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Bush)是欧美
姓氏,在台湾被译为“布希”,在香港译为“布殊”。美国第41任和43任总统均姓布什。其中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被称为
老布什;
乔治·沃克·布什 (George Walker Bush)被称为
小布什,他们是父子关系。
总统家族
老布什
哈皮布什主义开创者: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1989 - 1993 前
美国总统夫人
长子
布什主义继承者:
乔治·沃克·布什 (George Walker Bush),中文也称其为
小布什,2000年11月当选美国第43届总统; 2001年 - 2009年
美国总统,发动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有关事件:2001年
中美撞机事件女儿:
詹娜和芭芭拉, (Jenna and Barbara)
次子
杰布·布什是
佛罗里达州州长。 (Jeb Bush,又称
约翰·埃利斯·布什 John Ellis Bush)。
夫人: Columba Garnica Gallo, 1974年2月23日结婚,
儿子:
乔治·普雷斯科特·布什,约翰 (John) Ellis 布什,
女儿: Noelle 布什
三子
四子
布什主义
含义
“布什主义”以
先发制人、变更政权、
单边主义和追求控制他国的外交政策为标志,其思想基础是美国新保守主义。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使布什获得了大好机会推行
新保守主义,把它当作对付他国崛起威胁美国扩张利益的新方法,而新保守主义者则通过他们在布什政府中同“美国民族主义者”和基督教右翼组成的鹰派联盟来影响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新保守主义者同传统保守主义者一样,信奉美国的两个基本意识形态:
美国例外论和古典自由主义。他们提倡
美国使用武力来追求其理想和利益。然而,“布什主义”及其新保守主义理念所存在的问题使“布什主义”的最终破产成为不可避免。随着美国
伊拉克战争的进行,新保守主义同“布什主义”一起逐渐向繁荣,即使
共和党暂时下台,但布什主义在美国和美国军方中仍然有广泛的影响。
社会影响
为了抢占有利的战略地位、牟取亚洲的
地缘战略利益及丰富的战略资源、实现控制全球的战略目标,美国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加紧对该地区的控制、渗透、包围。在遭受“9·11”事件之后,美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张利益的战略机遇,借打击
阿富汗“恐怖势力”之名加紧营造有利于美国的
军事部署。阿富汗是美国三大战场的结合部 ,如果再放大一下历史纵深,从近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上考察世界形势,可以清楚地看到:冷战结束后,美国便按照著名
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的设计,开始更加追求控制世界的目标。1985年,在《竞赛方案:进行美苏竞争的地缘战略纲领》一书中,布热津斯基明确宣称,美国的战略利益,集中在三条战线上:一是欧洲战线,与苏联斗争的焦点是东欧,最关键国家是波兰和西德;二是远东战线,斗争焦点分别在日本、中国、
朝鲜半岛。而最关键区域是韩国、菲律宾、台湾地区。三是远西战线,战略焦点是
阿富汗、
伊朗、巴基斯坦、
伊拉克、沙特阿拉伯。 “9.11”事件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发起全球性进攻,实质是收获冷战成果,抢占全球战略要地。详察其全球进军路线图,仍是在原定的三大战场各个击破。对伊斯兰世界,美国是率领西方和以色列,直接军事打击;对俄罗斯是继续进行冷战,挤压俄罗斯战略生存空间;对中国则是多管齐下,综合遏制、打压,动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手段。 美国的崛起,以1898年向西班牙开战为标志。一百多年中,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连续打败了两大敌人——德国、日本,取代了英国的全球地位,建立了美元霸权体系,又在冷战中战胜苏联,从此快速踏上控制世界的征途。21世纪,美国认为三个潜在对手——伊斯兰世界、俄罗斯和中国,是它控制世界的障碍。 这样,
阿富汗的战略地位就十分清晰了:这是伊斯兰世界、中国和俄罗斯三大战场的结合部,因此也是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个制高点。 美国为什么从伊拉克撤军,而在阿富汗增兵,原因正在于此,控制阿富汗就直接打入中、俄之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美英以维护自由民主、伊拉克拥有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开始侵略伊拉克,4月9日,美军入侵巴格达,
萨达姆政权垮台。战后的伊拉克年年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安全局势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特别混乱,美军鼓吹的建立自由民主的伊拉克的目标并没有实现,伊拉克人从战前支持美军到战后的强烈反美。多年
伊拉克战争至少十几万伊拉克平民丧生,几十万人受伤。在
阿富汗,人民也至今处在满目疮痍,暴力袭击事件不断的混乱中,数万阿富汗平民丧生,十多万受伤。
发动
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推行布什主义全球战略扩张的重要步骤
美国在冷战期间就企图进入中亚,美国就以“反恐”的名义在中亚和周围建立军事基地,部署军队。苏联侵入阿富汗时,美国就扶持
塔利班。美国谋求中亚军事存在永久化 ,尽管冷战对峙的年代已然过去,但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考虑,美俄两国对
