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
江苏省宿迁市辖区
宿豫区,江苏省宿迁市市辖区,位于宿迁市中北部、主城区东部,是宿迁市“一体两翼”的东翼。截至2021年10月,宿豫区辖6个街道、7个镇、1个乡和2个乡镇级园区,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豫新街道。截至2022年末,宿豫区常住人口为44.71万人。
历史沿革
宿豫区在上古历史上是中原黄河流域钟吾诸侯国属地。《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宿豫县”条目中注为:周朝东周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故名。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年),宋闵公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其迁居之地,约在今淮北地区中部。宿州即以古宿国而命名。另有宿国迁至今江苏省宿迁县境说。
时设下相县,东晋安帝义熙元年置宿预县。
北魏太和中(约490年前后)置宿预郡。
和帝中兴元年(501年)地复入北魏,宿预废为镇。
天监四年(505年)守将张惠绍增修城郭壕沟,引水环护,作为军事要塞。天监八年(509年)置东徐州,治宿预,附近七郡五县,皆隶之。
太清三年(549年)地入东魏(亦称北魏),置东楚州,治宿预,并改宿预为宿豫。
陈宣帝太建七年(575年)地入陈,改梁东徐州为安州,治宿豫。十一年(579年)地入北周,改东魏楚州为泗州,仍置宿豫郡,宿豫县属之。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泗州为下邳郡,治宿豫县。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址。
唐宝应元年(762年),因避代宗帝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即“宿预县城迁移”之意,宿迁县一名一直沿袭至1987年。
1987年,撤销宿迁县,改为省属县级宿迁市,由淮阴市代管。
1996年,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原县级宿迁市析为宿城区,宿豫县。(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淮阴市行政区划设立地级宿迁市并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的通知
2004年,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0月,宿迁县下辖宿城、大兴、邵店、顺河、晓店、埠子、运河、杨集、苏圩、泰山、陆集、古城12个区,共156个乡镇。
1950年6月,宿迁县新沂河以北邵店镇的邵东、邵西2个乡划归新安县(现新沂市);同年7月,淮阴地区行署将睢宁县苗圩区(现王官集镇全域以及现皂河镇大部分地区)划入宿迁县,成立皂河区;同年12月,邵店区改称来龙区。
1952年9月,宿迁县境内增设罗圩区、仰化区。
1953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将睢宁县张集区所辖的柳湖、吴园、滨河、利运、赵埝5乡,计48个行政村划入宿迁县运河区。
1954年7月,撤销陆集区、古城区;同年9月,皂河区所辖皂河镇改为县直属镇;同年10月,新沂县的嶂山、光前、王营3个乡划入宿迁县晓店区。
1955年11月,皂河镇又划归皂河区管辖。
1956年2月,宿迁全县区、乡调整撤并、撤销皂河、仰化、罗圩、苏圩、泰山5区,杨集区改为耿车区。全县调整合并为8个区82个乡镇;同年6月,泗阳县卓圩乡的导淮、佘圩、路东、路西4个村划入宿迁县管辖;同年7月,宿城区改称宿城镇。
1957年1月,区、乡再次撤并,宿迁县辖宿城镇和大兴、来龙、埠子、晓店、运河、顺河、耿车7个区,计48个乡。
1958年1月,撤区并乡,宿迁县辖宿城、皂河2个镇和井头、大兴、卓圩、关庙、丁嘴、陆集、仰化、来龙、曹集、侍岭、晓店、埠子、罗圩、龙河、南蔡、三树、洋北、古城、耿车、蔡集、黄墩、陆圩、支河等24个乡。
1958年9月,宿迁县各乡镇改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其中,陆圩乡与支河乡合并称骆马湖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撤销井头公社,其所辖大队划入霸王(前身为宿城镇)、晓店、曹集等公社。
1960年7月,撤销骆马湖人民公社,其所辖大队划入皂河人民公社和原种场。
1961年8月,宿迁县境内析置保安、新庄、闫集3个人民公社。
1962年,宿城镇和霸王公社分设,恢复骆马湖公社,增设塘湖公社。
1964年4月,骆马湖公社更名为支口公社;同年10月,霸王公社更名为井头公社,古城公社更名为双庄公社。
1965年7月,增设骆马湖公社。此时,宿迁县辖29个公社、1个镇。
1966年10月,受“文革”影响,大兴、卓圩、关庙、来龙、龙河、保安公社分别更名为大新、顺河、红旗、来隆、农河、永胜公社。
1981年10月,除大新公社外,均恢复原来的名称。同时,王集、三树、闫集公社因重名、重音等因更名为王官集、三棵树、赵埝公社。
1983年,宿迁县逐渐由社队建制改为乡村建制;同年5月,大新公社复原名。
1985年11月,皂河撤乡建镇。
1987年2月,埠子、大兴、耿车、来龙4个乡改镇;同年12月,宿迁县改称宿迁市(县级)。
1990年,宿迁市(县级)共下辖6个镇、24个乡、6个场圃,分别为宿城镇、皂河镇、埠子镇、大兴镇、耿车镇、来龙镇,仰化乡、洋北乡、南蔡乡、罗圩乡、龙河乡、三棵树乡、双庄乡、支口乡、蔡集乡、王官集乡、赵埝乡、黄墩乡、骆马湖乡、晓店乡、井头乡、塘湖乡、曹集乡、侍岭乡、保安乡、关庙乡、新庄乡、丁嘴乡、陆集乡、卓圩乡,原种场、良种繁育场、嶂山林场、果园场、林苗圃、桑苗圃。
1991年7月,桑苗圃改称蚕种场。
1995年12月,王官集、蔡集撤乡建镇,果园场改称果园乡。
1996年7月,设区市宿迁成立,原县级宿迁市析为宿城区宿豫县,宿豫县辖原县级宿迁市的耿车、皂河、埠子、大兴、来龙、蔡集、王官集8个镇和骆马湖、龙河、关庙、黄墩、陆集、罗圩、丁嘴、保安、曹集、晓店、塘湖、仰化、三棵树、侍岭、新庄、洋北、卓圩(更名卓圩镇)、赵埝(更名滨河镇)、南蔡19个乡,同时从卓圩乡析出部分村居设立顺河镇,做为城关镇。
2000年,撤销骆马湖乡、滨河镇建制,并入皂河镇;撤销塘湖乡建制,并入晓店镇;撤销卓圩镇建制,并入顺河镇,同时龙河、关庙、黄墩、陆集、丁嘴、晓店、仰化、侍岭、新庄、洋北撤乡建镇。
