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
花垣县,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接吉首市,南连凤凰县,西邻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近保靖县,总面积1092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常住人口242105人,城镇化率45.56%。截至2024年8月,花垣县辖9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花垣镇边城大道政务中心。
历史沿革
秦,属黔中郡
西汉,划黔中郡部分地区置武陵郡,花垣北半部属迁陵县,南半部属辰阳县,两县同属武陵郡。东汉,属五溪地。
三国,先为蜀国所有,后为吴国所属,均属辰阳县。
晋,属舞阳迁陵地。宋齐,属郢州辰阳地,梁,属卢州地,陈为沅陵郡
隋朝,北半部属大乡县,南半部属沅陵县,均属沅陵郡。
唐,属溪州地。
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年),属辰州地。
宋熙宁年间(1066~1070年),属辰州沪溪郡。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南半部属辰州沪溪县,北半部属永保土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崇山卫,后改为崇山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年),革崇山千户所,置镇溪军民千户所,分镇溪崇山124寨为十里,自高岩河分界,下四里为今吉首地,上六里为今花垣县域。
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六里同知,管理全境行政事务,隶属辰州府。雍正十年(1732年),改六里为永绥厅。嘉庆二年(1797年),升永绥厅为永绥直隶厅。
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绥直隶厅为永绥行政厅。民国二年(1913年),再改为永绥县。属辰沅道所辖。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道制撤销,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湘西绥靖处,永绥属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湖南省划为四个行政督察区,永绥属第三区。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省划为九个行政督察区,永绥属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全省再次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永绥属第九区。
1949年11月,永绥和平解放,属沅陵专区
1952年,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区,永绥隶属之。
1953年9月,永绥县改为花垣县。
1955年,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苗族自治州。
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仍为所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全县划为4个区,一区辖花垣镇、长潭乡,清隆乡。二区辖茶洞镇,吉峒乡、弭诺乡、铅藏乡,区政府设于茶洞。三区辖卫城乡、排达乡,四区辖太平乡、卧龙乡、石栏乡、桃花乡。
1951年1月,划二区的清隆乡,四区的石栏乡,设立第五区。9月,又成立第六区,将原二区所辖的弭诺乡,铅藏乡,三区卫城乡的马岩、牛心等寨划归第六区。
1958年,将原2个镇20个乡改为16个人民公社,即:东风公社(原三角岩乡、花垣镇)、上游公社(原长乐乡、窝勺乡)、和平公社(原板栗乡、茶洞镇)、团结公社(原团结乡)、红旗公社(原吉卫乡)、先锋公社(原补抽乡)、超英公社(原雅酉乡)、宇宙公社(原麻栗场乡)、万能公社(原排碧乡)、光辉公社(原董马库乡)、火箭公社(原排料乡)、钢铁公社(原雅桥乡、子盐乡)、幸福公社(原龙潭乡、道二乡)、卫星公社(原两河乡)、跃进公社(原猫儿乡、渔塘乡)、民乐公社(原民乐乡)。
1961年10月,县设三角岩、昔卫、麻栗场、·龙潭、民乐5个区,将17个公社调整为20个公社、1个镇,三角岩区辖花垣镇,三角岩公社、长乐公社、窝勺公社、和平公社、茶洞公社、团结公社;吉卫区辖吉卫公社,补抽公社、雅酉公社;麻栗场区辖麻栗场公社,排碧公社、董马库公社、排料公社;龙潭区辖龙潭公社、道二公社,雅桥公社、排吾公社;民乐区辖民乐公社、猫儿公社、两河公社。
1983年6月,将茶洞公社改为茶洞镇。
1984年3月,将人民公社改为乡人民政府。10月,将民乐、团结、龙潭、“吉卫4个乡改为镇。
1985年,又将麻栗场乡改为麻栗场镇。
2005年,花垣县调整乡镇行政区划:将4个乡、2个镇合并设立1个乡、2个镇,1个镇更名,共减少3个乡。具体调整如下: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大龙洞乡、补抽乡合并设立补抽乡;茶峒镇、大河坪乡合并设立边城镇;窝勺乡、花垣镇合并设立花垣镇。
2015年11月30日,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花垣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团结镇、道二乡、花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花垣镇;两河乡、民乐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民乐镇。排料乡、排碧乡和董马库乡成建制合并,合并后撤乡设双龙镇;排吾乡、雅桥乡成建制合并,合并后撤乡设镇设石栏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8月,花垣县辖9个镇、3个乡:龙潭镇民乐镇吉卫镇麻栗场镇雅酉镇边城镇花垣镇双龙镇石栏镇长乐乡猫儿乡补抽乡。县人民政府驻花垣镇边城大道政务中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东接吉首市,南连凤凰县,西邻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近保靖县,介于东经109°15′~109°38′,北纬28°10′~28°38′之间,总面积1092平方千米。
地质
地层
花垣县出露的地层有元古界板溪群,下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新生界第四系。以寒武系和第四系出露最广,板溪群分布最少。境内地层总厚度5765.75米。
构造
花垣县位于东部新华夏系构造三个一级隆起带、南西端武陵山二级隆起地带的中段,为构造中常区,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平缓。影响本县较大的构造运动,有雪峰运动、加里东运动和燕山运动。燕山运动产生了北北东、北东向的褶皱,形成县境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以后的历次运动在此种基本骨架的形迹上继续发展。
地形地貌
花垣县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中部缓呈三级台阶状,形成高山台地、丘陵地带和沿河平川三个台阶型地貌带。花垣县内雄奇挺拔的崇山峻岭,平均海拔五百米,最高的莲花山海拔1159米,最低的狮子桥海拔212米。境内以山原地貌为主,层峦起伏,溪河交错。
