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熊
宋朝人物
张仲熊,宋朝名臣张叔夜的儿子,曾随父兄领兵抗金。但后来投降伪齐金朝,做了叛徒。在俞万春所著小说《荡寇志》中,此人有较多的出场表现。
历史记载
张仲熊是宋代名臣张叔夜之子,张伯奋之弟。《宋史·张叔夜传》中记载,靖康年间,金兵进攻汴京,在邓州的张叔夜与张伯奋、张仲熊带兵三万,星夜兼程入京护卫。途径尉氏地方,便与入侵金兵遭遇,于是张叔夜率军且战且进,一路杀敌,于十一月底辗转到达京都。而在《三朝北盟汇编》中也有此事的记载,但张氏父子所带人马数量有所出入。张仲熊也因为此功与父兄一同获得朝廷封赏。
后来张叔夜不愿支持金人立异姓为帝。张仲熊与张叔夜一起被金人押往北方。张叔夜到北方后绝食而死。张仲熊在此时的举动,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到了公元1137年伪齐被灭后,张仲熊与其他一群伪齐官员又在金朝担任职务,其中张仲熊为光禄寺丞。此事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和《续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由此可见,张仲熊不但没有随其父亲张叔夜殉国,反而先后投靠了伪齐和金。
文学形象
在清朝俞万春所著《水浒传》续书小说《荡寇志》中,张伯奋、张仲熊兄弟作为“雷将”中的两员,与父亲张叔夜一同征伐梁山。书中称其为“雷声普化天尊右侍者石雷将军降生”,排名在雷部第三位,使厚背薄刃雁翎刀。曾与张伯奋协擒卢俊义。后被封为右神武大将军、定国公。
《荡寇志》相关原文:
且说张经略领大兵直攻梁山内寨前门,伯奋、仲熊两马当先。正遇卢俊义,挺着朴刀,把住门中。伯奋、仲熊大怒,一齐奔上前去。此时梁山大事已去,卢俊义也明知难活,只是不甘心白死,便挺朴刀直斗伯奋、仲熊。二子一齐大喝道:“贼子到此,还不下马受缚!”卢俊义也无言回答,挺刀直砍过来。伯奋急用双锤架住,仲熊已一刀溯入。卢俊义不慌不忙,轮转刀来,敌住了仲熊。伯奋又一锤打进,卢俊义托地跃马跳出圈子,展开了朴刀,重复杀进来。伯奋、仲熊一齐迎敌,三马盘旋,大斗六十余合,不分胜负。张经略、盖天锡都在后面,看那伯奋、仲熊力战卢俊义,杀气飞腾,神威酣畅。卢俊义合死忘生,兀自转战不衰。 卢俊义已与伯奋、仲熊力战到一百三十余合,忽见寨子已破,却不慌乱,只顾死斗。伯奋心焦,想道:“只好诱他一诱。”便展开双锤,摆出那擎天按地的势来。卢俊义如何不识得,便将计就计,一刀搠将进来,原想他一锤打下,便闪过去砍他背后。伯奋却故意不打,托地退回数丈。仲熊眼明手快,便使个旋天转地势,一刀觑准卢俊义左肩砍来。卢俊义刀溯个空,急忙掉转刀来,扫转左三路,却好将仲熊的刀架住。伯奋、仲熊立意要擒拿此贼,力战不舍,卢俊义此时也拚出了性命,三骑马不住的恶斗。背后邓宗弼、辛从忠、张应雷、陶震霆已将三关上的游贼,都接提净尽,押解了朱仝、雷横及一切群盗,并无数首级,随后上来。见伯奋、仲熊力战卢俊义不下,便要一齐上前去帮。张公道:“无须也,看本帅亲去擒这贼。”便提鞭策马,飞出垓心,取出左边麒麟袋内一张铁胎桦皮宝雕弓,右手便去飞鱼壶中抽出一枝修干雕翎狼牙箭。只看那伯奋、仲熊和卢俊义奔雷骇电厮杀,张公搭箭弦上,暗想:“若要射杀他不难,只是生擒正法为是。”便举起雕弓,拽开来正似一轮满月,端的右手如抱婴儿,左手如托泰山,觑定了卢俊义,撒放过去。弓如霹雳鸣,箭如逸电飞,不偏不倚,正中着卢俊义右肩。卢俊义狂吼一声,往后便倒。伯奋急忙下马,奋勇按住,仲熊一同下来协捉。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6 23:00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