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陵牛,又名恩施牛、
湘西黄牛、恩南牛,是我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主要产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分布于湖南省凤凰、大庸等地。属于役肉兼用型地方牛。
巫陵牛主要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该品种角形不一,公牛肩峰肥厚,母牛肩峰不明显。身体略长,中躯结构紧凑,尻斜,肢长中等。四肢强健,后肢飞节内靠,蹄型端正,蹄质结实,以黑色“铁蹄”居多,尾较长。全身毛色以黄色居多,栗色、黑色次之,一般体躯上部色深,腹下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浅。角色有黑、次黑、乳白、乳黄等色。
公牛肩峰肥厚,母牛肩峰不明显。身体略长,中躯结构紧凑,尻斜。四肢强健,肢长中等,后肢飞节内靠,蹄型端正,蹄质坚实。全身毛色以黄色最多,栗色、黑色次之。一般体躯上部色深,腹下及四肢内侧毛色较浅。角形不一。角色有黑、次黑、乳白、乳黄等色。该品种具有体质结实,肢蹄强健、行动灵活、善于爬山,耐劳、耐旱,抗湿及耐粗饲等特点。
主要特性: 被毛黄色最多,粟色、黑色次之。角形不一。公肩峰肥厚,高出背线6~8厘米,母肩峰不明显。尻斜,肢长中等,四肢强健,后肢飞节内靠,蹄形端正,蹄质坚实,尾较长。成年公牛体高为114.1~117.1厘米,体重为294.7~334.3千克,母牛分别为103.9~106.1厘米和218.7~240.2千克,阉牛分别为117.4厘米和345.9千克。
巫陵牛产于
湖南、
湖北、
贵州三省交界处。产区境内多大山峡谷,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复杂,海拔800~1400米,高者达2000米以上,低者在100米以下,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之分。由于产区境内地形复杂,地势高低不一,形成小气候。最高温有达42℃者,最低气温有达-12℃者,一般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320天左右。产区草场辽阔,牧草繁茂,有养牛所需的放牧地和丰富的饲草资源,为我国
南方黄牛的重要产区之一。
巫陵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和体重分别为:114.9厘米,129.0厘米,158.6厘米,16.4厘米,308.1公斤,成年母牛分别为105.0厘米,118.3厘米,144.8厘米,14.4厘米,232.1公斤。屠宰率公牛为50.1%,母牛为51.1%,净肉率公牛为40.1%,母牛为39.7%,眼肌面积公牛为58.6平方厘米,母牛为50.1平方厘米。公牛18~24月龄性成熟,母牛为10~12月龄,初配年龄公母牛2.5岁。
2013年7月,湖南省
凤凰县启动巫陵牛(湘西牛)产业开发项目:①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腊尔山台地为主,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建年具5万头规模的巫陵牛(湘西牛)商品生产基地;②在凤凰县域建一条年具1000吨加工能力的巫陵牛(湘西牛)产品精深加工线,以凤凰旅游市场为载体,依托企业影响力,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巫陵牛(湘西牛)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