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语(Nepali),指的是尼泊尔人的语言。尼泊尔语属
印欧语系—
印度语族,在尼泊尔、
不丹和印度的一些地区使用。是尼泊尔的
官方语言,大概一半的尼泊尔人使用尼泊尔语作为其母语,其它尼泊尔人将其作为第二语言。
分布地区
使用范围包括东尼泊尔,直到印度领土
北安查尔邦(Uttaranchal)和
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尼泊尔语是分布在最东部的帕哈里语,它是一组使用于
喜马拉雅山低海拔地区的语言。尼泊尔语在发展过程中与一些
藏缅语族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最显著的是
尼瓦尔语,显示了藏-缅语的影响。尼泊尔语与北印度语很近似,但稍显保守,来自
波斯语和英语的
借词少于北印度语,较多的词源自梵语。
历史沿革
尼泊尔古代的
文学语言形成于14世纪。18世纪廓尔喀族崛起,形成了现代
尼泊尔王国的基础,因此尼泊尔语有时也称为廓尔喀语(Gorkhali)。十九世纪下半叶出现一些尼泊尔语
文学作品,包括Sundarananda Bara著的《Adhyatma
Ramayana》(1833),Birsikka,一个佚名民间故事合集,以及Bhanubhakta著的Ramayana。同时也有一些翻译自梵文的作品,及圣经。尼泊尔语与
北印度语很近似,但稍显保守,来自
波斯语和英语的借词少于北印度语,较多的词源自梵语。现今,尼泊尔语一般使用
天城体字母。Bhujimol是一种尼泊尔原创的文字。一般地说,尼泊尔语和
克什米尔语及印度
拉贾斯坦邦的地方语言相似(见克什米尔语、
古吉拉特语)。
语言特点
尼泊尔语的语音仍保留着
古代印度语言的某些重要特点;比如它仍有
卷舌音uh(骆驼,孟加拉语作)和浊
送气音bhat(饭,孟加拉语、古吉拉特语也作bhat,但克什米尔语作bat)。由于尼泊尔全国过半数人口使用藏缅语言,尼泊尔语受藏缅语言的影响很深,尤其在词汇方面。尼泊尔语的文字采用
天城体字母。
尼泊尔语一般使用天城字母。Bhujimol是一种最古老的尼泊尔本地文字。
19世纪下半叶出现一些尼泊尔语文学作品,包括 Sundarananda Bara 著的《Adhyatma Ramayana》(1833),《Birsikka》是一个佚名民间故事合集。同时也有一些翻译自梵文的作品,例如Bhanubhakta翻译了《Ramayana》。《圣经》也被翻译成了尼泊尔语。
这种语言在尼泊尔语中的发音为“Khaskura”,并有过不同的名称。英文为“Nepali”或“Nepalese”,也叫被做“廓尔喀语”——廓尔喀人(尼泊尔的主要居民)的语言,其他名字还有“Parbatiya”,意思是山区人民使用的语言。
在中国,
中国传媒大学以及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全中国仅有的三所教授尼泊尔语的学府,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亦有尼泊尔语广播。一般人不学尼泊尔语,所以开的学府较少。主要以
藏族人学的较多。
短语示例
namaste. नमस्ते। (那摩斯戴)—
印度教通用的
问候语,通常翻译为“我向您内心的神问候”。它的梵文字面意是“尊敬的”,而在一般使用中表示“你好”或“再见”。
mero nām Roshan Humagai ho. मेरो नाम रोशन हुमागाई हो। — 我的 名字 Roshan Humagai 是 — 我的名字是 Roshan Humagai。
khānā khāne ṭhāũ kahā̃ cha? खाना खाने ठाउँ कहाँ छ? — 吃 东西 地方 哪里 在 — 在什么地方吃东西?
kāṭhmāḍaũ jāne bāṭo dherai lāmo cha. काठ्माडौँ जाने बाटो धेरै लामो छ।—
加德满都 去的 路 非常 长 — 去加德满都的路非常长。
nepālmā baneko. नेपालमा बनेको। — 尼泊尔 在 制造 — 尼泊尔制造。
ma nepālī hũ. म नेपाली हुँ। — 我 尼泊尔人 是 — 我是尼泊尔人。
pugyo. पुग्यो। — [它] 到达/充分 — 这足够了。
国际应用
中文翻译:
每个人生来在尊严与权力上就是平等与自由的,他们被赋予善心,应当互相间都如同兄弟般共处。
香港尼泊尔文周报《Sunrise Weekly Hong Kong》
香港的尼泊尔人主要是
港英时期的驻港“啹喀兵”及其亲人,主要聚居于元朗
锦田及
九龙油麻地。港英时期,香港电台会定期播放尼泊尔语节目,后随着啹喀兵团解散而停播。2004年,
民政事务总署和
新城电台合办了一个尼泊尔语节目《Harmo Sagarmatha》。香港的尼泊尔社群办有两份周报,一份是在元朗出版的《The Everest》,一份是油麻地出版的《Sunrise Weekly HongKong》。
日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