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近景为苍槐古松,平溪茅舍,二位高人逸士对坐清谈,一股溪流从山涧泻下,泛起层层涟漪;中景为峰巅谷地,云笼雾障,飞流破石穿云,楼宇、院落傍山而建,石阶逶迤;远景为江水浩渺,轻舟飘荡,烟云出没,远山隐现。
画上有作者自题五言诗一首:“层峦与叠壑,云深万木稠。惊泉飞岭外,猿鹤静无俦。中有幽人居,傍溪而临流。日夕潭佳语,愿随鹿豕游。大江天一线,来往贾人舟。何如道人意,无欲自优游。癸卯秋九月,过幽闲精舍写此以志其怀焉。天壤石溪残道者。”钤“石谿”白文印、“白秃”朱文印、“介丘”朱文联珠印,以及“雪盦铭心之品”“张大千印”等收藏印。
《层岩叠壑图》是髡残“以志其怀”的写生之作,创作于康熙二年(1663),髡残时年五十二岁。髡残曾题:“拙画虽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即主张学古人,不必跟古人一样,要有自家面貌,《层岩叠壑图》即是在这样的创作思想观念支配下产生的山水画作品。
《层岩叠壑图》用高远法构图,构图繁复,丘壑多变,内容丰富,以“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经营位置。近处为山石坡岸,在临水处筑有一水榭,左侧的坡地平坦处有一座茅堂。堂内门窗打开,屋内坐有二位长者正在交谈。水榭右边临水,河面宽阔,溪水湍流,水波起伏。茅堂四周被丛树环抱。往上为层岩累积,山石嶙峋,松柏扎根岩石隙缝中,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树木茂密,枝根虬曲,山岩间有数道瀑布腾飞直泻,几经曲折注入溪水,山中有一条小径藏露盘曲向远处伸展,峰峦稠密,直向远山即画幅上部,用了近一半的空间画出陡崖两重,丛林迷离,远处山涧瀑布直泻,注入水潭。远山与略近之山间,安排一段空间,即瀑布汇集成的一泓潭水,顿使景物产生了深度,增加了画面的壮观。在高岩的平坦处,座落数座古庙,寺宇和楼阁,下临瀑溪。飞瀑下泻成溪,江面帆影点缀,几艘帆船在江面穿梭,河面上露出小半山头和渚洲横卧于江面,隐约可见,给人以深远之感。全画构图繁复而深远,叠壑重泉,山重复水,烟霭弥漫,林木沉郁,意境深远。但大山平坡皆各有勾连,彼此关联呼应,给观者以亲临其境之感。
福建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
马启雄:此图苍古雄强,用笔泼辣。一股刚猛之气,让人想见画家此时是非作画,而是在抒发胸中积郁块垒,故气势逼人。
《层岩叠壑图》由近代
庞元济、李瑞筌、
张大千递藏,《
虚斋名画录》(卷十)、《
大风堂书画录》著录,《中国绘画史图录》及《故宫文物大典》(绘画卷)影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髡残(1612年-约1672年),俗姓刘,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幼年失怙,青年出家为僧,法名髡残,字介丘,号石豀、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等。明亡后寓居南京,修禅弘佛之暇潜心于山水画的创作。他承袭元人
王蒙,明人
沈周、
文征明诸家笔法,结合自身的感悟,形成独特的山水画风。善用秃笔渴墨,以线造型,在深浅、断续、粗细线条的相互交叉、转换、顿挫中表现幽僻的景致,意境苍莽,画格高逸古拙。他与同时代的程青豀合称“二豀”,与原济(
石涛)合称“二石”,与八大、
弘仁、石涛并称“清初四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