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隶属广东省
广州市。位于
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东与
东莞市隔江相望,西接
中山市、
顺德区,北与
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
珠江出海口
伶仃洋,总面积80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2月,南沙区下辖4个街道、6个镇,2023年,南沙区常住人口96.79万人,户籍人口56.32万人。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1日,南沙区域先后隶属
东莞县、
中山县、
珠海县;
1990年6月,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为番禺县的局级单位;
2005年4月,番禺区的南沙街道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以及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出设立广州市南沙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5年,南沙区下辖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南沙衔道、珠江管理区。
2008年10月,珠江管理区改为珠江街道。
2011年9月,龙六衔道街道。
2012年12月,番禺区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正式由南沙区管理。南沙区下辖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南沙街道、珠江街道、龙穴街道9个镇(街道)。
2023年12月,设立
港湾街道。南沙街道原管辖的鹿颈村、南横村、芦湾村、深湾村、塘坑村、大岭界村、九王庙村、东井村、红岭社区、南沙社区、蒲州社区、海湾社区、南北台社区等8个村委会、5个社区居委会和黄山鲁林场、南沙示范场划归港湾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12月,南沙区下辖4个街道、6个镇:
南沙街道、
珠江街道、
龙穴街道、
港湾街道、
万顷沙镇、
横沥镇、
黄阁镇、
东涌镇、
大岗镇、
榄核镇,区人民政府驻南沙街道
凤凰大道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沙区,位于
广州市最南端、珠江虎门水道西岸,东与
东莞市隔江相望,西与
中山市、佛山市
顺德区接壤,北以
沙湾水道为界与
广州市番禺区隔水相连,南濒
珠江出海口
伶仃洋,总面积803平方千米。
地质
南沙区,地质基底由古生界变质岩系构成,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变质砂岩、板岩、片岩及硅质岩,分布在南沙街道塘坑村至南沙林场鸢鹅山一带;加里东期混合花岗岩分布在南沙街道深湾村;大面积基岩是燕山期细粒、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黄山鲁、大山乸山一带;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陆相砾岩、砂砾岩、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分布于大虎山和小虎山一带。
地形地貌
南沙区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和滩涂。
气候
南沙区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温暖、多雨、湿润,夏长冬短,夏季时段超过六个月。四季气候可概括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春常阴雨,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22.6℃,最冷月平均气温14.3℃(1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8.9℃(7月),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2℃(2016年7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2.2℃(2016年1月24日)。雨量充沛,分布不均,雨量相对集中在汛期,年平均雨量1673.1毫米,其中4~9月降雨量1354.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81%。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最小相对湿度9%。全年日照1651.7小时,年平均风速为2.1米/秒,最多风向东南偏南风。年蒸发量为1670.8毫米,年雷暴日数72.2天。夏秋常有热带气旋影响,平均每年约有3~4个。
水文
南沙区位于
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西岸,是
西江、
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东面是珠江,南面是珠江入海口。南沙区境内共有5条主要水道:
洪奇沥水道、
蕉门水道、
沙湾水道、凫洲水道、小虎沥水道;内河涌116条,总长294.8公里。
自然灾害
南沙区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雷暴、高温、干旱、灰霾、低温阴雨。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南沙区水资源丰富,全区海岸线106.73千米,海域面积351.57平方千米,占广州市海域总面积的88.26%。拥有海岛11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10个。
2022年,南沙区水资源总量54273万立方米,比2021年增加25.3%,比多年平均值增加22.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51766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346万立方。
总用水量125926万立方米(含火电用水80721万立方米,其余用水量45205万立方米),与2021年相比减少0.7%。从水源结构上来看,为地表水源供水124538万立方米为主,其他水源供水1388万立方米。按用水结构统计,农业用水2370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90460万立方米(含火电用水80721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4358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6327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1077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南沙区滩涂众多,土地资源丰富。2015年,南沙区种植业总面积约60.28万亩,林地面积3.8万亩,森林覆盖率5.33%。建成区绿地率37.3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1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30.02平方米。
生物资源
南沙区处于海水淡水交汇点,水网密布,具有生态结构的湿地生态系统,拥有广州市最大的湿地系统一南沙湿地。南沙湿地是珠三角地区保存较为完整、保护较为有力、生态较为良好的滨海河口湿地,适宜多种鸟类繁衍栖息。在珠三角地区的126种水鸟中,其中迁徙鸟类87种,在南沙区均有发现;2021年,南沙湿地景区总面积600多公顷,其中红树林的种植面积约20公顷,种植红树品种15种,其中11种为真红树,4种为半红树:监测到的鸟类总数达到185个品种,鸟类数量超过10万只,比最早在2006年监测的数据提高100种。湿地鱼类也从2014年的32个品种增加到2021年底的37个品种。
矿产资源
南沙区,主要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红砂岩等。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南沙衔道、黄阁镇、大岗镇。红砂岩主要分布在黄阁镇、大岗镇。
人口
2023年,南沙区常住人口96.79万人,户籍人口56.32万人。出生人口8720人,出生率9.66%;死亡人口3045人,死亡率3.37%;自然增长人数56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8%。
南沙区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土家族、苗族等51个族别。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2323.54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54亿元,下降1.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76.49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77.51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3.0:42.0:55.0。
