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风(Libanotis buchtormensis (Fisch.) DC.)是伞形科岩风属植物。多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0.2-1米。根颈粗壮,径1-3厘米,一般长2-4厘米,但有时露出地面很高而达14厘米,存留密集的棕褐色枯鞘纤维;根圆柱状。基生叶多数丛生,有柄,叶柄长2.5-12厘米。复伞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粗壮有条棱。分生果椭圆形,横剖面近半圆形;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7-8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
亚灌木状草本,高0.2-1米。根颈粗壮,径1-3厘米,一般长2-4厘米,但有时露出地面很高而达14厘米,存留密集的棕褐色枯鞘纤维;根圆柱状,径1-2厘米,长8-30厘米,灰棕色,下部有少数分枝。茎单一或数茎丛生,茎有棱角状突起的条棱和纵沟,光滑无毛,髓部充实,基部径0.5-1.2厘米,下部开始分枝,以上部分枝较多。基生叶多数丛生,有柄,
叶柄长2.5-12厘米,三角状扁平,内面为宽阔浅纵槽,外面有纵长条纹,基部为宽阔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25厘米,宽5-12厘米,2回羽状全裂或3回羽状深裂,
羽片无柄或极少有短柄,末回裂片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0.7-3厘米,宽0.5-1.5厘米,有3-5锐锯齿,齿端有小尖头,光滑无毛,仅背面叶脉和叶轴偶有乳头状毛;上部茎生叶无柄,仅有狭长披针形叶鞘;叶片较小,分裂回数较少。
复伞形花序多分枝,花序梗粗壮有条棱,
花序直径3-12厘米;总苞片少数或无,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1.5厘米,宽1-1.2毫米,有稀疏短毛;伞辐30-50,有条棱,并有短硬毛,初时紧密,花后十分叉开;小伞形花序有花25-40;小总苞片10-15,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5毫米,宽0.8-1毫米,与花等长或超过,外面密生柔毛;花瓣白色,近圆形,有小舌片,内曲,外部多柔毛;
萼齿披针形;花柱外曲,花柱基圆锥形。分生果椭圆形,横剖面近半圆形,长3毫米,宽2-2.3毫米,果棱尖锐突起,密生短粗毛,沿果棱毛特多;每棱槽内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直,果实成熟后易分离和脱落。
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向阳石质山坡、石隙、路旁以及河滩草地。喜凉爽气候,耐寒,耐旱,在严寒的中国太白山可安全越冬,植株生长期需充足阳光,喜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俄罗斯(中亚、西伯利亚东部和西部)和蒙古;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阿勒泰、特克斯、托里)、宁夏、甘肃(徽县、天水)、陕西(眉县、太白)、四川(康定)等省区。
繁殖方法
采种整地
于8月底在野生岩风生长地采集成熟岩风种子,作为驯化繁育种子。种子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可以直接播种。选择高度在1200-1500米的中国太白县桃川镇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具有肥沃的沙质壤土的地块为适栽区。深耕,施足底肥,每亩用
农家肥3000-4000千克,按地形定畦。
播种方法
播种时期一般为每年4月中下旬或8月下旬至9月播种,由于气温低,出苗率高。在实践中分为条播育苗和散播育苗两种。
栽培技术
种子直播:岩风采用种子繁殖,在河滩沙质壤土,向阳山坡沙地种植。采用直播,与野生植株生长方式相似,管理粗放,每亩用种2-2.5千克。
育苗移栽:于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按行距25厘米开沟,株距为5-8厘米,把1年生苗随栽随挖, 覆土,芦头埋入土中1-2厘米,注意不要损害芦头。岩风移栽极易成活,一般不用浇水,每亩种苗可移栽3335平方米地。
田间管理:播种后管理较粗放,及时观察出苗情况,一般不用浇水,靠自然天气降水,1年生苗全年除草4-5次。2年生以上全年除草3次,可问施熟肥, 植株现蕾开花后,可不除草,杂草可以拔掉。从幼苗到成苗的生长过程中,管理手段粗放,只需除去杂草,病虫害很少发现。
采收加工:8月下旬至9月上旬种子成熟,中旬将地上部分收割,晒干打下种子,每亩产种子20-30千克。4年生植株可以采收成品,一般在10月上旬开始采挖,去净泥土、茎叶,晒干捆成小捆,每亩产成品岩风350-400 千克。
主要价值
根部入药,称长虫七,能发散风寒、祛风湿、镇痛、健脾胃、止咳、解毒。主治感冒、咳嗽、牙痛、关节肿痛、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