气候
花垣县属亚热带季风温暖潮湿气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45小时。春夏季主风向为东南风,秋冬季主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1.3米/秒,瞬时最大风速为20米/秒,多年平均气温16.9℃,最高气温为40.5℃(2013年8月7日),最低气温为-6.50℃。春暖多雨,夏季干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据统计,花垣县气象站历年平均降雨量1194.4毫米,最大年降雨量为1818.7毫米,最小年降雨量为1026.3毫米。4至9月为汛期,一般4月份开始进入雨季,6月份后雨量逐渐减少,雨量多集中在4~6月,占全年雨量的41.7%。花垣县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08.1毫米,最大年蒸发量为1381.1毫米,最小年蒸发量为928.2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
水文
花垣县境内河流分属酉水和武水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108.69平方千米,总属沅水。干流长度大于5km的有32条,其中属于酉水水系的25条,流域面积799平方千米;武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309.69平方千米。县境内有兄弟河、花垣河等大小河流32条,其中花垣河为沅水二级支流,花垣河自西往东流,并流经风景区边城镇,在县境内流经4个乡镇,县境内长20.0千米,河床宽30~40米,花垣河也是当地的主要生活水源地。
土壤
花垣县成土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及其松散堆积物,土壤以红色石灰土为主,其次是黄壤,第三是红壤,最后是水稻土和黑色石灰土。碳酸岩区地表波状起伏,溶丘、洼地密集,土层薄,土地石漠化严重;砂岩区土质疏松,胶结性差,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山地多以黄壤土为主,且多呈酸性,质地粘壤—重粘,土壤养分含量较低,耕地土壤厚度一般大于80厘米,多呈中性,质地壤—粘壤。
植被
花垣县内树种资源较丰富,有99科、263属、454种。天然原生植被已全被破坏,当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人工),柏木林,柏木—马尾松混交林,灌木丛—马尾松疏林,山竹林,中山台地灌木丛,中低山地草丛,油茶林,油桐林等。木本植物中,优良的用材树种有杉、松、椿、柏、檫、樟等,经济林树种有油茶、油桐、漆树、板栗等。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3年,花垣县实有耕地面积23.28千公顷,基本农田18.85千公顷,批准建设用地81.89公顷,建设占用耕地27.82公顷。
林地资源
花垣县林地总面积70044.76公顷,占县域国土总面积的63.13%,包括乔木林地58324.28公顷,竹林地245.96公顷,灌木林地2215.33公顷,其他林地9259.19公顷,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83.27%、0.35%、3.16%和13.22%,其中双龙镇、花垣镇、民乐镇等乡镇分布面积最广。森林面积60870.60公顷,占林地面积的86.90%,活立木总蓄6积量214382.58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4.86%。
水资源
花垣县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较丰富,每年水资源总量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865毫米,相应径流量约9.59亿立方米,年径流系数0.6。共建成中小水库58座,现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工程15座,小(Ⅱ)型水库工程40座,总库容1.7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花垣县矿产资源较丰富,现已发现矿产23种,已探明储量并列入《湖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锰、铅、锌、镉4个矿种。锰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之最,中国第二;铅锌矿探明储量居湖南省第二、中国第三;2011年初步探明铅锌矿远景储量1300万金属吨。铅锌矿、锰矿是花垣县优势矿产,铅锌矿主要分布于西北部李梅矿区、渔塘寨矿区、清水塘矿区、杨家寨矿区、大脑坡矿区;锰矿集中分布在西南部的民乐锰矿区。铅锌、锰矿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高。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户籍人口304178人,其中男性156783人,女性147395人。常住人口242105人,城镇化率45.56%,较上年年提升1.9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133人,出生率6.7‰;全年死亡人口1915人,死亡率6.0‰;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0.7‰。
民族构成
花垣县境内民族以苗族为主,包含有汉族、土家族、满族、瑶族、黎族、侗族、回族等。
经济
综述
2023年,花垣县地区生产总值823783万元,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891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255410万元,下降2.2%;第三产业增加值464483万元,增长3.6%。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6%、31%、56.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4.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4097元,增长1.8%。
人民生活
2023年,花垣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24元,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07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67元,增长7.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768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15276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784元,增长5.8%。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花垣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27.7%,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18.8%,非国有投资下降41.4%,民间投资下降45.7%。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下降28.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下降9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4.0%;民生投资下降28.8%;生态投资下降0.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3.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6.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8.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34.6%。
