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
类风湿关节炎(JRA)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以慢性
关节炎为其主要特点,并伴有全身多系统受累,包括关节、皮肤、肌肉、肝脏、脾脏、淋巴结。年龄较小的患儿往往先有持续性不规则发热,其全身症状较关节症状更为显著。年长儿或成年患者较多限于关节症状。本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可分为不同类型。命名众多,如Still病(1897)、幼年类
风湿病反复高热型(Wissler
Fanconi综合征)、幼年慢性关节炎(JCA)、幼年类风湿病及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等。
病因
至今尚未完全清楚。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各型极为不同。婴幼儿全身症状主要表现为弛张热及皮疹等,较大儿童可出现多发性
关节炎或仅少数关节受累。根据起病最初半年的临床表现,可分三型,对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1.全身型
又名Still病(过去曾用名为变应性亚
败血症),约有10%的JRA患儿表现为全身型,以全身性表现为特征,起病较急。发热呈弛张型,每日波动于36℃~41℃之间。高热初可伴寒战,患儿精神不振,数小时热退后患儿活动如常。弛张热可持续数周或数月而自然缓解,但于数周或数月后又复发。皮疹也是此型的典型症状,常于高热时出现,随体温的升降而时隐时现。皮疹通常为圆形充血性斑丘疹,0.2~1.0厘米大小,并可融合成片,分布于胸部及四肢近侧。多数患儿有肝、脾增大及周身淋巴结肿大,可伴有轻度肝功能异常。约有1/2患者出现
胸膜炎及
心包炎。
心包积液不多,可出现心包摩擦音。
心包炎逐渐恢复,很少发生缩窄性
心包炎。心肌可受累,但罕见
心内膜炎。此型患儿多数在发病时或数月后出现多发性
关节炎,大小关节均可受累,起病时由于全身症状重,
关节炎往往被忽视。有些患者仅有关节痛、肌痛或一过性
关节炎。少数病儿可于数月或数年后才发生
关节炎。患儿可有轻度
贫血,并可出现类
白血病样反应。此型病儿约有1/4最终患有严重性关节炎。经研究发现,发病时有肝脾肿大、浆膜炎、低血浆白蛋白、以及发病6个月后仍持续有全身症状及血小板升高≥600×109/L者,易发生破坏性关节炎。
2.多关节炎型
特点为慢性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受累关节≥5个,尤以指趾小关节受累比较突出。女孩发病多于男孩。起病缓慢或急骤,表现为关节僵硬、肿痛和局部发热,一般很少发红。通常从大关节开始,如膝、踝、肘,逐渐累及小关节,出现梭状指。约1/2病儿颈椎关节受累,致颈部活动受限。颞颌关节受累造成咀嚼困难。少数发生环、杓(喉部软骨)关节炎,致声哑及喉喘鸣。晚期可出现髋关节受累及股骨头破坏,发生运动障碍。关节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数年者关节僵直变形,关节附近肌肉萎缩。此型全身性症状较轻,仅有低热、食欲不振、乏力、
贫血,也可有轻度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但罕有
心包炎或
虹膜睫状体炎。此型中约有1/4患儿类风湿因子阳性,于儿童晚期发病,关节炎较重,最终有一半以上病儿患严重关节炎。
3.少关节炎型
受累关节不超过4个,以大关节为主。此型可分为二型:
(1)Ⅰ型 女孩发病较男孩多,发病年龄多在1~5岁。膝、踝、肘关节为好发部位,有的只单一膝关节受累,偶尔侵犯颞颌关节或个别指趾关节。若发病6个月内受累关节不超过4个,则一般不发展为多关节炎型。关节炎可反复发作,但很少遗留严重功能障碍。此型病儿除关节症状外主要是慢性
虹膜睫状体炎,约半数患者受累,早期常无症状,用裂隙灯始能检出,多发生在关节炎症状出现之后,甚至见于关节炎已静止时。慢性
虹膜睫状体炎可致失明,故对少关节炎型患者应每3~4月定期进行裂隙灯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在关节炎发作期,患者可无关节痛,有低热、乏力、轻度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和轻度
贫血等。
(2)Ⅱ型 男孩发病多,好发年龄一般在8岁左右,常有家族史,家中可有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Reiter氏综合征(包括关节炎、
