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镇
上海市奉贤区下辖镇
平安镇,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原名平安乡,1959年成立平安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2002年,撤销平安镇、邵厂镇,设立新的平安镇。2003年11月,撤销四团镇、平安镇,设立新的四团镇
历史沿革
原平安镇辖境东邻邵厂镇,南连五四农场,西接洪庙镇,北邻四团镇,镇政府驻平安。1995年末,面积20.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人,辖1个居委会和渔洋、向阳、桐桥、五四、七古、农展、红庄、龙尖、平北、平南、平海、民福、三团港13个行政村。
平安镇有新老之分。老平安镇处,在清雍正年间已有盐团名“偷安泐”,但民间传称为“偷鸭泐”,说有一条泐脚流入海内,两滩多栖野鸭,有人前往捕捉,传为偷鸭者,故名。民初有蔡泉堂者在此开店,曾称蔡师傅店头,后有黄传香开设盐廒,嫌名不雅,称为“平安”。人民公社建立后,为平安公社机关所在地。
1972年起,因老镇交通不便,公社机关迁新平安镇。新平安又名龙尖、四团港、大堰桩,原是一片农田,1957年开始兴建。该镇位于县境东南沿海,距县府27公里。镇呈长方形,面积540亩,人口6642人,其中居民1145人,农民4257人,乡办企业职工1240人。
行政区划
平安镇属行政建置型集镇。乡脚除本乡外,兼及五四农场,商市颇盛。
主街呈东西‘一’字形,长250米,宽24米,中间为绿化地带。两侧有供销社、食品站等服务门市部。沿四团港两侧新建有工业公司和副商公司大楼,下设服务门市部。副商公司系仿古建筑,翘脊飞檐,典雅别致。
工业区位于四团港东侧一线,南北长1240米,有1家县办厂,12家乡办、村办厂。1984年,镇区工人3180人,总产值2078.3万元,利润303.1万元。县照相器材厂生产的海鸥牌上光机销售全国各地。乡办厂有农机厂、电容器厂、塑料厂、被单厂等。农机厂为全县首先制造纸箱机械厂家,胶水机、订箱机、瓦楞机闻名全国,畅销各地,纸箱双色、单色印刷机曾参加广交会外销,外商曾来厂观光。
平安镇为中港码头鱼货集散中转点,又邻近县、乡、农场的海水、淡水养殖场,故镇上颇多海鲜,农村集市贸易活跃。1984年,全年上市59290人次,成交额32.49万元。日均上市162人次,成交额890元。
该镇已有中学、小学、卫生院各1所,另有影剧院等文化设施。
(以下为更新)
平安镇位于上海市奉贤区东南部,镇域似长方形,东西长、南北窄,东南西北分别与南汇区、五四农场、奉城镇、四团镇接壤。纵贯平安腹地的母亲河——四团港,北通浦南运河,南极中港出海水闸,河海相连,蓄排自如。地理位置东经121º27'、北纬30º57',距县治南桥镇27千米、浦东国际机场28千米、洋山深水港码头18千米。2003年,总面积40.32平方米,常住人口38763人,其中外来暂住人口有7759人,人口密度为961人/平方千米。
平安为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始筑里护塘,明成化八年(1472年)全线大修,其时平安地区紧靠里护塘部分成陆。清雍正二年(1724年)今渔洋村7组距海7.5千米。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始筑彭公塘。至此,境内土地全部成陆,历时700余年。地势平坦,高程为吴淞零上4.2~4.5米。土壤以黄夹沙为主。土地肥沃,河道纵横,物产丰富,盛产粮棉鱼虾,为江南鱼米之乡。
平安地处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气候温和湿润、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1985年~2003年,年平均气温为16.17ºC,降水量为1186.3毫米,日照1931小时,雨日144天,无霜期240天。19年间,受温室效应等影响,初霜期推迟,年均气温比六七十年代上升约0.5ºC,其中冬季气温上升0.9ºC。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台风、雷击等。
镇(乡)治平安镇有新老之分,老平安镇(俗称偷鸭泐、平安泐)位于今平南村10组,清末年间成集,新平安镇指今镇。1925年,外人黄传香来偷鸭泐开设盐廒,嫌名不雅,故易名平安,寓意“平平安安”。距今约300年左右,境内已有人类栖息,今渔洋、五古、杨家宅、横桥村北隅为平安发祥地。清雍正四年(1726年)~1946年间,平安地区先后归奉贤县白沙乡、东一乡、四团镇辖。1947年春,奉贤县“撤区并乡”,平安地区为滨海乡,设乡治于偷鸭泐。1972年,集镇西迁四团港。