财政
2023年,花垣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188万元,增长8.4%,其中税收收入47611万元,增长13.2%,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5.9%。地方财政收入70397万元,增长13.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2820万元,增长28.5%;非税收入37577万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6460万元,增长4.6%,其中民生支出247732万元,增长3.8%,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1.5%。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189万元,增长4.5%;教育支出62146万元,增长0.3%;科学文化支出1251万元,下降66.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644万元,增长4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160万元,下降6.8%;卫生健康支出38287万元,增长8.6%;节能环保支出20827万元,增长73.4%。
第一产业
2023年,花垣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9604.0万元,增长3.7%,其中农业实现产值105826.6万元,增长4.3%;林业实现产值5980.1万元,增长11.8%;牧业实现产值71146.7万元,增长2.2%;渔业实现产值3428.2万元,增长4.4%;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实现产值3222.4万元,增长8.9%。
2023年,花垣县粮食播作物种面积18.44千公顷,下降0.14%;产量95623吨,增长1.08%。生猪出栏16.53万头,增长2.54%;产量1.22万吨,增长3.39%;存栏10.91万头,下降4.8%。牛出栏1.05万头,持平;产量0.14万吨;存栏2.5万头,下降0.79%。羊出栏6.22万头,下降1.89%;产量0.09万吨,下降10%;存栏3.38万头,下降1.74%。家禽出栏83.87万羽,增长6.95%;产量0.11万吨,增长10%;存栏48.87万羽。
2023年,花垣县农业科技园区入园企业增至78家,建成标准厂房6.7万平方米,全年实现总产值17.5亿元,完成投资1.8亿元。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社809个,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36家,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6家,家庭农场489户,规模养殖户323户。万亩特色产业标准园区3个,猕猴桃品改和培管面积3000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5.4万千瓦,较上年增长4.3%;农村土地流转11.7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8151.5吨。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2.57万人,全年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处,投入资金9350万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579300立方米,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9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平方千米,耕地灌溉面积1.41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92万公顷。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花垣县工业增加值199703万元,下降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4.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0%;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下降9.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硫酸产量156643.2吨,增长53.5%;电解锌产量84087.6吨,增长59.0%;电解锰产量31664吨,下降34.5%。
建筑业
2023年,花垣县建筑业增加值为56859万元,增长3.6%。房屋施工面积69.6万平方米,下降11.6%,其中新开工面积75729平方米,下降31.5%。
第三产业
房地产业
2023年,花垣县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7.6%,商品房销售面积85953平方米,下降17.9%;商品房销售额32626万元,下降21.4%。
国内贸易
2023年,花垣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464.5万元,增长2.1%。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9110.9万元,增长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353.6万元,增长2.0%。按行业统计,批发业零售额10246.7万元,增长12.4%;零售业零售额96531.6万元,下降2.9%;住宿业零售额4816.7万元,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36869.5万元,增长13.5%。
招商引资
2023年,花垣县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22.5亿元,实现进出口总额57万元,下降96.1%,实际利用外资7.8万美元。新引进项目25个,其中投资过亿项目11个,新引进外资企业2家。
旅游业
2023年,花垣县共接待游客442.9万人次,增长7.2%;旅游总收入43.3亿元。
邮电业
