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古琴艺术
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
岭南古琴艺术,发源于广东新会,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是广府文化的代表之一。
文化代表名家
岭南古琴艺术真正源头在宋代。南宋末年,随着宋室的南迁,也把中原文化带来广东,特别对广东的琴学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宋元崖门海战结束在新会,中原南迁的琴人、琴器、琴谱散落在民间。宋遗民在元代收集的宋室遗留古琴曲谱,称之《古冈遗谱》。始后岭南琴学昌盛,琴人辈出。
如明代南海大沥人邝露、明代新会人陈白沙、明代南海沙贝人陈子升陈子壮等。重要琴著有《古冈遗谱》《悟雪山琴谱》等。代表琴曲有《玉树临风》《渔樵问答》等。明代大思想家、新会人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雅好古琴,由他再收集整理的《古冈遗谱》,传播岭南大地。其藏琴“沧海龙吟”现存广东省博物馆,“寒涛”现存广州市博物馆。
清代中叶,广府地区终于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岭南琴派”,成为中国古琴艺术一大流派。岭南琴派的创始人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清代,岭南琴派声名日显,创始人黄景星屡次科举失败,唯寓琴为乐。晚年客居广州,组织琴社,与友人切磋琴艺。他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写道,“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与手,不能相应也。”黄景星“而苦心与手,不能相应也”的自述,同样道出了古琴这门古雅艺术的传承困惑。
新会是岭南古琴艺术重地,琴家众多,黄景星编的《悟雪山房琴谱》在岭南琴学中影响最大,公认为岭南派的经典琴谱,他被后世奉为岭南琴派创始人。还有咸丰年间的《古冈蔗湖琴谱》,也是岭南派琴谱稀世珍本。冈州古琴艺术曾经辉煌,见于著录的琴家还有黄观炯、张文焯、黄国璘、胡准、陈绮石、陈芷芗、黄炳堃、莫锦江、黄文玉、莫骥昭、莫锡龄、莫琛昭、莫韵石、莫湘厓、伍铨萃、莫尚德、莫仲予等。
岭南琴派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师徒二人。郑健候,生卒年不详,广东中山人。他自幼学琴于其祖母郑夫人,指力过人。相传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国的琴家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 杨新伦(1898~1990),广东番禺人,早年为武术教师,先后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工作。1929年他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几经波折始成为郑健候的门徒,并随后将郑氏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战事爆发失去联络。1953年杨新伦返粤定居,成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1960年杨先生被聘任为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古琴专业的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1964年后他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
另外,影响较大的琴人还有:云志高、何洛书、何耀琨、杨锡泉、李宝光、何斌襄、陈恭尹、容庆端、容心言等人;藏琴方面,有 “天蠁”、“松雪”、“振玉”、“水仙”、“韵馨”、 “松风”、“中和”、“谷响”、“流泉”、“蕙兰”等名琴;琴谱和琴学论著方面,有云志高的《蓼怀堂琴谱》、黄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谱》、何斌襄的《琴学汇成》、朱启连的《鄂公祠说琴》、容庆瑞林芝仙合编的《琴瑟合谱》等。
区君虹,1975年始拜岭南琴派古琴大师杨新伦为师,全面学习并继承了杨新伦大师的古琴弹奏艺术、传世老古琴的修复技术,并致力于研究古琴的斫制和改革。在古琴演奏上,其继承了杨新伦大师“刚健、爽朗、明快”的岭南琴风,强调弹奏古琴要谨守传统的演奏风格,加之太极、金石、书法等国学神粹的融汇揉合。此外,在修复传世老琴享有极高的声誉,不少人慕名携残破老琴求修。1976年正式踏上斫制中国古琴的道路,1999年独创的“古木琴”受到了国内各大琴厂的效仿。同年开设琴馆开始授徒,累计学生人数已有300人,学生均来自各行各业,一直以来对岭南古琴神韵的领悟和坚持,使“岭南琴派”的真实风格得以承传和发扬。
文化特色
从艺术价值方面看,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宽广,达四个八度之多,演奏手法复杂多样,能奏出上千种不同音高与音色的变化形态,表现力极其丰富,可谓中国器乐艺术之王。
从文化价值方面看,古琴承载了儒家的理想人格与道家的自然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邃。无论是曲目、音色、音乐结构还是弹奏姿势,均反映出一种清和淡雅、温柔敦厚、偏向优雅恬静的风格。
极具岭南特色的传统名曲有:《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鸥鹭忘机》、《玉树临风》、《双鹤听泉》、《神化引》、《平沙落雁》、《乌夜啼》等。
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与其他流派的传谱有很大区别,充分体现了岭南琴派的古朴、刚健、爽朗、明快的特点。
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传统文人抒情达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殿堂,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色。
传承现状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外来文化的影响不断增强,古琴等传统民族艺术呈日益萎缩的趋势。再加上古琴“难学”、“难传承”、“难遇知音”等原因,岭南琴派的古琴艺术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由岭南琴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的入室弟子区君虹撰写的《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一书正是区君虹近50年古琴实践、教学的全方位记录,包含了弹奏、修复传世古琴、斫制古琴等方面技艺。在书中,他还对8首岭南派的代表性琴曲进行了详细释义。全书共包含三十多万字的资料、两百多幅旧照片。区君虹是“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人。
重要活动
2023年10月29日,“琴古太音”——古琴申遗二十周年 纪念音乐会,在广州图书馆负一楼1号报告厅举行。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遗传承人区君虹和古琴艺术(岭南派)市级非遗传承人区宏山,以及特邀演奏嘉宾冯汉华、谌武、傅晓云、温沛标、钟炬、胡枚、吴刚、黄淑仪、吴映雪、陈文雄、陈洪、刘润泽为古琴爱好者们带来一场精彩的古琴音乐会,展现高雅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挥弦送归鸿 碧海又长天.广州市政协门户网站.
区君虹.广东省文化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0 08:58
目录
概述
文化代表名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