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襄侯祠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景点
平襄侯祠,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景区内的景点。
位置简介
现在看到的姜维祠是2009年在原址上重建的,重建的姜维祠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包括姜维殿、授略堂和姜维墓
平襄侯祠前祠后墓,属墓祠:姜维生、死均未在剑阁,不属宗祠,应为名人祠;为蜀国而死,站在四川的角度,属英烈祠;供奉姜维一人,属于专祠。
平襄侯祠的主题是:展现出“但有远志,不在当归”的精神,激励后人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艰苦奋斗、矢志不渝。
祠堂结构
姜维点将台
祠前广场上,有姜维塑像,名叫姜维点将台。
姜维殿
跨进祠门,首先看到的是平襄侯祠的前院正殿——姜维殿,正殿上方,高悬“志继洪轨”匾额,意思是姜维立志继承诸葛亮所规划的伟大宏图。
正殿正中,堂挂帷幕,一如军帐。姜维全身甲胄,外罩战袍,头戴帅盔,腰悬宝剑,足登武靴,左右陪祠身着戎装的张嶷、廖化张翼董厥四将,前面置大案一张。再现出姜维“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的历史场景。
殿内有一组青铜浮雕,记述了姜维镇守剑门关时的主要事迹。第一幅浮雕题为“归附蜀汉”,说的是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正好遇上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等下巡属县,听到蜀军到来,怀疑姜维等人有贰心,便逃到上邽依据城池自保。姜维追到后马遵紧闭城门,不予接纳,姜维只好又返回冀县,而冀县也不接纳他。诸葛亮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以后,各郡县都纷纷归顺,于是姜维便率众人一起投奔了诸葛亮,这是姜维真正走向蜀汉历史舞台的开始。第二幅浮雕“表奏固关”讲述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兵败侯和。因黄皓弄权,谯周批评,姜维不敢回成都,回军驻扎沓中。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向后主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饬训练军队,盘算着进攻,应同时派遣张翼廖化二人统率各军分别把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这是姜维在北伐十次退兵后,总结经验教训和避免谗言陷害时,向蜀后主提出的守蜀之策。
第三幅浮雕“倚险坚守”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8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其中钟会主力13万人,直趋成都。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出兵,诱使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白水桥头三十里,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董厥会合,赶在钟会到来前,一起退至剑阁坚守,凭借剑门关天堑,抗击钟会。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第四幅“离关勤主”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9月,邓艾率军在绵竹击溃诸葛瞻,后主请求投降,邓艾占据成都。姜维剑阁刚听说诸葛瞻兵败时,又听有人说后主要固守成都,有人说后主要投奔东吴,有人说后主要南入建宁姜维不得虚实,于是力排众议,急率军由广汉、郪县(今射洪)向成都进发,以救后主。姜维忠勤蜀汉,其行为值得称道。第五幅“诈降钟会”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归降的命令到达剑阁时,姜维大惊,众将咬牙怒目,拔刀砍石,姜维见人心思汉,于是安抚将士说:“我们现在假降,然后乘机杀掉钟会,兴复汉室”,于是竖起降旗,姜维率张翼廖化董厥等诈降钟会,这是姜维在蜀灭亡后,力图兴复汉室的权宜之计。
第六幅“完节尽忠”讲述的是:姜维诈降钟会之后,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成都,自称益州牧,背叛魏朝。钟会打算给姜维五万名兵士,让他作先锋部队讨伐魏朝,原先的魏朝将士愤怒反抗,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儿也都被害。姜维心系汉室,忠勤一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授略堂
正殿后面,是后殿——授略堂。
授略堂内有一组“孔明授书”浮雕,讲述的是:孔明病困五丈原,姜维到榻前问安。孔明对姜维说:“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又说:“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忠心为主,致力汉室兴复。
姜维墓
授略堂后,是“汉大将军平襄侯姜维之墓”,据说,姜维墓有很多座,孰真孰假一直存在争议,这座姜维墓广元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不知是真是假。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23:47
目录
概述
位置简介
祠堂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