2023年,花垣县邮政业务总量6309.3万元(2020年不变价格),电信业务总量26591万元(2022年不变价格)。
金融和保险业
2023年,花垣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2.5亿元,增长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135.6亿元,下降0.1%。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0529.4万元,下降2.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0166.2万元,下降8.8%;人身保险保费收入10363.2万元,增长4.1%。健康险保费收入4556.4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493.1万元。全年保险总赔付8090万元,增长19.1%。
交通运输
综述
花垣县境内有319国道、张花高速、渝湘高铁、湘西边城机场,构建起快捷通畅立体交通大通道,形成县城到周边省会城市陆上“4小时交通圈”、湘黔渝边区县市“1小时交通圈”。
2023年,花垣县旅客运输量216.3万人,旅客周转量11148.1万人千米;货物运输量218.9万吨,货物周转量14044.65万吨千米。
公路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通车里程1383.1千米,其中国公路65.7千米;省公路112.9千米;县公路188.6千米;乡公路374.4千米;专用公路97.2千米;村公路493.7千米。
航空
湘西边城机场
湘西边城机场,位于花垣县花垣镇老天坪,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的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11月启动选址,2018年8月全面开工。2023年8月18日正式通航。设计目标年均旅客吞吐量3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50吨。占地3525亩,航站楼面积1.1万平方米,飞行区跑道长2600米、宽45米、停机位5个,可起降波音738和空客A321等机型。
公共交通
2023年,花垣县新建5个乡镇农村客运站,优化调整8条农客班线,新增4条城乡公交班线、40条“村村通”班线,205个建制村全部通客班车,实现县到乡镇通客车率100%、建制村通客车率100%,成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个村村通水泥路和开通乡村公交的县。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花垣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2163人;普通高中学校3所,在校生6037人;初中学校21所,在校生13911人;普通小学22所,在校生227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在校生125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4.8%。民办学校3所,在校生4731人。全年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432.8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68.8万元,资助中职学生2297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423.1万元,资助中职学生3437人。花垣县第一高级中学挂牌成立,组建第一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实施“龙头校”和“名师”引领工程。
科学技术
2023年,花垣县科技经费支出总额1251万元,签订技术合同5份,拥有科技孵化器1个,科技特派员101人。全县授权专利103件,其中发明专利33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4个。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1%,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不含电信、移动、联动用户)。
国家二级文化馆:花垣县文化馆。国家一级图书馆:花垣县图书馆。
体育事业
2023年,花垣县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3项次。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共有体育馆1座,运动场56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6个、游泳池1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共有卫生机构295个,其中医院3个,妇幼保健院(站、所)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1个,乡镇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235个。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1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76人;注册护士917人。医院拥有床位723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628张。组建县人民医院总医院,全县20所乡镇卫生院优化整合为12所。
社会保障
2023年,花垣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86%,失业人员再就业877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21768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168661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2674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4506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168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66658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911人。
2023年,花垣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5203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74.3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79045人次,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616.6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40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124人。新改建公办养老机构3所,新增床位300张;拥有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3个;新建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2所,新增床位26张。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8个,提供床位989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28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869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90.7万元。