阿富汗的争夺却从未停止过。2001年,9・11事件发生以后
美国军队以打击庇护恐怖分子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名义,租用了
吉首都
比什凯克最大机场――
玛纳斯机场,后来又将其扩建为功能齐全的军事基地。
由于阿富汗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以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重新引起世界的广泛注目,沉寂多年的中亚地区再次成为各种力量的“角斗场”。其中,美俄之争无疑是这场角逐的两大主角。
与此同时,
普京执政之后,俄罗斯改变了以往在中亚地区一再退缩的局面,加强了中亚政策的力度,防止美进一步损害俄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保住俄的最后缓冲地带。美俄之争将不仅重新整合中亚地区的利益格局,而且对中国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008年年3月,经多方斡旋,美国在
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存在得到恢复。乌兹别克斯坦已同意美国使用邻近
阿富汗边界的
铁尔梅兹前沿基地。从2010年2月份美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问题特使访问
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再到这次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访问
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2010年,美国高层频频访问中亚国家。另外,中亚和阿富汗对伊朗未来形势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将来有一天美国在伊朗采取军事行动的话,中亚地区国家的立场和态度对美军的成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中亚国家给予支持和合作,那就等于美军可以从四个方面对伊朗形成合围的态势。所以,在当前背景下和从未来长远战略考虑,美国将军访问这个地区确有深刻含义的和长远的战略考虑。”《
费尔干纳》新闻社称,6月19-22日负责中亚和南亚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访问吉尔吉斯斯坦的目的,就是为了与吉方商讨扩大美军在
比什凯克玛纳斯机场的可能性。 铁尔梅兹前沿基地、比什凯克甘西空军基地、
阿富汗坎大哈基地、巴格拉姆基地和吉尔吉斯斯坦的马纳斯基地……美军在中亚地区悄悄地完成了基地网的构建。而通过基地网络的稳定,美国谋求中亚军事存在永久化的企图昭然若揭。 美国为什么对中亚军事存在永久化如此重视呢?放的上台面的原因,是打击恐怖主义的需要,拉登的
基地组织、阿富汗的
塔利班都是堂皇的理由。放不上台面的原因,是中亚地区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在基本把握
中东地区之后,觊觎中亚的石油资源,是美国控制全球目标的选择。除此之外,另有原因是,在牵制俄罗斯、威慑伊朗的同时,可直接威胁
中国西部地区。美国在
阿富汗的基地,距中国西部国土的飞行时间都大体在1个小时左右。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的空军基地,离中国西部国土只有6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旦美军战机将来可以从这里起飞,只需半个小时左右,就可飞抵中国西部边境附近空域;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
比什凯克的玛纳斯国际机场基地,离中国国土飞行时间是几十分钟;如此密度的基地布局、如此短的距离,显而易见的对中国西部安全构成挑战,进而挑战中国。
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在军事、科技和经济等诸多领域拥有超群优势,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确立了以维护美国霸权为总目标的国家安全战略,即霸权战略。同时制定了三大具体目标,即维护美国及盟国的安全;扩展美国经济;在世界推进美式民主。冷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围绕这“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展开的。美利用冷战后旧格局已被打破,新格局尚未确立这一“空前绝后”的“战略机遇期”,加紧全球战略扩张,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单极世界。通过第一次
海湾战争,美打击了伊拉克地区霸权主义,主导和控制了
海湾地区的局势;通过北约东扩和
科索沃战争,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布什政府上台后,受
共和党保守主义的影响,开始调整美国安全战备和对外政策,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将俄罗斯和中国作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9·11事件”后,强硬的共和党新保守主义集团得势,布什政府将维护扩张利益放在突出位置上,加快扩张成了第一要务,为此出台了“布什主义”,“
先发制人”理论。“
9·11事件”后,美以反恐怖为名,通过
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首次进驻中亚,增加了对南亚局势的影响力。这次对
伊拉克战争,是美推行全球战略扩张的又一重要步骤,在布什的心目中,发动这场战争关系到美国的眼前和长远安全,关系到美国的世界霸权或准霸权地位。通过战争,不仅可以拔掉他恨之入骨的伊拉克这个钉子,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