1949年10月,平安地区隶属奉贤县第五区,有邵厂、平安、民福、三坎、渔村5乡、64个行政村。1954年,友谊河以南批量土地划入海滨农场(1963年易名五四农场),此后,平安南界脱海。1957年,奉贤“撤区并乡”,析出渔村乡6个村和三坎乡5个村归四团乡外,其余建平安乡(大乡),下辖28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组建平安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期间,曾设有邵厂、渔洋、平安、五古、民福等5个管理区,部分大队名称更改。同年,奉贤县划归上海市。1971年,组建新建大队。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保留管理委员会经济组织,建立平安乡人民政府,实行乡管村建制,下辖25个行政村、268个村民小组,部分村名作调整。1986年7月,析出朱新、镇北、集贤等3个村划归洪庙乡,析出新建、前哨、邵靴、红卫、砂碛、杨家宅、横桥、五古、良民等9个村划归邵厂乡,时辖平南等13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民委员会。1994年9月“撤乡建镇”,平安乡人民政府更名平安镇人民政府,实行镇管村建制。2002年5月,奉贤区实施第一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平安镇、邵厂镇,建立新平安镇,时辖22个行政村、233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委员会和邵厂社区办事处。2003年11月,奉贤区实施第二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四团镇、平安镇,建立新四团镇,镇治设于四团镇。平安自1947年置乡治至2003年撤销建置镇共57年。
(二)
平安镇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7年3月,在中共地下党员林钧、金学成等领导和影响下,民福、偷鸭泐等地曾先后2次发动盐民武装暴动,捣毁、焚烧盐廒。1928年,刘晓、李主一利用师生关系派遣民福人马祖援(曙光中学学生)在民福小学、草庙(今民福村10组)等地以办学、开设香堂为名设立革命秘密活动点。刘多次来民福宣传革命思想、培养积极分子,为方便落脚认苏锡桃为寄父。1938年,马祖援受党组织指派在民福地区组织钱桂楼等20余名热血青年去南汇周大根部习训,积蓄革命力量,伺机发动武装暴动。1940年12月,中共浦东工委指派张晓初在吴掌林(后改名陈友新)家宣布由吴掌林、石翠祥、郁金发3名共产党员组成中共民福地下党支部,吴掌林任党支部书记,成为奉贤农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至解放前夕,共发展共产党员19名(另有资料为20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开展宣传群众、筹集粮草、运送弹药、救护伤员、为民除奸、迎接大军入境等革命活动。涌现了苏锡桃将儿子“顶替”刘晓免遭敌人加害,钱桂楼卖田捐助革命经费,陈友新、朱祥生老伴受牵连遭敌人严刑敲打等革命故事。在与反动地方武装的斗争中,勇敢善战、宁死不屈,唱响了平安人民推翻旧政府、渴望新中国的凯歌,唐兰生、钱指江、唐永林等13位平安儿女壮烈捐躯,可歌可泣。今杨家宅村4组陈金清家还保存着1947年间,由中共浦东工委吴建功和淞沪游击队王克刚、张帆、王菊林等使用过的小木船、油灯、木桨等,颇为珍贵。1951年,当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在战火危及国家安全的时刻,平安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先后有49名爱国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金林根等10位烈士为国捐躯,长眠于朝鲜塔满里等地。
平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平安志》已载名人志士74人。《平安续志》共收录人物209人,入志人物中,人物传略8人,人物简介96人,列表人物105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气象专家钱林清、早年从事核物理研究的王民阜、金山农民画开拓者吴彤章和岩土专家张剑锋,有“农民画”画家张新英、农民画家张炎新、芭蕾舞蹈家王才军等,有参加《辞海》1979年、1989年版编写者陈善林、《汉语大辞典》编写者卫梦荣。还有刘亚鲁、张四楼、潘晋尧等10余位离休干部,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一批局、处级党政干部等。他们是平安儿女的优秀代表,业绩显著,美誉桑梓,为当世和后人所敬仰。
为弥补前志遗缺,续志将建国以来在各个时期、各条战线上获得国家部、委、办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一并编入。在各类先进模范人物中,不少是为平安建设作出成绩的工人、农民和企业家代表,其中有2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的杨跃祥、朱菊芳和平安“养蟹第一人”吴建才等。同时,平安历史上有许多能工巧匠、社会闻人,《续志》亦作了记载。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勤劳纯朴的历代平安人民把一个“潮涨一片水汪汪,潮落一片白茫茫”的盐碱地建设成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