尿道炎及
结膜炎)或
银屑病的患者。常以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早期即发生髋关节炎及骶髂关节炎。多有足跟痛及跟腱炎。偶尔出现一过性踝、腕、肘关节炎。经过多年以后,患者常出现腰背部强直性脊椎炎。约75%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为阳性。部分患者发生急性
虹膜睫状体炎,但一般不造成视力障碍。
检查
1.此病缺乏特异性化验检查
在活动期常有
贫血、白细胞计数增多(20,000~40,000之间较多见)及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计数最高可达60,000,并有核左移。血小板增高,在严重全身型可高达100万。血浆白蛋白减低,α2和γ球蛋白增高。C反应蛋白大都阳性。在多关节炎型中类风湿因子阴性者大约有25%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阳性者75%阳性,在少关节炎型I型中,60%抗核抗体阳性。类风湿因子是对IgG具有特异性的抗体,为19S的IgM分子,能凝集致敏的羊红细胞,凝集效价在1:32以上为阳性。幼年
类风湿关节炎中类风湿因子阳性率低,仅在多关节炎型,发病年龄较大(约8岁以上)的女孩中,以及关节症状严重者多见阳性。血清中IgG、IgM及IgA增高,补体正常或增高。
2.关节滑膜渗出液检查
外观混浊,白细胞增高,可达5,000~80,000/mm3,以多形核白细胞为主,蛋白增高,糖正常或减低,IgG、IgM增高,补体减低,细菌培养阴性。
3.X线检查
早期可见关节附近软组织肿胀,骨骺部骨质稀疏。晚期严重关节炎患者可见骨表面破坏,关节腔变窄,骨囊性变,骨膜反应及关节半脱位等。
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凡全身症状或关节炎症状持续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病者,即应考虑为本病。
鉴别诊断
早期病例应与急性化脓性感染、
骨髓炎、
败血症、
化脓性关节炎、
结核病、
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创伤性关节炎、病毒性关节炎相鉴别。另外,尚应与风
湿热、系统性
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病鉴别。与风
湿热相比,本病关节病变大都两侧对称,也比较固定,游走性不如
风湿性关节炎,皮下小结的发生率较少,并且很少发生
心脏瓣膜病变。免疫缺陷病,特别是
选择性IgA缺乏症和先天性伴性隐性遗传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可表现为类似类
风湿性关节炎,应加鉴别。另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这是一种儿童时期较少见的脊椎疾病。与JRA的区别点如下:
(1)本病主要累及骶髂、腰背关节,JRA的关节累及则涉及全身;
(2)往往出现眼症状;
(3)男童发病较多,家族中往往有类似关节及眼部症状的患者。
由于蜱传播的螺旋体病,出现多系统疾病,包括暂时性急性关节炎,其症状近似
类风湿关节炎、风
湿热、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菌性
脑膜炎及
病毒性肝炎,须作鉴别。
治疗
本症病程可迁延数年,急性发作及缓解交替出现,大多数到成年期自行缓解。但也有少数仍持续发作。
1.一般治疗
急性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应适当活动,部分病例可进行适当体疗或理疗及功能锻炼,以防止关节畸形。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全身症状较重或合并
心肌炎、
虹膜睫状体炎者需早期应用泼尼松,待病情好转、血沉正常时可逐渐减量,并改为隔日顿服或间歇用药,疗程4~6月或更长。
3.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钠等可作为一线治疗。
4.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对严重病例不仅可抑制炎症,加强激素疗效,并可减少激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