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
疱疹性咽峡炎(
pediatric herpangi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
上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
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
急性鼻炎、
肺炎、
流行性感冒、
疟疾、
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
口腔黏膜亦可发生
疱疹。以粪-口或
呼吸道为主要
传播途径,
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
高热、
咽痛、
流涎、
厌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
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十数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
溃疡,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病程为1周左右。主要侵袭1~7岁儿童,
潜伏期2~4天,全身症状一般在4~6天后自愈。
起病急骤,
高热、
咽痛、烦躁不安、
流涎、
厌食、呕吐、全身不适、
吞咽困难,
精神萎靡和
惊厥等。此病如单独发生,常无全身症状,婴幼儿常表现为进食时哭吵、不愿进食。
体检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可见数个至数十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表面覆有淡黄色或白色
假膜。疱疹也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可有颌下
淋巴结肿大伴有压痛。病程为1周左右。
(1)病原体 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
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诊断 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
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
膝关节、
肘关节等部位出现
斑丘疹、疱疹,诊断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均可以伴
发热或不伴发热。部分手足口病患儿口腔未见疱疹,也可以先于口腔部位出现疱疹,之后再出现手、足、臀、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
皮疹。
为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
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
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
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腔炎迥异。
(1)抗病毒药物 可试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或静脉点滴,口腔局部喷
利巴韦林气雾剂。部分
中药制剂如
双黄连、板蓝根、清咽
冲剂等清热
解毒药品也有一定的抗病毒疗效。
儿童应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少到公共场所,室内多通风,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
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而延误治疗。当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带儿童到
正规医院进行确诊,以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
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