人民生活
2023年,南沙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24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88元,增长4.7%。
财政
2023年,南沙区税收总额(含关税)805.47亿元,增长0.9%。其中,国内税收总额570.11亿元,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63亿元,增长7.4%。其中,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分别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的77.5%、2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2.50亿元,下降4.2%。区级财政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达179.0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63.4%。其中,教育支出37.73亿元,下降21.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79亿元,下降23.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71.92亿元,增长10.0%。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南沙区固定资产投资下降9.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49%,巨湾技研、芯粤能、融捷锂电池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5%,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广州段、黄埔至南沙东部快速通道南沙段、广澳高速改扩建工程南沙段开工建设,红莲大桥正式通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9%。
民营经济
2023年,南沙区有“四上”民营企业2024家,占全区“四上”企业(2689家)的7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67.7%,产值754.56亿元,增长9.4%;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778家,占全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量的87.6%,商品销售额2589.79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70家,占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的68.9%,营业收入498.20亿元,增长1.8%。
第一产业
2023年,南沙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64亿元,增长0.2%。其中种植业产值52.24亿元,下降5.6%;畜牧业产值2.65亿元,增长5.5%;渔业实现产值53.03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6.69亿元,增长17.0%。
粮食种植面积2.26万亩,增长1.1%;甘蔗种植面积5.41万亩,下降12.3%;蔬菜种植面积28.33万亩,下降12.0%;水果种植面积8.18亩,下降2.9%;花卉种植面积6.33万亩,下降1.6%。
粮食产量0.96万吨,增长1.2%;甘蔗产量46.09万吨,下降11.1%;蔬菜产量66.49万吨,下降7.5%;水果产量25.86万吨,下降1.2%;肉类总产量1.23万吨,增加7.9%;生猪出栏量10.68万头,增长10.5%;水产品总产量13.74万吨,下降16.8%。
2023年,南沙区共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9家,增长16.0%;广州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个,面积11.6公顷,高标准农田面积11960公顷,涉农产业园区4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南沙区工业总产值3959.36亿元,增长3.0%,工业增加值866.35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62.52亿元,增长2.9%。其中,内资企业产值1100.09亿元,增长12.0%,占全区规模上工业产值的28.5%;外商投资企业产值2418.47亿元,下降2.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62.6%;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343.95亿元,下降10.1%,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9%。规模以上轻、重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1.45:78.55。
从行业看,汽车制造业产值1869.17亿元,下降4.5%,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8.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146.75亿元,增长25.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135.65亿元,下降11.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315.6亿元,增长13.1%;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137.47亿元,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下降1.1%,产销率达98.0%。
主要工业产品方面,生产汽车95万辆,下降5.9%;发动机81.11万台,下降0.7%;发电量147.76亿千瓦时,增长7.3%;钢材产量116.1万吨,下降24.2%;初级形态塑料50.72万吨,增长6.8%;印染布1.44亿米,下降5.4%;家用电冰箱234.08万台,增长66.9%。
建筑业
2023年,南沙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所有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157个,增长4.0%,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399.18亿元,增长12.1%;新签合同额6658.51亿元,增长9.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南沙区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45亿元,增长12.8%。各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2924.97万人次,增长55.6%;主要景区旅游收入12.03亿元,增长15.5%。
新设立企业20049家;其中,内资企业19314家,外商投资企业数735个,增长100.3%。截至2023年,牡丹区共有302188家企业,其中,内资企业298037家,外资企业4151家。南沙自贸区累计登记131818家企业,其中内资企业128672家,外资企业3146家。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9个(累计270个);新签约项目132个,总投资3635.0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34.01亿美元,增长82.2%;实际利用外资17.75亿美元。
对外贸易
2023年,南沙区进出口总额2912.09亿元,下降3.3%,占广州全市26.7%。其中出口总额1567.53亿元,下降4.6%,占广州全市24.1%;进口总额1344.56亿元,下降1.7%,占广州全市30.5%。一般贸易进出口额2106.3亿元,增长2.3%;加工贸易进出口额376.7亿元,增长12.7%;保税物流进出口额385.4亿元,下降20.3%。综保区进出口额1166.84亿元。下降12.8%。跨境电商进出口额858.8亿元,下降5.6%。农产品进口额269.6亿元,下降0.3%。
金融业
2023年,南沙区新增金融企业116家,其中,新增持牌法人金独机构2家,累计17家,占广州市25%;通过独资租赁新引进飞机21架(累计265架,新增进口4架,进口贡献约31亿元)、船舶6艘(累计99艘,累计合同额52.33亿元)。
2023年,南沙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合计为3658.02亿元,增长38.1%;本外币贷款余额3207.31亿元,增长25.3%;自贸区南沙片区本外币存款余额合计为1780.23亿元,增长3.9%;本外币贷款余额2532.8亿元,增长6.9%.广州期货交易所已上市工业硅、碳酸锂两个业务品种,累计成交额超6万亿元;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南沙)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深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13项试点措施全部顺利落地实施,累计交易金额超300亿美元;新增4家QFLP试点企业(累计10家)、1家QDLP试点企业,累计获批额度超240亿元人民币;国际金融论坛(1FF)2023年全球年会在南沙新落成的永久会址成功举办,举办国内首个气候投独资交流品牌“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