平安是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1985年,农业推行以粮为主、棉油为辅的种植结构,全乡耕地面积2300公顷,粮食总产量1.70万吨,农业总产值2113.86万元。1988年,上海实施“菜篮子”工程,平安抓住机遇加快规模基地建设,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增加蔬菜种植面积。1996年,全镇拥有猪、禽、水产养殖2717户,水产养殖面积332.21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05公顷,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比例51.38∶48.52。农业发展重点由追求农产品的产量,转至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三高”农业,逐渐形成区域性经作(鲜甜瓜、蔬菜)、畜禽、水产三大具有平安特色的优势产业,尤以虾、蟹生产名闻遐尔。是年,农业总产值5599万元,其中种植业1345万元、养殖业4254万元。2000年,全面实施“万家富”工程,提倡“小庭园”、“小经作”等九小工程,至2002年全镇累计达标户624户。2001年,全镇(13个村)虾、蟹养殖面积350.1公顷,养殖户1085户,位居全区第一。2003年,全镇粮食生产在确保秋粮的前提下平稳下降,全年播种面积679公顷(含复种面积),总产量5074吨,农业总产值2036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14%,粮经比例为31.69∶68.31,传统(粮、棉、油)种植业格局被打破。1986年,全乡耕地面积1492.7公顷,2001年1433.1公顷,16年中减少耕地59.6公顷。1985年,全乡拥有农业机械功率10374千瓦。1990年,全乡农户耕耘、收割、脱粒基本实现机械化。水稻播种采用小苗移栽、抛秧、直播稻,三麦、油菜播种推行免耕法,繁重的手工劳作逐渐摆脱。2003年,全镇拥有农业机械功率6984千瓦,农机使用率达9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85年~2003年,开凿河道3条,总长度3880米,完成土方15.22万立方米,疏浚河道(乡、村级)30条(段)。改扩建村灌溉泵站28座,泵站综合技术改造36台套,地下渠道105千米。19年中,为打开里护塘,实现平安地区融入全区“北引南排”水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1985年,平安乡、村工业成为支柱产业。乡、村二级企业68家,职工10415人,工业总产值4737.8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9.15%,实现利润406.80万元。2003年,平安经济园区、邵厂经济园区拥有实业型企业 212家,其中外资企业4家,注册型企业2372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2549.2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90.86%,实现利润7720.00万元。
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导下,集体工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1984年,建立工业公司,大队配备工业干部,开展职工培训、考级制度,乡村工业管理渐入正轨。在承接市区工业扩散产品、创办联营企业的同时,立足市场,开发自主产品,门类扩大,产品增多,效益提高。1987年,全乡工业企业推行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多种形式的抵押责任制。1988年,乡办骨干企业逐渐形成自行设计、自己制造、自成系列、自主销售的经营模式,注重做大、做强经济“蛋糕”,落实“抓大扶强、放小搞活”战略。1992年,建立乡级工业小区,吸引、发展“三资”企业。1995年,全镇镇、村二级企业81个,职工4109人,产值46017万元,利润1079.50万元。90年代中后期,全面实行产权制度改革,集体企业转为私营企业。至此,乡办、村办企业称谓不复存在。1998年,建立工业经济园区,成立招商引资专门机构,推行实业型、注册型项目并举招商举措。2000年,镇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线出击、全年招商”思路。将招商任务分解至部门、个人,制定对外“放低门槛”招商优惠政策、对内鼓励招商引资奖励政策。2002年,组建海港工业经济开发区。同年,组建上海海港工业经济开发区,涉地面积8.24平方千米。2003年11月,在奉贤区第二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划入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