环境保护
2023年,花垣县地表水优于Ⅲ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5.1%,全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25.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5平方米。
历史文化
语言
花垣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东部方言中的西部次方言,具体又分为东部土语和西部土语两种。东部土语主要在长乐一带,其余均属西部土语。两种土语在语法、词汇上基本相同,语音差别较大。花垣苗族语言,大致分为四种腔调,即吉卫腔(花垣大部)、雅酉腔、排碧腔、长乐腔。1956年,国家批准《苗语方案》,以吉卫语音为标准音。苗语拼音方法与汉语拼音大体一致,字词和读音不同,直接采用两种拼音位比汉语多,共有声母49个,韵母35个。有6个音调,用6个字母表示,比汉字多两个。
非遗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8个。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老的口头文学形式,其内容包括开天辟地、战争迁徙、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神话传说、爱情故事、情歌礼辞、丧葬火把、苗医苗药以及天文哲学等。传播有口头演述和抄本流传两种形式。苗族古歌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吉首市、凤凰县、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与之接壤的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对研究苗族古代的历史、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祭祀、医学、农学、天文、民俗、军事以及民族迁徙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11年5月23日,苗族古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苗医药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在古代崇山文化和武陵文化的背景上以“三本论”为本,天、地、人三气同步。钻节风疗法是苗医药疗法之一,主要用药为紫葳科植物紫葳的根。苗医药钻节风疗法,因应用方便,疗效较好,已作为农村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2011年5月23日,苗医药(钻节风疗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民俗活动。苗族赶秋,是苗族欢庆丰收的节日,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主要起源并广泛流传于花垣县,在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重庆市秀山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均有流传。是苗族文化十分重要的载体,体现出它多样性、综合性、独特性、完整性、大众性、现实性等艺术特点,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凸现地方民族特色、彰显民族灵魂等重要价值,是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经济发展繁荣的载体。2014年11月11日,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花垣接龙舞
花垣接龙舞,诞生在苗族祭祠龙神的仪式中,一般在霜降以后举行。接龙舞为8人以上的女子群舞,接龙的妇女上身穿花衣、下身着白褶裙,脚穿花鞋,佩戴银饰,一手拉白布或青布、一手打伞,连成一条五颜六色的彩龙形状,载歌载舞。伴奏乐器有包包锣、夹马号、苗唢呐。2008年,花垣苗族接龙舞入选第二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垣司刀绺巾舞
花垣司刀绺巾舞是由发祥于花垣县的一种祭祀舞蹈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民族群体性的娱乐舞蹈,以花垣县为中心,辐射到吉首、保靖、凤凰、古丈和贵州省松桃县等苗族地区。苗族司刀绺巾舞在花垣县流传久远,在苗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乡镇,凡是请苗巫师还愿、治病、驱邪做法事,都要跳司刀绺巾舞。苗族司刀绺巾舞是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是苗族舞蹈类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苗族人民勤劳勇敢,聪明智慧,与邪恶作斗争的精神风貌和苗族人民的生活环境,是苗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体现和传承着苗族文化传统,具有历史价值。同时对研究苗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2008年,苗族绺巾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苗族花带技艺
苗族花带,主要分布在湘西花垣、保靖、吉首、凤凰、泸溪、古丈和贵州松桃自治县,并以花垣为盛。材料有棉线和丝线两种,以经纬线交织编成。分素色和彩色两种。苗族花带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苗族民间手工技艺,有浓厚的本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对称、造型夸张、色彩鲜明、装饰性强等艺术特点。2008年,苗族花带技艺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民风民俗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禁杀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脚踩;不许在家或夜间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闹时不许用带捆苗家人;遇门上悬挂草帽、树枝或婚丧祭日,不要进屋;路遇新婚夫妇,不要从中间穿过等。
习俗
苗族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吉客节