服务业
2023年,南沙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872.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6%,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68.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85.77亿元,增长4.7%;利润总额73.32亿元,增长2.2%。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641.53亿元,增长1.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45.44亿元,增长19.5%;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68.04亿元,增长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388.14亿元,增长11.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6.52亿元,下降8.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6.41亿元,增长1.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9.97亿元,增长10.9%;教育行业营业收入4.04亿元,下降24.4%;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1.99亿元,下降5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3.69亿元,增长19.7%。
交通运输
广州地铁4号线、
广州地铁18号线、
广州地铁22号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南中高速、深南高铁、赣深客专、广州绕城高速、南沙港快速、广澳高速、东新高速、莞佛高速穿过南沙区。
2023年,南沙港区四期(一期)工程、广州州LNG应急调峰气源站配套码头、南沙港区三期工程三期堆场、三期工程危险品堆场先后建成投产。规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641.53亿元,增长1.4%。南沙港区集装箱吞吐量1938万标箱,增长5.4%,货物吞吐量3.71亿吨,增长2.9%。2023年末,南沙港区共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56条,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34条。水上运输业货运周转量达2.06万亿吨公里,增长7.0%。湾区一港通完成业务量16.5万标箱,海铁联运完成30.6万标箱,累计发运24列中欧中亚班列。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南沙区共有学校(含民办,下同)102所,其中小学64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制学校14所、十二年制学校2所、完全中学8所、普通高级中学2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新增优质公办中小学学位5670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10318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71065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731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77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71人。共有中小学专任教师7018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85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019人,中等职业中学教师数93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7.6%,高中升学率100%。共有幼儿园142所,幼儿园在园人数(含托班)39776人。
科学技术
2023年,南沙区财政科技投入32.71亿元。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14家,增长23.5%,其中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入选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榜单31家。集聚4家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和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建成创新平台39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专利授权8192件,下降1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08件,增长42.1%。技术合同认定成交总额406.39亿元,增长10.0%。共获得上级科技部门支持经费1.46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二级图书馆: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广州市南沙区文化馆。
2023年,南沙区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0个(区级1个,镇街级9个),影院12个,公共图书馆49个,公共图书馆共有藏书117.31万册。综合档案馆1个,馆藏22.49万卷,藏书7061本。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7.37万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举办文体活动5871场次。
体育事业
2023年,南沙区有综合性体育场馆5个,共有篮球场535个,乒乓球台485张,游泳池54个,羽毛球场270个,健身路径361条,足球场113个,田径场85个。体育活动中心2个,社区运动中心1个。
医疗卫生
2023年,南沙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54个,增长13.1%,其中医院17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卫生监督所1家,妇幼保健院1家,120急救医疗指挥中心1家,门诊部62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5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服务站17个,村卫生站110所,医学检验机构7家;医院实际拥有床位2845张,共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248人,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1914人,注册护士2512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南沙区实名登记就业人员69.2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14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730人,下降0.4%,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119人,下降18.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4251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96.9%。提供就业岗位71285个,增长3.5%;提供就业专项资金1.19亿元,下降7.3%;资助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14069人。