2004年3月,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原宿豫县的耿车镇、埠子镇、洋北镇、龙河镇、罗圩乡、南蔡乡和三棵树乡划归宿城区管辖,原宿城区的井头乡划归宿豫区管辖。调整后,宿豫区辖顺河、皂河、大兴、来龙、蔡集、王官集、仰化、丁嘴、黄墩、陆集、关庙、侍岭、新庄、晓店14个镇,曹集、保安、井头3个乡和嶂山林场。
2005年11月,宿迁市委决定成立宿迁市湖滨新城开发区,把晓店镇、嶂山林场、井头乡的部分村居划归湖滨新城开发区托管。
2010年5月,宿豫区设立现代农园,区域是顺河镇的闸东、陆河、高滩3个行政居村所辖范围。
2011年7月,井头乡整建制托管至湖滨新城;10月,皂河镇整建制托至湖滨新城;同时,生态化工园区由市管辖改属宿豫区管辖。
2013年6月,蔡集镇、王官集镇从宿豫区析出,托给宿城区管辖;黄墩镇托管给湖滨新区管辖。
2014年2月,撤销顺河镇,以顺河镇和陆集镇部分地区设立顺河街道豫新街道下相街道
2021年3月,撤销黄墩镇皂河镇,设立新的皂河镇;撤销大兴镇、丁嘴镇,设立新的大兴镇;撤销保安乡侍岭镇、来龙镇,设立新的来龙镇。另陆集、晓店、井头撤销镇(乡)设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3月,宿豫区下辖6个街道、7个镇、1个乡,另辖2个乡镇级园区,区政府驻豫新街道境内,办公地址为韶山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宿豫区位于江苏省北部,东接沭阳县,南靠泗阳县、宿城区,西邻徐州睢宁,北隔沂河与徐州市的新沂、邳州两市接壤。地跨北纬33°48′34″~34°09′40″,东经117°56′15″~118°35′40″。总面积12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宿豫区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过渡带,地势呈西北高向东南缓缓倾斜,地面高程最低处位于关庙镇东南袁王荡,高程为8.8米,其余地区均为平原。
气候
宿豫区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全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最高气温14.3℃,最低13.3℃。历年最高气温一般在35℃—38℃之间,最低气温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3.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5%,年平均风速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水文
宿豫区内主要河流有3条,分别为中运河六塘河新沂河,中运河境内长41.13千米,六塘河境内长38千米,新沂河增内长17.3千米。
政治
人口
2022年末,宿豫区户籍人口49.42万人,比上年下降0.42%;出生人口3395人,出生率6.87%;死亡人口4169人,死亡率8.44%。年末常住人口为44.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4万人,增长0.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58%,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
经济
综述
2022年,宿豫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97元,比上年增长5.7%。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17818元、增长6.0%,经营净收入7861元、增长5.0%,财产净收入1525元、增长3.7%,转移净收入3793元、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9元、增长4.8%,农村23405元、增长7.0%;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1.542,比上年缩小0.033,收入比三县两区最优。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193元,比上年增长4.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38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96元,增长7.1%。
2022年,宿豫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0.22亿元,迈上400亿新台阶,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5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00.75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89.96亿元、增长0.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6.7:4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375元,比上年增长3.1%。
第一产业
2022年,宿豫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6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增速快于全市0.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39.15亿元、林业1.45亿元、牧业18.52亿元、渔业4.0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3.49亿元,占比分别为58.7%、2.2%、27.8%、6.1%、5.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增速快于全市0.8个百分点。
粮食作物播种方面