北京时间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又飞到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两架歼—8战斗机立即起飞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时7分,正当我方军机在
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国的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一架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机则在未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
陵水军用机场。按国际惯例,我们对美国侦察机上的24名美方人员进行了安置。
看上去这是一桩偶发事件,其实有其必然性。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从未中断过对我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军飞机侦察活动更加频繁,而且越来越贴近我们的领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他们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对于“撞机事件”,美方调门很高,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想承担责任。
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对中国的两个主要要求都予以拒绝,表明美国不可能停止在中国海域的侦察活动,也不能为不是自己造成的这个事故表示道歉。普理赫声称,他不能同意中方关于“撞机事件”责任的说法。对于中方坠毁的飞机和失踪的飞行员,美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虽然表示愿协助中方搜救失踪飞行员,但更多地是一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美军机的机上人员,并归还美国侦察机”,甚至提出不准中方人员登上美国飞机进行检查。
美国一向善于操纵舆论,先声夺人。北京时间2001年4月1日下午三时许,也就是“撞机事件”发生后六小时,美军太平洋总部便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将“撞机事件”公之于世,声明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保持飞机的完整,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为飞机和机组人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而对中方飞机被撞后坠毁、人员失踪,则只字未提。
针对美国方面蛮不讲理的态度,2001年4月2日晚上,
周文重第二次召见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告诫美方要正视事实,承担责任,向中方道歉。
可是,两天过去了,美方的态度依然很强硬。
2001年4月2日和3日,布什总统连续两次发表讲话,表示美国的优先考虑是机组人员尽快返美,以及侦察机须在未经“破坏或摆弄”的情况下完整归还美国;说什么美国已经给中国时间来做正确的事,2001年4月,是让美机人员回家和归还美机的时候了。
布什主义中
先发制人思想的历史:美国外交史学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John Lewis Gaddis)认为,先发制人和
单边主义都不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新特征。第一个根据先发制人的主张而采取的行动发生在1818年,当时美国人认为,西班牙对
佛罗里达的不稳定统治使这片领土成为抢掠者和敌视美国的印第安人反击美国的基地。为此,美国军队对佛罗里达采取了
先发制人的入侵。同时,美国大
战略家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说服了
门罗总统写信给西班牙政府,要求其或者在佛罗里达部署足够的军队来有效地维持美国的殖民统治,或者把这片土地割让给美国。亚当斯的战略最后确保了美国对佛罗里达的侵略控制。在亚当斯1820年当选为总统之后,他开始把这一战略应用到整个美国西部边界。先发制人的主张以后被美国应用于为吞并可能会受到敌对国家控制的领土辩护,例如波尔克总统以此来为他1845年兼并
得克萨斯辩护,并为后来美国兼并
加利福尼亚、
亚利桑那、
科罗拉多和
内华达进行辩护。--来自John Lewis Gaddis, Surprise, Security, and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此外,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曾围绕着
先发制人的战略进行过讨论,
肯尼迪政府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也曾考虑过对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不过他们最终都没有采纳这一方法。在美国外交传统中同样有影响的是亚当斯的第二个主张——
单边主义。单边主义的观点认为,美国不能依赖于其他国家保护美国安全的良好意愿,因此美国必须准备自行其是。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谈到1778年的美法联盟时表达了这一观点。
个人著作
2010年11月9日
小布什亲笔撰写的回忆录《抉择时刻》(Decision Points)正式发行,小布什自己介绍,这本书与普通的自传不同,它只选择记录他人生中那些重要的“拐点”,披露他当总统期间所作重大决策的内幕,故取名为《
抉择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