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12.1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人数达27.40万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人数达44.46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达47.80万人;失业、工伤保险缴费人数分别为44.73万人、46.90万人。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天后古庙,位于南沙区南沙街道塘坑村塘坑中街29号。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现代有重修,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两进,面阔三间11.60米,深两进16.80米,建筑占地面积194.88平方米。两进均为硬山顶,碌灰筒瓦,绿琉璃瓦当、滴水剪边,青砖墙,花岗岩石脚,后殿后墙为蚝壳墙,庙内有嘉庆时重修天后古庙碑,该庙是南沙现有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天后庙。
民俗文化
南沙人民世代在江海、河涌、堤围、滩涂边生活,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和水乡文化。南沙黄阁麒麟舞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南沙水乡婚俗、
香云纱染整技艺、南沙赛龙艇(广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南沙疍家传统小食制作工艺等南沙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信仰习俗、祭祀仪式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妈祖信俗主要通过庙会的形式呈现,妈祖祖庙于每年农历三月廿三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升天日举行妈祖祭典。妈祖信俗中对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宣扬,不仅慰藉了相关社区民众的心灵,而且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建构新道德体系的重要文化资源。伴随全球范围内的移民流动,妈祖信俗逐渐成为华人文化认同的标识和纽带。2006年,妈祖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入选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方言
南沙区户籍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操粤语。南沙地区粤语属于广府片、高廉片、罗广片、四邑片4个片中的广府片。
南沙区处于广州市南部,若将广州市番禺和南沙两区作为一个整体板块来看,语言差异可分为5个片,即北部市桥片、沙湾片,中部沙田片,南部黄阁片、南沙片。南沙区大岗镇、东涌镇、榄核镇、横沥镇4个镇属沙田片,黄阁镇属黄阁片,南沙街道、珠江街道、万顷沙镇、龙穴街道属南沙片。另万顷沙镇十一至十四涌的居民是1973年从灵山、鱼窝头一带渔业生产队迁移过来,语言属沙田片。
风景名胜
虎门炮台
虎门炮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辖内的珠江出海口的一江两岸和江中心的大虎岛、上横档岛、下横档岛之上。虎门炮台包括有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的南山台、横档台(属南沙)、沙角台、新涌台、蕉门台(属南沙)、镇远台、横档月台(属南沙)、大虎台(属南沙)、大角台(属南沙)、威远月台、永安台(属南沙)、巩固台(属南沙)、靖远台和两道拦江铁排。可见虎门要塞有半数以上的炮台分布在南沙区境内。1982年,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获批为
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虎炮台遗址
大虎炮台遗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黄阁镇小虎村大虎山(大虎山岛东边偏北),属虎门炮台。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始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1841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虎门海战时,被英国侵略军占领破坏。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次被毁,后遭废弃。1982年2月,并入“虎门炮台”,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锁排灯塔
金锁排灯塔,位于上横档岛东侧金锁排礁(即上、下横档岛之间桥墩下)。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为当时广州海关建造。初期使用煤油灯作为光源,之后改用乙炔灯。1987年7月改造,方塔上加白色圆形玻璃钢塔,高13米,改用新型灯具。是广州最早航海灯塔,对于了解广州航海史的发展进程具有一定的意义2015年12月,金锁排灯塔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舢舨洲灯塔
舢舨洲灯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龙穴社区居委龙穴岛东侧珠江口和伶仃洋交汇处的舢舨洲岛,四面临水。据中国航标史记载,建于民国四年(1915),位于舢舨洲岛礁顶部,为当年的广州海关方便各国商船进入广州而建,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灯塔呈乳白色,南北向,塔高约20米,状似手枪,高5层,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舢舨洲灯塔的主楼建筑长约14.74米,宽10米,主楼建筑占地面积约147.4平方米。由楼梯可直上5楼楼顶,楼顶呈圆锥形,四周墙壁构成一个约5平方米的圆形楼阁,嵌有透明玻璃。内有两架巨大的灯具,在夜间通过玻璃直射四方。2015年12月,舢舨洲灯塔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新垦莲藕
新垦莲藕,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新垦莲藕,因出产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新垦地区而得名,以其淀粉多、藕香浓郁、鲜味十足而在众多的莲藕产品中脱颖而出。
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新垦莲藕”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庙南粉葛
庙南粉葛,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庙南粉葛在解放前已有种植,期间从不成规模到广为海外侨胞喜爱。庙南粉葛外观匀称、身圆短粗、须根少、无分叉、皮厚、肉质乳白色、无黑心;口感细嫩、带黏性、少渣多汁、味清甜,具有润肠、清热的功效。
2012年07月18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庙南粉葛”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新科莲藕
2020年,万顷沙镇“新科莲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著名人物
冼星海
冼星海,祖籍广州市南沙区
榄核镇(原属番禺),生于澳门。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幼年时就读于新加坡养正学校,1918年进入岭南大学(现
中山大学)附中学习小提琴和单簧管,由此开始接受正规的音乐课程教育。1926年,进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学习。1928年,考入国立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南沙区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
2020年12月,南沙区入选广东省双拥模范城。12月,南沙区入选2020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2022年4月,南沙区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
2022年8月,南沙区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
2023年1月3日,南沙区入选广东省首批创建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9日,南沙区入选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3年3月,南沙区入选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区。
2023年10月,南沙区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3年11月,南沙区入选中国黄油蟹之乡。
2024年9月,入选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第21。
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35。
2024年12月,入选天和2024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24。
友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