2022年,宿豫区粮食总产量41.87万吨,连续七年保持在40万吨以上;粮食播种面积85.14万亩、单产491.83公斤/亩,分别比上年增长0.1%、0.3%。其中,夏粮面积38.04万亩、单产397.7公斤/亩、总产15.1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4%、0.5%和0.9%;秋粮播种面积47.1万亩、总产26.74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0.2%、0.04%,单产567.87公斤/亩、增长0.2%。
2022年宿豫区蔬菜及食用菌累计播种面积19.34万亩,比上年增长3.3%;瓜果总产2.98万吨、下降0.7%,其中草莓种植面积0.29万亩、增长28.7%,草莓总产量0.47万吨、增长26.6%。家禽出栏4293.45万只,比上年增长16.8%;年末家禽存栏1202.15万只,增长33.3%。猪牛羊禽肉产量8.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0%;禽蛋产量1.81万吨,下降29.6%。
现代农业提质
2022年,宿豫区新引进农业项目3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8.7万亩、培育绿优农产品139个,占比均为全市最高;精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造林绿化省级试点工程300亩,高标准建成12个乡村水林结合体绿廊工程。
第二产业
2022年,宿豫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95.93亿元,比上年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增长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19.3%,股份制企业增长6.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1.9%,私营企业增长6.1%;分行业看,26个行业中10个行业保持2位数增长,产值前十的行业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速在20%以上。
2022年,宿豫区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3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快于规上工业增速0.6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7%。其中,新材料实现产值148.82亿元、增长4.5%,占全市新材料产业比重34.0%,支撑作用明显;绿色食品实现产值88.16亿元、增长36.0%,高端纺织实现产值86.44亿元、增长2.7%。全年统计范围的工业产品共计36个,其中50%的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幅在10%以上的有13个,占比36.1%。
建筑业
2022年,宿豫区建筑业总产值100.67亿元,比上年增长4.1%;签订合同额137.1亿元,增长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98.1万平方米,增长2%,其中新开工面积766.4万平方米,增长6.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0.7万平方米,增长1.9倍。
第三产业
2022年,宿豫区在建投资项目267个,其中新开工116个,占比达43.4%;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增速位居三县两区前列;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8.3%,增速全年保持18%以上快增态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9%、18.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9%。
房地产投资发展
2022年,宿豫区房地产开发投资4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稳居三县两区首位;其中,住宅投资38.18亿元、下降0.2%。商品房施工面积421.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36.36万平方米、增长7.1%。商品房销售有所减速,商品房销售面积68.8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8%。
消费市场
2022年,宿豫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0.9%,增速位居三县两区首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增速较上年提升12.2个百分点。从商品类别看,权重行业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40.3%,通讯器材类118.6%,日用品类增长48.1%。
对外贸易
2022年,宿豫区进出口总额11.52亿美元,总量再创新高,占全市比重为13.7%;同比增长18.1%,全年保持15%以上快增态势。其中,出口8.57亿美元,增长4.7%;进口2.96亿美元,增长88.0%,增速快于全市93.1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0.41亿美元,总量占全市比重为88.5%;比上年增长246%
旅游业
2022年,宿豫区区接待国内外游客369.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3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147.98万人次,增长15.5%。旅游总收入33.46亿元,增长5.7%;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7.69亿元,增长25.5%。
交通运输
综述
宿豫区西、北、东侧环抱宿迁市,是宿迁中心城市“一体两翼”的东翼,与徐州、连云港、淮安三市相距均在100千米左右。
2019年,宿豫区完成货运量957万吨,同比增长16.7%;其中,公路货运890万吨,增长15.6%;水路货运67万吨,增长34.0%。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9.6亿吨千米,同比增长8.0%;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28.0亿吨千米,同比增长7.7%;水路货物周转量1.6亿吨千米,同比增长14.2%。完成港口货物运输吞吐量155万吨,同比下降18.4%。
