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政党
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工人阶级政党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 ; 是以先进理论 , 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
创始人
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始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于1847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他们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成为各国无产阶级建立政党所遵循的基本纲领。此后,他们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的革命,1871年在巴黎公社革命前后,他们提出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都应建立自己独立的政党,并帮助各国党制定正确的党纲,以指导各国党的行动。1879年,他们又在一封通告信中,批驳了德国社会民主党内苏黎士三人团放弃党的最高纲领、放弃了暴力革命以及修改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错误。1880年马克思为法国工人党口授了党纲的理论性导言。1891年,恩格斯帮助德国社会民主党制定了《爱尔福特纲领》,从纲领的理论部分中清除了拉萨尔主义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奋斗了一生,他们不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导师。
含义
工人阶级政党文明属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范畴,它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狭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党文明即指工人阶级政党主体文明或自身文明;广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党文明可分为主、客体两个方面。就其主体方面来说,包括政党意识文明、政党组织文明、政党制度文明与政党行为文明等方面。就其客体方面来看,包括工人阶级政党存在、发展与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政治基础和文化基础等内容.工人阶级政党文明的特性可以从阶级性与容纳性之有机统一、政治性与调适性之有机统一、阶段性与连续性之有机统一、导向性与整合性之有机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之有机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之有机统一等几个角度理解。从工人阶级政党文明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环境、根本动力以及政党的本质、职能、意识、制度和监督等内容的研究入手,是认识和把握工人阶级政党文明的基本思路和内容要求。
过程
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并非有阶级斗争就有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并日益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是1847年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政党既不是随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是随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而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政党与阶级是分不开的。
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它是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上最积极的代表,为了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在阶级斗争中形成的政治组织。(樊体宁:《西方国体与政体》,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王浦句力:《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我们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由特定阶层中以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具有明确政治主张,为夺取、影响和巩固政权而开展活动的政治组织。(李文良)
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对国家和社会问题有各自的主张。在竞争式民主国家里(即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透过在选举中获胜、并以执政为目标。
在没有政党竞争的国家里,通常是一党专政。另外也存在著没有政党,一切政党非法的国家,如中东的家族统治政权,包括沙特等国。
从政党文明主体的角度看,工人阶级政党文明的特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与生俱来的阶级性与适应执政要求的容纳性之有机统一。第二,本质上的政治性与其体制机制的可调适性之有机统一。第三,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与历史发展中的继承性之有机统一。第四,价值功能的导向性与价值实现的整合性之有机统一。 第五,具体内容的民族性与发展联系的世界性之有机统一。第六,基本原理的稳定性与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之有机统一。
分类
一个国家存在的政党数目,可根据政党体系(party system)(亦称政党制)分成两类,包括一党专政(非竞争性政党制)与竞争性政党制。后者再细分为优势一党制,两党制,两党半制,与多党制(可再分为温和(moderate)多党制与“粉碎(fragmented)多党制”)。
截止2015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但实行较为成熟的国家主要是西欧,北美,日本及若干受美英殖民影响的国家,如印度。美国的主要政党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英国的主要政党有工党、保守党和自由党。法国主要政党有共和联盟,戴高乐联盟,法国社会党,法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有中国共产党和被统称为民主党派的八个参政党派(它们分别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党执政,多党协商的体制。其民主党派并非参与地方干部与人大代表竞选的政党。
中华民国依据其1947年宪法实行五权宪法下的竞争性多党制。由于国共内战,蒋介石要求国民大会颁布临时条款冻结宪法,使其长期成为名义上的竞争性多党制,而事实上近于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在国民党之外存在著中国青年党与中国民主社会党,但没有竞选席次的能力,国民政府此后也不批准任何新政党成立。1986年蒋经国采取改革措施开放党禁,中华民国逐渐发展出竞争性政党体系下的两党制,具有赢得首长选举和立法院议席实力的政党长期不超过五个,其中中国国民党与民主进步党长期稳居最大的两党。
一党制政府、两党制政府和多党制政府
在一党制国家,只有一个政党允许获得实权。虽然有时候有其他的少数党派,但是他们只能在法律上接受主要政党的领导,例如中国。参见一党执政
有些国家受选举制度影响,政治只由少数政党轮流垅断,例如多数两党制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印度等。这些国家只有两个主要政党能取得组成政府的权力,在没有改变制度的情况下,使其他小党难以赢得选举。
政党通常被认为是处在一个政治光谱中。典型的类型包括处于激进位置的左翼政党和处于保守的右翼政党。其他的分划尺度包括根据政党对作为反对独裁主义和集权主义的议会民主的接受程度、经济政策等。左派通常倾向于社会民主、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共同特征是主张国家管制市场实行某种计划的必要。而右派政党则倾向于自由放任(laissez-faire)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自由市场,强调市场机制的调控功能,并且重视宗教与家庭等传统价值。
政党分类除了可以依照政治意识型态区分,如左翼或右翼,自由或保守之外,另外也可以依照以下方法归类:
