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
市场经济社会里,人们认为市场是万能的,认为在
完全竞争条件下,包括
生产、
交换、
分配和
消费在内的全部社会经济生活,都受市场
供给和
需求的自发调节和支配,能实现
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因而主张经济
自由放任,完全由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经济,而无须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自英国古典主义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在1776年3月9日完成了他的经济学著作《
国富论》之后,“自由主义经济”就被西方
资本主义国家视为经济运行的
金科玉律。他们认为: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发地调节供需之间的平衡,市场就是万能的上帝,而政府的角色只应是资本主义的“
守夜人”。
但由于
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基础之上的,放任自由的经济必然会因其个体
生产者为追求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盲目无限制地扩大生产规模,为追求
利润不顾
市场需求和环境保护的短视化生产也就随之发生。因此在资本主义早期经济蓬勃发展之时,放任自由的经济发展自身所具有的缺陷性也就会不时的暴露出来,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1929-1933年空前深刻和空前剧烈的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危机,宣告了主张“
自由放任主义”的资本主义
经济理论的失灵。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单靠本身内在的力量已经不容易从危机中爬出来了。自由放任的
市场经济理论从此受到了冷落,市场万能论的声音也日渐式微。
但事实上靠
自由放任的
市场调节,把市场看成万能是可以处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不需要任何的
国家干预,单纯靠市场调节就可以使经济较快地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