公路
宿豫区对外交通要道主要有325省道324省道268省道235国道、宿新高速等高等级公路;宿泗线、宿穿线、老宿沭路等二级公路。
水运
辖区有新沂河、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2条,中运河域内起点宿迁闸,终点至仰化镇复隆村,长41.13千米;新沂河域内起点为晓店侍岭界,终点至宿沭界,河道全长17.5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综述
2022年,宿豫区普通初中教育招生7097人,在校生18983人,毕业生4710人;小学教育招生6796人,在校生44891人,毕业生7266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8人,在校生169人。全区共有幼儿园50所,比上年增加2所;在园幼儿17144人。
学前教育
2015年末,宿豫区有成型幼儿园30所,办园点12个。成型园中公办幼儿园17所,民办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18415人,入园率为98.1%;在园教职工1432人,专任教师930人。2015年,宿豫城区新取得省优质幼儿园两所,分别是宿豫区宏成实验幼儿园和宿豫区阳光幼儿园。
义务教育
2015年末,宿豫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24所,其中小学10所(另有9所教学点),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初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学生总数39461人,其中小学29399人,初中10062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03%,毕业率100%,升学率98.2%。
特殊教育
宿豫区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即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是宿迁中心城区一所集失聪学前教育、失明义务教育、职业高中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2015年末,学校在校生103人,占地面积50亩,校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学校有教职工54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2名,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6名,市级名教师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8名。
职业教育
宿豫区只有一所职业学校即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学校,又挂宿迁技师学院的牌子。据2020年8月宿迁技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占地总面积42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近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6.6万册;有全日制学历班在籍学生7200余人,非全日制学历班在籍生2900余人,教职工484人;设有8个系部,共开设30个专业。
科学技术
2022年,宿豫区有效发明专利量561件,比上年增长27.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12.5件,增长27.6%。高新技术企业12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达364家,新增省级研发机构5个,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业载体11家;创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文体事业
2022年,宿豫区共有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4.6万户,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6平方米,新建改建体育公园(广场)4个、新建健身步道18公里。
医疗卫生
2022年,宿豫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7个,其中医院2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888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2888张;卫生技术人员286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031人,注册护士121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0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40人。
社会保障
2022年,宿豫区新增城镇就业76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先后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0.62万人次,援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26万人,实现返乡就业创业0.31万人。
2022年,宿豫区城乡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5.74万人、6.1万人、8.1万人,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8.4%、98.5%。全年共计为8.03万名60岁以上人群,累计发放养老金2.21亿元。
