校本部的深度融合发展,医学取得长足进步。201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建立100周年。2016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教授接替韩启德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
2019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在北大医学部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等6所医学院校发起成立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此外,北京大学于2019年12月与密云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在怀柔科学城东区(密云部分)建设北京大学医学部密云校区。2021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同年10月,陈宝剑教授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2022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办学110周年。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下设6个学院;开设8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专升本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及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大批医学教育、科研、临床方面的专家,专任教师6224人,其中医学部本部专任教师718人;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统计截止至2023年11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88人,博士生导师96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0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进入ESI全球1%的学科有8个,进入全球1‰的学科有3个。有3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北京市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2019年教育部首次组织审批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项目申报中,北京大学医学部有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12月,北京大学医学部7项教学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023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2年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与100多所海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有40余所为战略合作伙伴。与10余所协议学校建立了MD-PhD项目,与8所亚洲院校联合开展公共卫生及口腔医学领域的“亚洲校园”合作项目;设立了40余个短期交流项目,包括33个临床海外轮转项目和9个境外暑期学校及实习项目,2个虚拟在线国际交流项目和若干海外奖学金项目,搭建起国际医学教育资源共享的平台。
附属医院
截至2024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有6家直属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4家共建医院和11家教学医院,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实习任务,并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9月,北京大学医学部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68个省部级设置的实验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究(室、中心)。
研究成果
2012年至2021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共承担重大项目511项,获批中央财政经费26.17亿元,其中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牵头项目5项,863计划牵头项目8项,科技支撑计划牵头项目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69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牵头课题11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牵头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数3136项,经费20.49亿元,其中获批基础科学中心1项、创新研究群体12项(含滚动支持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39项、面上项目1624项、青年科学基金1037项,其他重点等各类项目401项。
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Science、Lancet、JAMA、NEJM和BMJ共计7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5篇,其中Science11篇、Nature17篇、Cell13篇、Lancet78篇、JAMA13篇、NEJM14篇、BMJ19篇。
2012年至2022年7月,北京大学医学部牵头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413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14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40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48项。4项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其中1项成果在2022年4月召开的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被评为“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
学术资源
据2024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舍面积为13000平方米,提供阅览座位1000余个,自助借还机2台,读者检索用机3台。藏书以生物及医药卫生类为主,截止到2022年底,共有各类藏书近60万册,另外还开展了通借通还业务,读者在网上预约,可以就近借阅北大中心馆与各附属医院的藏书;收藏有中外文纸本期刊5000余种,其中中外文现刊580种;订购电子数据库117个,中外文电子期刊70000余种;图书馆特藏包括珍、善本古代图书,其中有中国大陆唯一珍善本—手抄本《太平圣惠方》一部十函共100卷100册。
(主办期刊)
《Interdisciplinary Nursing Research》
《Interdisciplinary Nursing Research》,中文刊名《跨学科护理研究》,简称INR,是由北京大学主办的国际化、开放获取、经同行评议的全英文学术期刊,为开放获取期刊,季度出版,文章发表后即可通过互联网免费访问。该期刊以发表利用跨学科技术手段解决护理领域问题的最前沿学术成果为目标,涵盖护理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等学科门类,搭建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
《Medical Review》
《Medical Review》,中文刊名《医学评论(英文)》,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一本具有战略性、导向性的综述英文期刊,作为De Gruyter合作期刊以开放获取的出版形式全球范围内发行。该期刊于2020年6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并于2021年9月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创刊批复,2021年10月份正式创刊,刊期为双月刊。《Medical Review》征稿内容范围为临床医学、基础与生命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及中西医结合医学、药学、卫生政策及医学社科、交叉医学学科七大门类。
《Health Data Science》
《Health Data Science》,中文刊名《健康数据科学》,是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承办、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江)协办的全新英文科技期刊,作为Science合作期刊以开放获取的出版形式全球范围内发行。该期刊于2020年7月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并于2021年10月正式被开放获取期刊目录收录。该期刊接收原创性研究、综述、社论、观点等类型文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为双月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妇产科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期刊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短篇论著、病例报告、综述、指南、共识、疑难病例(理)讨论,力求及时、准确地反映中国妇产科疾病诊治水平及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内、外学科最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以临床实用性为主,提高妇产科医师的专业理论及临床水平。
《妇产科临床医学(英文版)》
《妇产科临床医学(英文版)》(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Clinical Medicine,GOCM)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英文期刊,为季刊。该期刊的文章类型包括:论著、综述、述评、指南、共识、个案与短篇等。《妇产科临床医学(英文版)》于2021.7正式被DOAJ收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第一本以心血管介入诊疗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学术期刊。该杂志有论著、述评、学术讲座、新技术介绍、病例报告及综述等栏目,报道内容反映了中国在该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国际研究动态及国内发展方向。该刊物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从1999年正式列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2003年被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Chin J Biochem Mol Biol),原名《生物化学杂志》,1985年创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为月刊。该期刊主要刊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论文和反映当前国内外生物科学前沿或热门领域的综述性文章,栏目包括:特约综述、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研究论文、研究简报、技术与方法、术语商榷、教育与教学等。《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被美国《化学文摘》《生物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检索数据库收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ain Medicine)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和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报道有关疼痛临床、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在防病治病、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取得的经验、科研成果、技术革新、学术动态等文章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生理科学进展》