第一,依照基层组织类型归类。政党的基层组织因为政党所处的社会,或者政党的目标而会有所不同。法国学者杜瓦杰将政党基层组织分为三大类:细胞(cell)、俱乐部(cacus)、支党部(branch)。
“细胞”以又称小组、苏维埃。以“细胞”为基层组织的政党通常不以赢得议会选举选举为目的,而是志在推翻现状政治秩序。执政后通常垅断政权,组织深入整个市民社会的所有领域,贯彻政党意志,对社会实行彻底统治。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例如苏联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朝鲜劳动党、阿尔巴尼亚工人党、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国民党等。
以“俱乐部”为基层组织的政党以赢得各级议会、地方政府行政首脑职位之选举为目的,组织最为松散,平常没有规律的组织生活,干部以志愿工作者为主,从事选举募款与政纲宣传。例如美国民主党、共和党。
以“支党部”为基层组织的政党,其情况介于上面两类之间。党基层组织有较为规律与严谨的政治架构,干部为常业专职人员,负责选举募款与政纲宣传。但支党部并不全面渗透到市民社会。例如日本自民党,日本共产党,欧洲各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1990年代以后的中国台湾地区各政党等。
第二,依照政党纪律与政纲严谨程度归类。政党组织纪律因为政党属性与目标而有所不同。除了一党专政国家外,实行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国家,其政党一般分为“刚性政党”与“柔性政党”。 刚性政党政纲与党章规定严谨,长期具有一贯性。党纪较为严格,党员实行登记制度,有时进行考察筛选,较难随意参加。其中央与基层组织架构较为清晰,具有明确定义的日常业务,行政领导职权明确。欧洲资产阶级民主国家政党,特别是倾向工人阶级的政党多属于此类。
柔性政党政纲与党章内容较为模糊,随著选举情势保持较大弹性,因选情与领导人政见而常有变异。党纪松散,甚至没有党员登记制度,政党机构不清楚其党员人数与身份,出入自由不需考察。柔性政党中央与基层组织具有很大随意性,大多只在选举期间活动,平时仅是俱乐部与谈话会性质,中央领导只是候选人的竞选总干事,没有实质的政党领导权。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与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政党属之。
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各国的政党制度是由各自不同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一般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不过是政党干预政治的习惯形式的统称。目前世界各国的政党制度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在当前各资本主义国家中,比较流行的是两党制和多党制。两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政治上存在着举足轻重而又势均力敌的两个政党,它们通过控制议会的多数席位或争取总统选举的胜利,用轮流上台的方式交替组织政府。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和美国的两党制。英国是内阁制国家,两大党靠竞选争夺下议院议员席位,获多数席位的政党为执政党,其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组织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另一大党作为法定的反对党而存在。美国是总统制国家,两党制主要表现在总统选举上,竞选获胜的政党为执政党,失败者为在野党。多党制是指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需要靠选举时的偶然胜利或与其他政党结成联盟以组织政府。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之一。不少人认为,法国由于实行多党制,在议会中不能形成一个占多数席位的政党,内阁只能联合组成,政策很难统一,因而政局也不稳定。除两党制和多党制外,还有一党制,一度盛行于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猖獗时期,现在主要为一部分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所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不论其形式如何,都是与传统政党制度在本质上并不相同的新的政党制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如前苏联,只有一个政党即共产党存在。另一种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如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政党制度。形成不同政党制度的原因,首先取决于一国内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对比,以及各种政治力量集结或分化组成政党的状况;其次,不同的选举制度也对不同的政党制度起了促成和巩固的作用。
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政党是自觉地建立在工人阶级基础之上,为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政党,代表了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工人阶级却处于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的极不公正的地位。不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就不能获得解放。工人阶级所处的这种地位,孕育着它要求彻底废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阶级意识,并培育了工人阶级的坚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彻底的革命精神。这就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党同工人阶级不同,党不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但党同工人阶级不同,党不是工人阶级的一般部分,而是工人阶级的最先进的部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它只接受那些赞成党的理论和主张、并积极为实现党的理论和主张而奋斗的工人阶级的优秀分子和其他革命 分子入党。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人阶级基础,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重大问题。
作用
(1)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现了国家独立,人民成了国家主人,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国家繁荣昌盛。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我国人民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是通过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实现的。政治领导:共产党在无产阶级政治体系中担负最高决策和关键性决策的任务;思想领导: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人民群众;组织领导:实现党的队伍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3) 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多党合作制。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以下特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活动的基本准则。
(4)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键是实行党政分开。党政分开主要涉及的是执政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进而实现党的领导。直接用国家强制力来实现,党的组织变成了国家政权组织,这是同政党的性质不相容的。党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不能动摇的,但是党的领导制度、领导方法、领导作风,随着形势的发展是可以适时改变的,也是必须改变的。加强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2 21:50
目录
概述
创始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