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保仔(Cheung Po Tsai,1783年—1822年),原名张保,改名张宝,官至澎湖副将,籍贯广东
新会县江门镇水南乡人,1810年以前广东沿海著名海盗、
华南海盗、以后投诚成为清朝水军军官。到当代仍为人所熟悉的香港历史人物。
张保仔(1783~1822),原名保,别名宝。清
嘉庆年间大海盗。后被清政府招安,官至福建
闽安副将。 张保仔,
广东省
新会江门人,在渔民家庭出生。由于清政府闭关锁国,限制百姓出海捕鱼,经商等活动,浙江,福建及广东地区沿海百姓为了生活被逼与官府作斗争,无家者,被通缉者流浪
东南亚海域,日久变成海盗,抢劫来往商船和沿海百姓。15岁那年,张随父出海捕鱼,被海盗红旗帮郑一掳去,从此上了贼船。郑一赏识他其手脚灵活,嘴巴乖巧,令跟随左右,呼做保仔。不久,收为义子,升为头目。 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月十七日,郑一在一场台风中被吹落海溺死。妻子石氏,人称郑一嫂,便成为红旗帮的首领。寡妇石氏与张保母子相称,而又经常独处一屋,日久勾搭一起,结成了姘头,久了红旗帮变张保仔为头领。每遇形势不利,部属思想动摇,或决断重大事情的时候,张保仔往往借助迷信手法:先把自己的主张告诉道士,然后在“神楼船”召开大小头目会议,经过一番议论之后,由道士形式地进行求神问卜,最后将张保仔的意见当作神的意旨,使部属深信不疑,言听计从。由于行动计划的安排巧妙周密,因而取得
预期效果。大小头目把张保仔奉若神明,投靠的人不断增加,势力越来越大,成为各帮派海盗的首位。 经常活动于清政府势力偏远的
南洋海域,所到之处经常杀掠沿海村落,抢劫来往商船货物,勒索通行费,购买大量火器船备,扩张势力。全盛时期有部属7万多人,大小船1000多艘。大船装有大炮,备有不少
短刀、长矛等,小船装有旋转炮,横行
南海海域。 张保仔的劫掠对象以过往的官船、
洋船为主,清政府多次派兵剿灭,均遭失败,虎门协副将
林国良在开洲阵亡,参将林发在阿娘鞋失败,总兵
许廷桂丧命桅夹门,
水师提督孙传谋在澳口失败。
嘉庆十四年(1809年),
张百龄出任
两广总督,一反过去的武力镇压,而采用断绝粮食,杜绝接济,禁船出海,令他自毙的办法。张保仔在海洋上无所劫掠,出现困境。于是谋入内河,假冒官兵,乘人不备,猝然抢夺。当官兵登陆采购时,乡人又疑为盗贼,群起而攻,情况非常混乱。是年五月,张保仔率领船队,企图劫掠
新会县外海、潮连两乡,署县沈宝善亲到江门抵御,两乡大炮林立,严阵以待。张保仔望而却步,托言“不怕潮连人,但怕潮连神”,便转头去劫牛渚湾复兴墟,沿途与官兵血战。六月,率众由
崖门经
银洲湖,入
开平长沙劫掠,烧铺200余间。那时,
香山(
中山)、
东莞、南海、
番禺、
顺德等县都受害。十一月,张保仔在香港赤沥角
大屿山被
广东水师和
澳门葡萄牙海军联合围攻9天。在此期间,张保仔曾求黑旗帮首领郭婆带救援,因郭与张素有矛盾,坐视不理,张保仔只好乘着风势突围而逃,事后,郭婆带怕张寻仇,在十二月向
清政府投诚,受封为“
把总”。 此后,张保仔和郑一嫂受到郭婆带投诚受封的影响,感到形势对他们不利,认识到长作海盗终非良策,于是渐萌投诚意念。当澳门医生周飞鸿(周与张保仔原有深交)受两广总督张百龄命令对他劝降时,张保仔当即表示愿意投诚。 嘉庆十五年(1810年)四月,
张百龄到
香山县芙蓉沙接受张保仔投诚,并授“守备’职,戴
红顶花翎。张保仔向清政府交出船270多艘,大炮1200门,刀、矛等兵器7000多件,部众16000多人,同时自己更名张宝。不久,随官兵出海缉捕海盗,擒获蓝旗帮首领
乌石二(即麦有金),首立战功。这时张保仔与石氏正式结为夫妻。 张保仔当了清朝水师官员后,因是海盗出身,时常受到同僚的嘲讽、为难。但他积极剿灭海盗,屡立战功,得到朝廷赏识,多次升迁。嘉庆二十四年,擢升为福建
闽安副将,委任到
澎湖驻守,石氏被诰封为
命妇。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
监察御史林则徐向朝廷上奏,提出“勿忘台湾
郑氏”,意见被朝廷采纳,从此,张保仔再没有升职,以副将终身。 道光二年(1822年),张保仔病死在任上。两年后,石氏携子回
南海县定居。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五月,石氏的命妇衔被朝廷追夺回去而成平民。
张保被
清政府授命封为三品武官后,家眷亦跟随张保到
澎湖定居,育有一子张玉麟及一女。张玉麟一生未曾 投军,凭父亲荫庇,被封为千总,后患
肺痨病亡澳门。
新会知县
林星章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主编的《
新会县志》载:嘉庆十四年(1809年)“五月初九日,海贼郑一嫂、张保将犯境,署县沈宝善亲往
江门堵御。十三日贼转入沿窖口。十四日贼劫牛渚湾、
复兴圩。”“十五年(1810年)二月初十,海贼毁虎坑水栅,直入长沙,烧铺户二百二十余间。时新会沿海村乡烧劫甚众,
九如乡及慕山死者掳者尤多。”
<靖海氛纪>由广东袁永纶所著,因他是广东人,也同时认识当时的兵勇们...因而以第一记者身份纪录事情,须多有粗心,未能述全...也多以郭婆带事件为重心...不过,以当时地区跟制...也算是十分详编了...另一小册是由
太谷温承志同时另有二幅史
卷图在2000年后出现,1是
香港海防博物馆的<靖海全图>,另一是在北京拍卖给私人的<平海还朝图>,都成了近期史学家所留意的图料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