2022年宿豫区共有各类注册登记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个,养老服务床位2924张,社区养老服务中心67个。
2019年,宿豫区新增标准化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3个、“虚拟养老院”1个、区级智慧养老展示体验中心1个;开展空巢老人应急救助新模式试点,建立健全分散供养老人“1+1+1”关爱机制,全区120多名失能特困供养老人实现集中供养照料。
2019年,宿豫区落实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大病补充保险参保率达100%,发放教育助学金1969万元。新建大兴扶贫产业园等脱贫攻坚重点项目17个,带动3600名低收入农民就业,人均增收9000元。建成全国首个精准脱贫“6+N”标准化体系,全区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低收入人口脱贫率达100%,提前一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核心任务。
基础设施
2019年,宿豫区完成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建设农房改善项目31个、改善农民住房条件10039户,5个项目入选省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全省最多,仰化涧河项目获省委娄书记“点赞”。深入开展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收回被侵占集体土地8.46万亩,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超35万元。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四好农村路”202千米,提档升级农村公路91千米,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0个、农村二类公厕31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环境治理
2019年,宿豫区系统实施气水土整治,完成70家企业废气治理,PM2.5浓度减降率3.8%完成市考核任务。疏浚县乡河道110条、309千米,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年度任务,省考断面水质基本达到Ⅲ类、市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固废污染防治,转移处置危废3.1万吨;实施省道325绿化廊道等沿河沿线绿化重点工程,植树100万株,成片造林3500亩。
2019年,宿豫区实施“雨天不看海”工程,改造雨污管网23千米;实施园林绿化项目25个,城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42.25%、15.28平方米;新改建韶山路、杨舍路北延等道路11条,新增停车泊位1900余个;完成棚户区改造36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3个。大力实施违法建设分类治理,完成31个小区、2.86万平方米违建整治;高分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年度复测,被确定为省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
历史文化
饮食
宿迁历史上为旱作物产区。居民以小麦、玉米(俗称大秫秫)、高粱(俗称小秫秫)、甘薯(俗称山芋、红芋或白芋)等为主食。小麦、玉米、高粱、甘薯可磨为面粉,也可和成稀糊状物烙煎饼。甘薯除蒸煮食外,可切片晒干俗称山芋干,可用它下锅掺和煮稀粥食用,可将山芋干磨粉和成糊状物烙煎饼,还可将山芋干磨成面粉做馒头。新起的山芋洗净磨碎后,加水漏浆沉淀成淀粉(俗称粉面),粉面再经加工为粉丝,粉皮等。境内居民早晚以稀饭和煎饼为主,旱改水种水稻后,中午以大米饭为主。
境内居民多喜食葱、蒜、辣椒。冬季到来之前,多习惯腌制大白菜、酱豆、腊菜、萝卜干、大头菜等蔬菜以备冬天食用。
城乡居民一天吃两顿饭的习俗。农民在夏季大忙时,增一顿午饭,即食用随身携带的煎饼。此习俗农村仍在沿袭,城市居民逐渐养成一天吃三顿饭的习惯,但早餐仍很简单。
文化遗产
大兴旱船
“旱船”本意陆地上的船,因其外观妆扮花俏又常称“花船”。跑旱船(或玩花船)是江苏省宿迁地区广为流行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大兴旱船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源于大旱年间当地百姓祭祀求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蕴含了当地群众对往日渔民生活的怀旧。大兴旱船分单船、双船和多船表演,以舞为主、说唱为辅,形象地塑造行船时的动作情景。
丁嘴跑驴
跑驴是一种民间社火舞蹈,广泛流布于北方地区。丁嘴跑驴主要分布在宿迁市宿豫区大兴、丁嘴、仰化和泗阳三庄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特点主要源于当地生产生活习俗,伴以群众创造性的诙谐表演,传统的跑驴多为一人执驴形道具扮骑驴妇女,另一人扮赶驴人的双人表演,后逐渐出现多人群演,场面宏大、显得热闹非凡。
文物古迹
古代遗址
宿豫区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凤凰墩遗址(保安乡凤凰村凤凰组)、王墩遗址(来龙镇西陵园村东500米)、路墩遗址(来龙镇路墩村西)、陈墩遗址(新庄镇陈墩村北组)、黄泥滩遗址(关庙镇长兴村西)、吴庄遗址(保安乡韩集村凤凰组),西周时期的毛墩遗址(来龙镇北1000米)、沈墩遗址(来龙镇西高圩村陆沈组)、斗墩遗址(侍岭镇侍岭居委会街北)、芝麻墩遗址(侍岭镇岭西村西)、后场遗址(保安乡张圩村后场庄南),战国时期的后墩遗址(来龙镇左庄村后屯组西南侧),汉代的大破墩遗址(保安乡黄泥村腰庄组)、邱墩遗址(侍岭镇陆宋村北450米)、东大宅子遗址(来龙镇路墩村东)、东黄林西黄林遗址(来龙镇黄庄村)、张大营遗址(来龙镇陵园村南)、东大墩遗址(来龙镇左庄村北)、徐宅子遗址(侍岭镇陆宋村北)、双蒋遗址(来龙镇光明村赵庄),清代的仰化行宫遗址(仰化镇复隆村四组)、顺河行宫遗址(顺河集社区居委会东北)等。
古墓葬