《生理科学进展》创办于1957年3月,双月刊,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生理学会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双月刊学术期刊,其主要刊登有关生理科学,即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营养学等相关的综述论文,并辟有刊头专文、评述、特邀综述、科教名师、生理科学与临床、教育与科研笔谈、专题讲座、生理科学家、生理科学史话、国际学术动态、诺贝尔奖工作回顾、科技名词评议、科研新闻等栏目。《生理科学进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引文数据库CM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1)、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医学索引(IM)》、美国《化学文摘》等收录。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曾是中国医学界最有影响的科技期刊之一,为双月刊。其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论文摘要、简报、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据科技部1999年12月出版的《199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的统计,在470种医药卫生类期刊中,按照影响因子排序,《中国糖尿病杂志》排名第30位。之后,该期刊入选2001年“中国期刊方阵”之“双效”期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主办的专业学术性期刊。其主要报道普通外科、胸外科、骨科、运动医学、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妇科、耳鼻喉科、放射介入科、超声介入科、肿瘤科等领域的微创技术进步、发展和创新以及临床实践经验,为北京大学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医院管理论坛》
《医院管理论坛》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医药卫生管理类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刊载医药卫生政策、医药卫生管理类评论、综述、实践经验、学术研究、案例分析等文章。该杂志设置的主要栏目包括:评论、论坛、展望、卫生政策、医疗安全、医院运营、医院文化、医患关系、学术研究、案例分析、医疗管理、护理管理、行政管理、科教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药品管理、感染控制、设施管理、信息管理、健康管理、社区卫生、农村卫生、书评、读者来信等。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创刊于1993年,为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为季刊。该期刊以临床研究为主,辅以临床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是中国唯一一种针对儿童眼病和斜视的专业期刊,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临床研究、综述、专家笔谈、病历报告、调查研究、经验介绍、论坛、短篇报道等。《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被PubMe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源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原名为《中国优生优育》,创刊于1990年,2002年4月经中国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中国生育健康杂志》。该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承办,为双月刊。《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内容涉及面广,涵盖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妇产科、儿科、男性科、生殖医学等研究领域,主要报道生育健康领域中的新理论、新进展、新成果、新方法。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原名《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2年正式创刊,由北京大学和中国毒理学会联合主办,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承办。《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是报道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防治研究的学术性刊物,为双月刊。该期刊设有综述、论著、专论、讲座、毒品与社会纵览、国内外动态、病例报告、降低危害、管理、政策法规等多种栏目,已被《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收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9年,是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该学报主要刊登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已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 Central、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文摘和数据库收录。2016年和2018年《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获得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学会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奖”。
(承办期刊)
《医学教育》
《医学教育》杂志创刊于1981年,是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会刊,中国医学教育界最早创刊,最早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学教育类杂志。该杂志面向高等医药院校、中等卫生护士学校、各级各类医院和卫生教育行政管理机构,读者群包括医学院校教师和医学生,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医药卫生管理人员等。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创刊于1992年,为季刊,2010年改为双月刊,2014年变成月刊。它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药学院承办的英文药学综合性期刊。期刊主要报道药学领域各学科进展及科研成果,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已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乌利希期刊指南》、波兰《哥白尼索引》、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等文摘和数据库收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创刊于1985年1月,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为半月刊。其内容包括:临床药理学研究论文、临床药理学研究进展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新药介绍及评价、药物治疗学方面的经验及问题、临床药理方法学的研究及介绍、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已被JST’s Bibliographic Databases、《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徽是由蛇杖、橄榄枝叶、阿拉伯数字“1912”、圆形外环以及中、英文字等元素组成。蛇杖符号象征医学,驱除病魔、追求健康;蛇形展现北医追求健康、呵护生命的积极形象;枝叶象征着生命与健康,以及北医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精神;橄榄枝叶象征着北医的丰硕学术成果与医学人才培养;绿叶交织的地方形似飞鸟,表达对生命的渴望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学子追求远大理想;双环结构与北京大学校徽相呼应,象征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凝聚力;数字“1912”则是记录着1912年10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前身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开办。
精神文化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学风为: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校风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服务的献身精神。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办学精神为:明德为先、厚道为蕴、尚仁为本、出新为常。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校歌为:《
北医之歌》,词曲作者为陈炳桓。
校区情况
校本部
北京大学医学部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拥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和医学继续教育学院。
密云校区
2019年12月,北京大学与密云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在怀柔科学城东区(密云部分)建设北京大学医学部(密云校区),总占地92.3公顷,目标建成依靠科技创新主体的医疗融合服务平台、医学教育支撑平台,进行高端人才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并配套建设中小学、医院和人才公寓。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厚道石
厚道石位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西门,是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地标,代表了北医学子求知、做事、做人的精神:求知时,勤勤恳恳,严谨踏实;做事情,本本分分,一丝不苟;待人时,本本分分,老实诚恳。
中心花园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中心花园有玉兰、连翘、金银木、云杉、流苏树、牡丹花、杨树和樱花等植物,以及太湖石和樱花小道等景观。在中心花园靠近卫生楼的一侧,有三棵流苏树,它们是1980级校友毕业20年时留下的纪念,已经成为了一个师生打卡地。太湖石位于靠近解剖楼一侧的绿地上,是一块千孔百窍、剔透玲珑的石,在它的周围有一圈牡丹花;解剖楼侧门前,有一片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解剖楼建成时种下的杨树林。而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学院西门前有一条樱花小道,也是校园的一个打卡地。樱花林里,有几株上世纪外国学者捐赠的树木,是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国际友人友好往来的见证。
校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