工业行业、产品广泛繁多。涉及机械、服装、金属制品、针织、化工、电子仪表、建材、文化用品、仪表阀门、汽配修理等10余个。1993年,研制开发的新产品“PCM型煤矸石破碎机”项目获国家能源部节能技改优秀项目三等奖。同年,产品“L968Y-2501给水调节阀”获国家管理局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998年,产品“TY963Y电动蒸汽减压调节阀”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畅销全国29个省市,部分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产品船用阻燃型橡胶法兰垫片、人孔盖获第十届全国“星火杯”金奖。2002年,“欣梦羽丝”商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颁证。
(四)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体制开始改革,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平安粮管所、供销社、食品站“独家经营”的商业格局渐被打破,凭票供应、定点销售方法陆续废止。个体和私营商业迅速发展,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商业新格局。2003年,全镇有超市、卖场4家、农贸市场3家、商业街3条、个体商业经营户466户,从业人员695人。是年,全镇社会商品零售额50165.94万元,其中消费品零售额41804.95万元,分别是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额2778.75万元的18倍、消费品零售额2223万元的18.8倍,创历史新高。
计划经济时期,私营商业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投机倒把、剥削行为。改革开放以后,个体经商户得到恢复和发展。1983年9月,龙尖村1组村民刘勤官创办豆芽小作坊,成为奉贤县首个个体经商户。1985年,全乡有“夫妻老婆”店58户,从业人员80人。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上海市工商局、奉贤县人民政府先后制定鼓励发展个体经济的政策和法规。乡人民政府为个体经商户提供场所、组织法规知识讲座,银行、信用社扶持小额贷款,支持和鼓励农村富裕劳力进镇落户经商。同年,个体私营经商户256户,从业人员360人,商品零售额455.29万元。1995年,增至315户,从业人员517人,商品零售额692万元。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商业门类不断扩容,卡拉OK、舞厅、洗车、汽修、中介、干洗等新兴行业填补镇内空白,餐饮娱乐由低档向高档提升。碧云山庄、平安大酒店、龙凯大酒店、迎国酒家相继开张。麦香村面包房、兰州拉面、沙县小吃等外来经商户先后入驻平安集镇。照相业由黑白照转彩扩和婚纱摄影;理发业增设磨面、修眉、离子烫、焗油等美容项目;沐浴业开设桑拿、冲浪浴、芬兰浴等;修理业不再是修配钥匙、套鞋、钟表,已转为各类五金、家电、摩托车、汽车等修理。商贸服务业有百货、五金、家电、粮油、鱼肉、蔬果、餐饮、电讯、建材、修理、杂货、铝合金加工、首饰制品、农资、家具、纯水、美容、沐浴、废品等,涉商品8000余种,货畅其流,应有尽有。19年中,举办展销会21次。
平安集镇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1988年,依靠农民集资建造新型集镇,在西街首建安友小区共8幢,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至2003年,建成安友、平盛、平禄、红庄等11个住宅小区,82幢,建筑面积19.93万平方米。1999年,在平福东路始建商品房4幢,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期间,中、小、幼校舍,供销社、粮油管理所、食品站,银行、信用社,邮政、电信,卫生院、镇机关等公共建筑得到改扩建,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街坊道路铺设13条,全长5343米;绿化带、下水道、健身场地等不断兴建。2003年,镇区东至新四平公路、南至平安变电站、西至红庄中心河、北至老水厂,东西长1350米、南北宽1260米,面积1.7平方千米,是1985年集镇面积0.175平方千米的9.7倍。