汉代的洪武墩墓群(侍岭镇程庄北100米)、尖墩墓群(侍岭镇变电所南500米)、乌鸦岭墓群(侍岭镇侍岭村黄庄组)、曹墩墓群(来龙镇左庄村徐庄组)、孙庄小墩墓群(关庙镇关庙村孙庄北)、刘庄大墩墓群(关庙镇关庙村刘庄北),宋代的刘陵墓群(新庄镇安圩村)。
古井
唐代的陈墩南井、北井、时济泉井(新庄镇陈墩村),关庙的南井、北井(关庙镇董圩村、永平村),侍岭古井(侍岭镇陆宋村北)、康庄井(新庄镇安圩村);明代的竹城寺井(大兴镇竹城村),清代的十八楞井(宿迁高新区油坊组黄耀中家南)。
革命烈士墓
卓圩战场遗址(顺河镇沈庄村)、蔡集烈士陵园(来龙镇陵园村)、来龙庵战场遗址(来龙镇来龙居委会)。
风景名胜
梨园湾
梨园湾景区位于顺河街道梨园湾社区,是以特有的梨园景观、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生产经营形态、乡村聚落等资源为中心,充分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和购物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景区。梨园湾景区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点”、“江苏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江苏最美乡村”、“江苏水美乡村”、“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梨园湾景区围绕“六塘香梨雪海苏北城市田园”的主题,以梨文化为点,以梨为代表的种植产业为线,以植物多样化、原生态型、游乐休闲为面,打造“点线面”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景区根据“梨”的特色,开发出了酥梨原汁、梨王头道醋、酥梨养生醋、梨木茶具和梨木厨具等10余种产品。
电商筑梦小镇
电商筑梦小镇聚焦发展以“新零售”为内核的电商产业,统一塑造小镇景观形态风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产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品牌电商企业集聚基地、宜居宜业的互联网创新生态街区、电商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宿迁动物园
宿迁动物园占地495亩,建成动物馆舍面积1.5万平方米,是苏北规模较大的动物园。园内主要建有猛兽区、灵长区、食草区、爬行区、珍禽区、水禽区等6大动物驯养区和儿童游乐综合项目区;已引进老虎、狮子、斑马、狒狒、驼鸟、袋鼠、天鹅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近百种、数量1000余只。
中运河风光带
运河东岸综合整治工程是一项集防洪、排涝、调水、景观建设于一体的两级政府实施的重点综合整治工程,全长11.7千米。风光带绿化面积50万平方米,修筑配套桥梁30座、桥头公园4个,完善配套亭、廊、塔、景观石等设施多处。以24个节气和春夏秋冬命名的28座桥,造型各异,布局合理;水上乐园、农家乐园、民俗博物馆、造船遗址公园等特色景点点缀其中。运河广场即船厂遗址公园,位于中运河东岸生态走廊中段,面积约10.7公顷,是一个开放式没有屋顶的运河博物馆。2007年,中运河水利风景区被省水利厅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08年8月,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宿迁市水利遗址公园
宿迁市水利遗址公园总投资3.2亿元,总占地面积8.7公顷,2014年完成投资2.1亿元。宿迁水利遗址公园包括宿迁水利展示馆、井头泵水战、翻水站遗址、油库区遗址、宿迁水利丰碑人物雕塑群、运河湾码头、清水栈道、以及水利文化广场,占地约75000平方米。遗址公园以水文化为主题,挖掘运河湾的历史文化资源。
江苏省民防训练基地
江苏省民防训练基地西临大运河、东至金沙江路、北到二干渠、南抵陆塘河,三面环水,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不仅是运河湾现代农业产业园游览观光的好去处,更是市民拓展训练和应急体验的最佳场地。是江苏省最大的防空防灾教育训练基地。
地方特产
“黄狗”猪头肉
黄狗猪头肉由民间名师黄德(诨名叫黄小狗)始创,人称“黄狗”猪头肉,已有200多年历史。其肉色泽酱赭,香味浓郁,肥肉酥烂,精肉鲜香,味纯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尝此肉,大为赞赏。自乾隆皇帝品尝后,黄德将其锅中剩下肉汤倒入新烹制的猪头肉汤中,如此每天将肉汤留下一碗掺进新汤,世代相袭,故又有“乾隆老汤”之雅称。被列入《江苏名菜谱》。
丁嘴金菜
丁嘴金菜身条粗壮,嘴乌体亮,肉厚味美,健体安神,营养丰富。“丁庄大菜”先后参展于南洋劝业会、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中国农业展览会和广州商品交易会等。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2019年11月,宿豫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19年12月,宿豫区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20年8月,宿豫区获得江苏省2019年“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2日,宿豫区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2月2日,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拟授牌命名对象。
2023年10月,宿豫区被农业农村部授予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2023年11月,宿豫区被确定为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参考资料
丁嘴跑驴.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
大兴旱船.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6 10: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