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886—954),字克恭,
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应募于后
唐庄宗,累从戎役,为捧圣军使。
后晋初,迁六军都虞候。
后汉高祖即位,历武胜军、昭义军节度使。无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且鄙吝。尝济后周太祖郭威于微时,及
周太祖即位,加兼侍中,后改
平卢节度使。后周
显德元年(954)春去世,享年六十九,追赠
中书令。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九·常思传》记载:常思,字克恭,太原人也。父仁岳,河东牙将,累赠
太子太师。
唐庄宗之为晋王也,广募胜兵,时思以趫悍应募,累从戎役,后为长直都校,历捧圣军使。晋初,迁六军都虞候。汉高祖(
刘知远)出镇并门,奏以思从行,寻表为河东牢城都指挥使,以勤干见称。汉国初建,授检校太保,遥领邓州。汉有天下,迁检校
太尉、昭义军节度使。乾佑初,
李守贞叛于河中,太祖征之,朝廷命思帅部兵以副焉。既而御众无能,勒归旧藩。思在上党凡五年,无令誉可称,唯以聚敛为务,性又鄙吝,未尝与宾佐有酒肴之会。尝有从事欲求谒见者,思览刺而怒曰:“彼必是来猎酒也。”命典客者饮而遣之,其鄙吝也如是。太祖(
郭威)受命,就加平章事。初,太祖微时,以季父待思,及即位,遣其妻入觐,太祖拜之如家人之礼,仍呼曰叔母,其恩顾如是。
广顺二年秋,思来朝,加兼
侍中,移镇
宋州。三年夏,诏赴阙,改授平卢军节度使。思将赴镇,奏太祖云:“臣在宋州出镇,得丝十余万两,谨以上进,请行征督。”太祖颔之,寻诏本州折券以谕其民。及到镇,未几,染风痹之疾,上表请寻医,既而舁疾归洛。
显德元年春卒,年六十有九。赠
中书令。
常思有恩于后
周太祖郭威。郭威年幼时,曾衣食于常思家,呼常思为叔。时人或谓
周太祖为常氏子即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