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炘(1857—1913),字慕京,号次珊,又号瞻园。湖北江夏(武汉)人。光绪三年(1877)二甲七十七名进士,散馆授编修。主战,反对签署《
马关条约》。初支持变法,后主保。强学会会员。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解职后,曾先后在扬州尊经书院、梅花书院及湖北存古学堂讲学。辛亥革命后居上海,后受聘为《湖北通志》总纂。
清咸丰七年(1857)生。出身官宦世家,其父
张凯嵩,曾官云贵总督,内阁侍读学士,顺天府尹,贵州巡抚。
光绪七年(1881),与
吕调元、
刘承恩、
杨承禧等一起编纂《湖北通志》。民国十年(1921)出版,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字数最多的一部志书,全书172卷,约1500余万字。
光绪二十年(1894),掌江南道事务监察御史,巡视东城监察御史。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极力主张与日本决战。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上疏弹劾
李鸿章腐败、通敌,在朝野引起悍然大波。
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言事忤太后被放逐,正所谓“成亦口舌,败亦口舌”。后任江苏尊经书院山长。近代著名词人、词论家
陈匪石(1982-1959)曾师从其学词。
著有奏稿8卷、《光绪见闻录》4卷、《年谱》1卷、《赡园词》2卷、《湖北金石志》15卷。主编《
湖北通志》172卷(1921年刊行)。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
李鸿章,罪名是腐败、通敌。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张仲炘指控李鸿章及其子
李经方向日本人出售大米和煤炭,李经方甚至与日本王室攀亲,还在日本开了一家洋行。张仲炘承认这些都是风闻,“始闻之而诧,继而不能无疑,如果属真,则自无怪乎纵容奸细、售买米煤之种种乖谬矣。”张仲炘说天津日本间谍案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但李鸿章却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资行。这个间谍案后来在紫禁城里引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