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
四川盆地西部的平原
川西平原,又名成都平原,四川话称为“川西坝”。 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东南侧为龙泉山,西北侧为龙门山。广义的成都平原,介于龙泉山和龙门山、邛崃山之间,北起江油,南到乐山五通桥,包括北部的绵阳、江油、安县间的涪江冲积平原,中部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南部的青衣江、大渡河冲积平原等。三平原之间有丘陵台地分布,行政上包括成都市除金堂、蒲江、龙泉驿的16个县(市、区);德阳市旌阳区、广汉、什邡、绵竹;绵阳市游仙区、涪城区、江油、安县;乐山市市中区、夹江;眉山市眉山、彭山等共29个县(市、区),总面积22900平方公里。狭义的成都平原,仅指灌县、绵竹、罗江、金堂、新津、邛崃为边界的岷江、沱江冲积平原,长约200千米,宽40-70千米,面积约7340平方千米,是构成盆西平原的主体部分。因成都市位于平原中央故称成都平原。
简介
川西过去多指成都、绵阳一带。现在多指四川阿坝州甘孜州等地区。川西地区自然风景优美迷人,九寨沟、黄龙、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姑娘山、米亚罗红叶风景区、九曲黄河十八弯等风景名胜都位于川西地区。川西坝子,多出现于文学作品中,实际上就是指成都平原。 历史上的“川西”指的是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带,不包括盆地再往西的高原和山地,即今天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川西坝子,有“小江南”的美称,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风俗习惯,这点在现代作家李颉人的《死水微澜》中有详尽具体的描述。 成都平原发育在东北-西南向的向斜构造基础上,由发源于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绵远河、石亭江、湔江)及其支流等8个冲积扇重叠联缀而成复合的冲积扇平原
成都平原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平原中心地带沉积物厚度达300米,第四纪沉积物之上覆有粉砂和粘土,结构良好,宜于耕作,是四川省境内最肥沃土壤,海拔450-750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平均坡度仅3‰-10‰,地表相对高差都在20米以下,有利于发展自流灌溉,减少人力资源。
气候
成都平原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8℃左右。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年雨天平均约300天,多雾,是中国阴雨天气最多的地区之一 。但因平原邻近川西高原山地,深受山地下沉的冷空气的影响,加之平原河水大多来自西部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同时,平原上地势低洼的古河道地区,地下水位高,土壤冷湿。故成都平原无论气温、水温和土温均较低,热量条件较之四川盆地其他地区稍为逊色。
农业状况
水利成都平原农田水利十分发达,远在公元前250年的秦代就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引岷江水灌溉平原上广大农田,成为四川省种植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近50年,经过不断的治理改造和扩建,都江堰灌溉面积增加了3倍,灌溉面积达53-67万公顷。 农产 成都平原耕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河渠纵横密布,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中国重要的水稻、棉花、油菜籽、小麦柑橘柚子油桐、茶叶、药材、蚕丝、香樟产区,向有天府之国美称。其中水稻、小麦和油菜,产量高而稳定,常年提供的商品粮、油分别约占四川全省的1/5和2/5,是四川和全国著名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养猪水平居全省前列,是四川生猪基地。
川西平原是中国最富饶的平原之一,其物产之丰富,土地之肥沃,可以与珠江三角洲,东北嫩江平原相媲美。历史上,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川西平原数百万亩良田基本实行了自流灌溉,无以计数的密如蛛网的干渠、斗渠、沟渠、毛渠,把岷江之水送进平原的任何一个角落,在田间地头只要用锄头轻轻一刨,水就可以流进长满嫩绿禾苗的田里。由于这里气候温和,水旱不忧,使川西平原的土壤十分肥沃,捏一把在手,黑而发亮,仿佛能捏出油来。有一句形象的说法是,在川西平原,往地里插一只筷子也能长出绿叶来。
正因为有这样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这里享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里世世代代农业发达,土地精耕细作,物产丰富,生活生存条件十分优越,所以,人们常常把成都与中国第一休闲城市——杭州相比,这里人们的休闲和享受程度,让全国许多城市的人们十分的羡慕。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致富奔小康,享受现代化带来的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在品尝着它带来的恶果。川西平原大量十分肥沃的良田耕地被占用,变成了城市的“水泥森林”和厂房,虽然近年来,政府实行“三个集中”和“土地整理”,拿出了部分土地指标,但仍然挡不住土地总面积急剧减少的现实,大量良田耕地被占用已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
川西平原良田耕地是大自然亿万年造化留给人们的财富,是子子孙孙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它正在人们(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疯狂下大量流失。尤其是川西平原由于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仅0.67亩,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最低人均占有耕地警戒线。中国现在耕地形势十分严峻。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法律知识电视电话会议上公布了这样一个数字,截止到2006年,全国的耕地面积为18亿2700万亩,人均只有1.39亩,距离中央规定的18亿亩耕地红线只有一步之遥,稍一失控,土地底线就会被突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15:0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