农村住房不断改善。2002年4月,全镇有各类住房5413幢,建筑面积68.29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40.58平方米,比1985年增5.41平方米,住房质量不断提高。2003年,全镇有3045户居民在平安等小集镇、县城南桥、上海市区购置商品房。至2003年,集镇常住人口6813人。19年中,境内先后修筑彭平公路、A30高速公路、新四平公路、新杨公路等,形成“三纵二横”公路框架,全长28.54千米,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08米,是1985年的5.60倍。1979年,平安集镇始有公交客运西五线(西渡至五四农场)途经。2003年,有西五线(西渡-五四农场)、塘四线(塘桥-五四农场)、莘邵线(莘庄-邵厂)、塘邵线(塘桥-邵厂)、龙平芦线(龙阳-芦潮港)途经停靠,时有60余班次,日客流2500余人次。1987年,推出“以路桥建设为重点,促进平安经济腾飞”新举措,筹措资金修筑村级道路和农桥,与公路贯通,构成全镇陆上交通网络。至2003年,全镇修筑村级水泥路长61.98千米,新建、改建桥梁48座。
2003年,境内开建A30高速公路收费站1座,跨线高架桥6座。1980年以前,平安的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1990年,随着等级公路和骨干河道的开挖,水陆运输两旺,后渐以陆上运输为主。至2003年,平安地区共有货运车辆(含运输拖拉机)79辆,年货运量约8.7万吨。
1992年,重建平安自来水厂,改由三团港为取水口,全镇自来水饮用率为100%。同年,建平安液化气站,至2003年液化气用户普及率约90%。
在加快城乡建设的同时,注重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镇村绿化建设。农村、企业、学校、居民小区、公路、河堤到处植树播绿。至2003年,平安集镇绿化面积15.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20.02%,人均公共绿地22.46平方米,镇区段河道建有石驳岸2千余米。期间,强化环卫保洁队伍,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各村加快改厕步伐消灭露天粪坑,农村抽水马桶安装率85%。2002年,全镇各村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置系统”,配备街道、小区、河道保洁人员等。 2003年,平安集镇通过上海市一级卫生集镇验收。
(五)
平安人崇尚办学重教。1914年,先贤吴士勋创办观澜小学,至解放前夕,境内有9所小学。1985年,全乡有中学4所、小学19所、幼儿园19所,教职员工259人,学生3928人。2003年,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师生共2717人。19年中,区(县)、镇(乡)共投入教育经费约7539.41万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学校设点逐步调整。办学条件和校容校貌大为改善,尊师重教氛围日臻,有6所学校被评为文明单位。期间,共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13153人,其中7652人继续升学,占毕业生数的58.18%。升学学生中,升入高中的1853人,占24.22%,升入中专、技校5799人,占75.78%。平安教育事业的推进,为平安工农业生产、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2002年,平安中学被评为上海市先进花园单位。
平安医疗事业长足发展。2003年,平安卫生院为一级甲等医院,医疗条件不断改善,相继改扩建门诊大楼,添置先进设备,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占地面积0.66公顷,建筑面积4101平方米,床位44张。医疗设备有血红蛋白仪、全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24小时心动监护仪等19台件,总值93.40万元。分医疗、妇幼保健、防保、后勤4个大组,医务人员57人。1991年以后,巩固村级合作医疗制度,实行乡、村二级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乡村医生医技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健康水平日趋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得到控制。
至2003年,全镇(包括在平安地区工作)各类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58人,受理专利申报17项,有2家企业被上海市认定为高新技术单位。民间协会7家。
平安人民经济收入水平日益提高。1985年,全乡人均收入725元,劳均收入1147元。2003年,全镇人均收入4683元,劳均收入7124元,分别比1985增长5.46倍、5.21倍。2003年,全镇人均储蓄存款10313.13元,比1985年的272.15元增10040.98元。