吉客节,最初是由十八洞村群众发起的。“吉客”在苗语里是“感恩、感谢、吉祥如意”之意,这个起于民间、顺应民意的节日,是一个意向鲜明、情殷意切的“感恩之节”。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以此为开端,古老苗寨“一跃千年”,成为新时代红色地标。此后每年的“11月3日”,十八洞村群众都要举办以“党的光辉照苗寨,苗寨人民心向党”为主题的“吉客(感恩)”庆祝活动,各族群众齐聚十八洞村,举办扶贫论坛、民俗表演、长龙宴庆祝脱贫等传统节庆活动,抒发感激党的恩情的真挚情怀,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节庆文化,“吉客节”事实上已与“苗年”“四月八”“赶秋”一样,成为县内各族人民约定俗成的民族传统节日。
2022年10月10日,花垣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每年“11月3日”设定为花垣“吉客节”。
文物古迹
老卫城遗址
老卫城遗址,位于花垣县吉卫镇老卫城村。原城为椭圆形,周长3300多米,据考证崇山卫1368年开始设立,相当于师一级军事管理机构,1730年设六里同知,1732年设永绥厅,1802年厅治迁花垣镇现址。1983年6月,花垣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入选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末,花垣县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家(边城茶峒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
主要景点
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
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位于花垣县城东南约3千米,古苗河百瀑大峡谷奇、险、秀、美,是个原生态于一体的原生态峡谷。大峡谷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花榈木、伞花木、大叶榉等和野生动物大鲵、松雀鹰、红隼、麝香、果子狸、穿山甲、猴面鹰等。古苗河百瀑大峡谷景区现已建成游步道、悬崖栈道等大小景点20余处,游玩时间一个半至两小时。
神笔微苗寨景区
神笔微苗寨景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麻栗场镇新科村,是武陵山地区集生态休闲观光和民俗文化体验相融合的景区之一,总面积2000亩。景区2017年7月22日正式开园,拥有森林、湖泊、湿地、小溪、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以及餐饮、民俗体验、民宿、娱乐、养生、拓展等众多产品,以及苗家风情园、儿童乐园和亲子乐园三大主题,包括生态植物观光区、户外体育运动区、田园风光观赏区、紫霞湖水上滑索、原始苗族民俗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区块。
边城茶峒景区
边城茶峒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地处花垣县西北边境,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年),属湘西四大名镇之一。著名文学家沈从文以茶洞为背景,写出小说《边城》。《连心坝》、《边城》等影片,均在茶洞拍摄外景。有保存完好的古镇城墙,太平开西征将士牌位,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宿营指挥所,清政府在边城设置的协台及练兵校场,古朴典雅的国立茶师(今茶峒中学)等等。
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位于双龙镇西南部,全村辖4个自然寨,属纯苗聚居区。属高山溶岩地区,海拔700米左右。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苗寨调研,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十八洞模式的“可复制”、“可推广”原则。2021年6月,由十八洞村组成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方特产
湘西黄牛
湘西黄牛,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西黄牛是湘西地区独有的黄牛品种,肌肉发达,骨骼坚实,体躯较短但肌腱强劲有力,行动敏捷,爬坡性能强。湘西黄牛肉香浓郁、肉质细嫩,口感柔韧,富有嚼劲,营养丰富。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湘西黄牛”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湘西黑猪
湘西黑猪,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西黑猪”体型较小,鼻嘴较长而直,额面皱纹较浅,鬃毛较粗长,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壮。其肉质具有肉质香嫩、肉鲜味美、香味浓郁、油而不腻等明显特点。1984年,列入《湖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2006年,列入《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
湘西椪柑
湘西椪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湘西椪柑果实大小适中,呈扁圆形,果色橙黄,果皮易剥离,色泽鲜美,肉质脆嫩化渣,汁多味浓,风味浓郁,可溶性固形物高。2008年0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湘西椪柑”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湘西猕猴桃
湘西猕猴桃,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湘西猕猴桃,果实外观呈长圆柱形,外被棕褐色茸毛,单果重80~150克,平均果重100克左右。果肉黄绿色,甜酸适度,风味纯正,清香可口。
荣誉称号
2018年7月,花垣县入选第一批“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
2019年2月,花垣县入选2016-2018创建周期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0月,花垣县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
2021年10月,花垣县入选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
2021年11月,花垣县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1月,花垣县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2月,花垣县入选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2023年1月,花垣县入选2022年度湘西州返乡创业示范县。
2024年2月,花垣县被交通运输部命名为“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2 21:2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