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美术史学者李霖灿先生曾经说:“张大千是一位十项全能的大师。”虽然古书画鉴藏只不过是张大千的“十项全能”之一,但其重要性却仅次于他的书画创作。所以如果想要全面研究或了解张大千的话,则他的古书画鉴藏绝对不可忽略,因为张大千是当代最重要的书画鉴藏大家之一。
《大风堂书画录》就是记录张大古
书画收藏的专著,由张大千在1943年亲自命子侄门人编写,是研究张大千的重要文献。原书成书仓促,错讹较多,现经校注者订正注释,方为可观。
据说张大千在敦煌的两年零七个月中,曾借债五千两黄金(五百根金条)。为了偿还债务,张大千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命门人子侄将他收藏的近二百件古书画立轴编印成《大风堂书画録》第一集,并于次年三月中旬在成都举办古
书画收藏展,似想出售其中的部分藏品用以还债。《大风堂书画録》校注本参考了大量的
古代书画著录和海内外图籍,先后用了近三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校勘和注释,这是该书自刊印后七十年来的第一部校注本。本书对古代书画研究、鉴定和拍卖以及张大千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君超,艺术书评人、专栏撰稿人、
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古代书画史、鉴藏史以及近代艺林人物如张大千、吴湖帆等,已在学术刊物和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万字。著有《翰墨真赏——美国藏中国五代宋元书画珍品赏读》(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二○一二年十一月)、《
百年艺林本事》(中华书局二○一四年七月)等书。在《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开设专栏《尔雅楼随笔》。
张大千子侄门人一九四三年编撰之《大风堂书画录》(第一集),或由于时间急促而校勘不精,或由于手民之误而错谬甚多。题跋、印章文字之错字、衍字、漏字约有八九十字,不辨字约有五十余字。故该书在印成后曾用红铅字作二十余字(处)订正,但仍是挂一漏百,几难卒读。红字订正本即通行本,而
成都市图书馆所藏未订正本,或是张大千,或是其子侄门人自藏样书。校注以红字订正本为底本,并参考其他有关著作与图録。凡原书中之错字、衍字、漏字及不辨字等一仍其旧,不作改动,用( )表示,而在该字后用〔 〕内字予以校订。
校注文本含(一)画名、材质、尺寸,(二)题签(笺)题跋,(三)印鉴印文,(四)大风堂名迹,(五)公私收藏,(六)校注说明。为统一全书体例,书法作品文字归入“题签题跋”。原书中书画家名字,如赵文敏、文征仲、六如居士、仇实甫、董文敏、陈章侯、苦瓜、雪个、麓台等均按原书而不作改动。
原书中某些异体字或繁简字等均不作改动,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到作品真伪。“印鉴印文”所打印章顺序,原则上按原书中从右至左,从上至下之顺序排列;并依据原书中注明所钤位置和印式,如朱文、白文、半朱半白或联珠等。凡书中姓名回文印,如某印某某(陈印洪绶),一律读为某某某印(陈洪绶印)。
凡原书中题跋、书法文字与现今相关通行本有异者,在“校注说明”中予以注出。对某些书画之真伪不作过多评鉴,如出现“双包案”(真假包公之意)或是“多胞胎”之作。某些并非今人熟知之古今书画家、鉴藏家、书画受赠者等之生平,则在“校注说明”中予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