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流行于湖南省花垣县的民俗活动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的民俗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历史渊源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是湘西苗族古老、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其中,“八人秋”是秦汉时期的苗族赶秋遗制。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又称秋社节、交秋节。每逢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时,当地群众停止干农活,穿上盛装,结伴成群,欢聚在传统的秋坡上,进行打秋千、吹笙、歌舞等娱乐活动。祈求五谷丰登、生活幸福,青年男女则在赶秋节上以歌传情,寻觅佳人。
民俗内容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迎秋、祭秋、赶秋三项议程,具体活动有迎宾拦门、打八人秋、打苗鼓、苗族绝技、苗山歌、玩龙、舞狮、上刀梯、边边场等。
(一)打八人秋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吸引青年男女的是打八人秋。“八人秋”即八人秋千,是苗族传统的体育器械,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在八人秋架上,分别坐着四男四女,架下站着两位老人——秋公和秋婆。先由秋公、秋婆念几句诗,再唱“开秋歌”,然后由秋公秋婆转动秋千,这就是“开秋”。当快速旋转的秋千停下来以后,谁停在最上面谁就要唱歌,而且要一直唱到大家满意为止。
(二)打苗鼓
打苗鼓是赶秋的重头戏之一。苗族人非常喜欢打苗鼓,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晚饭后一起去宽敞的地方打苗鼓,作为平时的娱乐活动。苗鼓的花样打法非常多,传统的打苗鼓几乎涵盖了苗家人所有的生活生产场景,小到起床梳头、扣扣子之类的生活细节,大到挖地、打猎,庆丰收等生产活动。打苗鼓分庆年、庆神两种,人们一般在农历“四月八”、春节前后、赶秋、丰收喜庆、婚嫁、迎宾等重大活动中以鼓乐相迎,以鼓乐作为抒发自己情感的特殊方式。同时,苗鼓也是苗家供奉的圣物,是苗族部落的象征。
(三)上刀梯
上刀梯又名“爬刀梯”或“踩刀梯”,是苗族传统的民俗表演内容。苗族人每当重要节日,都会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大会——苗家上刀梯。上刀梯的场所选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中间一根四五丈高的木杆,木杆顶上竖一面深黄色的旗,木杆上横插36把长马刀,刀刃向上,寒光闪闪。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用纸条紧封,以示神秘和庄严。表演者赤脚采着锋利的刀刃而上,爬至梯顶时头发往刀上一搁,即断成两截。登梯者还要在刀梯上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观音坐莲等,以显示高超的武功和过人的技巧。
文化特征
湘西苗族于每年的立秋节气期间在对应的赶集场欢度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它是湘西苗族代表性的大型复合型节日之一,兼具农事性,纪念性,商贸性,游乐交往性,是苗族生活方式和历史记忆,民族文化的凝聚体。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活动涉及神话、宗教、教化、信念、交流及国家在场的组织形式等诸多意识形态领域,可以说是苗族和谐文化仪式的墟场展演模式,也可以说是湘西苗族地区苗族群体在全球化语境中文化自觉的一种表现形式。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文化内涵丰富,由历史上活跃于西南地区的各古代苗族风俗融合而成,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大众性等艺术特点,其祭祀、文体活动充满神秘浪漫色彩,独具特色。
流行地区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主要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周边省市地区,并广泛流传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县、吉首市、保靖县、古丈县、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均有流传。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保护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对于保护湘西苗族鼓舞苗族服饰苗族古歌等国家级非遗项目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因此,苗族赶秋也具有弘扬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精神的重要价值,是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民族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活动具有较高的文化及体育价值,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传承人物
吴海深,男,苗族,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序号:05-3005,申报地区:湖南省花垣县。
吴海深,家住湘西花垣县双龙镇板栗村,生于传统文化之家,自改革开放以來就开始从事恢复苗族传统文化事业,曾组织恢复已经间断三十余年的各项历史文化十余种,策划和组织苗族赶秋活动八次,发起和组织各种大、中、小型活动二十余次,带大队伍参与域外文化活动十一次。整理了大量关于苗族赶秋等的文献资料。
保护措施
花垣县采取“文旅融合、打造品牌、市场运作”模式,通过借助打造苗族赶秋品牌,推进全域旅游,以展现非遗项目新活力,推进文旅融合,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苗乡脱贫攻坚。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花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项目保护单位花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估合格。
社会影响
重要活动
2019年8月8日,2019花垣县苗族赶秋开幕式暨全域旅游启动仪式在花垣县体育广场开幕。该届苗族赶秋活动以“世界的赶秋,赶秋的世界”为主题,以开幕式暨全域旅游启动仪式、中央民族歌舞团慰问演出及庆丰收文旅农系列活动三个板块重点呈现。
2020年8月7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举行一年一度的苗族赶秋节庆祝活动。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打苗鼓、唱苗歌、舞龙舞狮、表演苗族传统节目。
文化轶事
相传远古时期古老苗寨有个叫巴贵达惹的青年,为寻求爱情在立秋这天扎秋千,在秋场上找到了美丽的姑娘乜娘,两人结为夫妻,过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他们被苗族人尊称为“秋公、秋婆”。为了纪念这二人,每逢立秋,苗族人都要举办苗族赶秋活动。
还有一种说法,洪荒时代,毒蛇猛兽和魑魅魍魉常来进犯,在一个立秋的夜晚,苗族先民在与妖魔的激战中,把妖魔捉住并剥其皮来蒙鼓、削其骨来当槌,击鼓而舞,庆祝胜利,从此过上安稳日子,开荒种地,发展生产,金秋到来,稻粟满仓。他们把战胜妖魔和丰收在望的“立秋”时节当作胜利的标志,年复一年隆重庆贺,形成习俗,进而演变成为苗族赶秋。
参考资料
苗族赶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2019花垣苗族赶秋活动开幕.花垣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8 15:06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民俗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