平安人民物质生活明显改善。衣,1985年,以土布为多;2003年,以机织布为主,布料质地上乘。食,1985年,口粮、食油、肉类凭票定量供应;2003年,畅开供应,应有尽有。住,1985年,以平房为主;2003年,以楼房为多,质量今非昔比。行,1985年,以步行、骑自行车为多,搭乘公交车为少;2003年,出行者以车代步,摩托车、生活用车渐入百姓家庭。2003年,全镇100%家庭饮用自来水,85%家庭使用罐装液化气、彩电、电话机,90%的上班族使用手机。
平安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2003年,平安地区(不包括邵厂地区)百岁(含以上)老人1人;90岁以上老人62人,占0.32%,其中女性51人,占82.26%;60周岁以上老人3234人,占16.72%,其中女性1820人,占56.28%。
1985年前,在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以服毒农药为多。1990年以后,在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以车祸为多。1985年~2003年间,年满90岁以上死亡居民 196人。
2003年,平安地区有姓氏145个,前5位大姓次第为张姓1649人、陈姓1464人、王姓1137人、周姓934人、徐姓761人。1985年,境内少数民族1人,2003年2人。
平安人民精神文化日益充实。1985年,有图书室、电影、清音班、宣传队、报刊和县、乡广播等。2003年,增有彩色电视机、有线电视、文化广场、卡拉OK、舞厅、宽带网、棋牌室、骑游队、拳操类等。19年中,举办农民运动会4次,书画展3次,剧团专场演出等。
(三)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平安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石。1982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一号文件”。同年10月,平安公社在平北等大队进行以任务到人、任务到组或以田块到户为形式的承包责任制试点工作。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同年底,全公社11873户农业户,共分耕地3036.98公顷,平均每户0.26公顷,每个劳动力约0.12公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民宛如吃了“定心丸”,卖给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自己的。集体生产时的“大呼隆”、“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被彻底冲垮,给了农民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性。1994年,乡政府针对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出现的矛盾,推出土地微调措施。把土地分成“口粮田”、“责任田”两类,口粮田按农业人口分配,责任田按劳动力分配。微调工作由各村民委员会负责,以村民小组为单位,不搞一刀切。使承包责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1998年10月,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决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延长30年的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1999年8月,镇政府对13个行政村、143个村民小组实施新一轮土地延包工作。坚持农民享有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坚持土地自愿有偿流转;坚持自1992年~2003年的30年不变政策等原则。至2000年,全镇共签约农户4655户,签约土地面积918.72公顷。为农民珍惜耕田、加大投入、提高产量、产品市场化起到促进作用。
1992年,平安乡开展乡、村两级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简称改制),这是平安境内继“三农”问题改革的又一个重要改革举措。1993年,平安镇工业产权制度领导小组成立。同年10月,在上海平安仪表阀门厂、平安矿山机器厂等单位进行试点。1997年~2001年,为改制全面推进期。至2002年,基本完成企业改制任务,全镇67家集体企业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其中,镇办企业36家、村办企业30家、合资企业1家,改制成股份制企业6家、私营企业61家。其中,上海平安仪表阀门厂是境内首家股份制企业。
19年中,平安的商业改革为全镇(乡)人民所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业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商业、集体商业主渠道作用逐渐退出。凭票供应、定点供应方法陆续废止。1990年起,私营商业、个体商店得到政府重视,农村富余劳力、外地商贩允许从事商贸服务。1985年,平安集镇有“夫妻老婆店”58家。2003年,私营商店466家,从业人员695人;规模型商市9家。是年,社会商品零售额50165.94万元。经营方式是灵活多样,商品充裕,货畅其流,商业态势异彩纷呈。
与此同时,平安镇镇级机关、镇事业单位先后实施机构撤并、精简人员、改变作风等改革。1998年,镇机关设立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科、宣传科、农业管理办公室、工业贸易管理办公室、社会事业管理办公室、社区管理办公室、财政经营管理办公室、村镇建设管理办公室。其它机构或归并或撤并,并将机关原助理制改为主任负责制。2002年8月,镇级机关、事业单位进行第二次改革。镇机关职能部门由主任负责制改为科长负责制,镇级事业单位设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中心、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等。
(六)最前
平安人崇尚办学重教。1914年,先贤吴士勋创办观澜小学,至解放前夕,境内有小学9所。教育为百年大计。1980年,在摒弃“中学不出社(公社),小学不出队(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左倾”错误后,平安教育事业才健康有序发展。1985年,全乡初级中学4所,学生1335人,教职员工106人;中心小学1所、村校20所,学生4756人,教职员工229人;公办幼儿园1所、村办幼儿园25所,入园幼儿1206人,教职员工81人。2003年,全镇初级中学2所,学生672人,教职员工84人;小学2所,学生1218人,教职员工140人;幼儿园2所,入园幼儿543人,教职员工60人;外地民工子女学校1所,学生520人,教职员工14人。其间,推行学校校长负责制、组织师资培训、开展合格师德教育、撤并乡校、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措施。
(六)最后
1985年,平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群众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19年中,平安镇(乡)先后举行农民体育运动会4次。其中,参赛项目有球类、田类、径类、棋类和拔河、呼拉圈、广播操、健身操、腰鼓、自行车等,参与者达2000余人次。1990年起,集镇时兴全民健身活动,尤以中老年人为多,有长跑、舞蹈、腰鼓、太极拳、木兰拳等。1992年,乡机关等单位推行班前广播操活动。1993年,在东大街组织全乡性广播操展示活动。2001年,由上海今昌纸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举办“今昌杯”体育邀请赛,全镇有16家企事业单位、100余名体育爱好者参与篮球、乒乓球、呼拉圈等比赛。2003年,平安镇老年人自行车骑游队成立,首批队员56人。2003年7月,平安镇3名残疾人选手参加上海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获5枚奖牌。1985年~2003年,中小学坚持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体育锻炼。
1985年,平安乡广播站有功率400千瓦广播器材1套,广播专用电线杆766根,入户喇叭6540只,高音喇叭256只。1996年,镇广播站易名平安镇广播电视站。同年,镇政府投入50万元建有线电视网络,安装有线电视用户200户。2001年,有1139户。2003年,有2000户,接收频道40余个。
1985年,平安电影放映队始放宽银幕电影。2001年,下村放映电影124场,观众6.2万人次。2003年,放映121场,观众6.5万人次。平安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建有村级图书室22个。1997年~2003年,组织 “三下乡”(文化、卫生、科技)活动4次;举办广场文化、文娱演出活动10次。至2003年,举办书画展4次。
结束语
2003年11月,在奉贤区第二轮镇级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四团镇、平安镇建置被撤销,建立新四团镇,使原本一衣带水的两镇人民同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也是建设好奉贤东大门的需要。平安人民将一如既往地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中共四团镇党委、四团镇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铸四团未来大业。
参考资料
建置沿革.四团镇人民政府.
四团镇.行政区划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9 07:5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