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雀稗(学名:Paspalum wettsteinii Hack.)是
禾本科,
雀稗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匍匐茎,秆高可达200厘米,秆无毛,有时有分枝,叶鞘包茎,
叶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基部钝圆,边缘呈波状皱折,质软,圆锥花序直立,开展,
穗状花序,互生,总状花序轴纤细,小穗长椭圆形,先端钝,浅褐色。内稃与外稃相似。成熟的谷粒褐色,长卵圆形。
多年生草本,丛生,具
匍匐茎,秆高90厘米左右,有的高136-200厘米,冠幅100厘米。秆无毛,有时有分枝,节2-5个,具短柔毛;
叶鞘包茎,叶舌长2毫米,膜质,呈小齿状,为一圈长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20-43厘米,宽1.5-3厘米,基部钝圆,稍包茎,边缘呈波状皱折,质软,多数无毛或下部具白色长毛。
圆锥花序直立,开展,具穗状
花序4-9个,互生,下部的长达8-10厘米,上部的长约3-5厘米。
总状花序轴纤细,宽0.5-0.7毫米。小穗柄成对,第一柄长约1.5毫米,第二柄长约0.5毫米。小穗呈4行排列于穗轴一侧,中行小穗排列不规则。
小穗长2.3-2.5毫米,长椭圆形,先端钝,一面平坦或稍凹,另一面显著凸起,浅褐色。第一颖缺,第二颖与小穗等长,长椭圆形,具3脉。
内稃与外稃相似。成熟的谷粒褐色,长卵圆形,长约2毫米。
宽叶雀稗性喜高温多雨的气候和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在干旱贫瘠的红、
黄壤坡地亦能生长,唯叶子明显变窄,而且易老化。在中国
南亚热带地区可四季常青,而以夏秋季节生长最茂盛,冬季下霜期间生长停止,叶尖发黄,霜期过后即恢复生长。
宽叶雀稗原产南美巴西、
巴拉圭、阿根廷北部等
亚热带多雨地区。该品种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牧草作物联络委员会选育而成。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均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国是1974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先在广西畜牧研究所栽培,经十年来的引种观察和
区域试验,已作在草地改良中推广应用。广西种植面积达4千多亩,此外,云南、贵州、广东、福建、湖南、江西等省均有引种栽培。
宽叶雀稗可用种子繁殖或分孽繁殖。如用种子繁殖,可在9月份采收种子,次年春季3-4月份气温达20℃时播种。可种植在新开垦的处女地、退化草地和休闲地。播种前进行地表处理,全垦、重耙均可,表土要细碎平整。单一宽叶雀稗草地的播量为7.5-15千克/公顷;与
豆科牧草(
柱花草)混播时,豆科、禾本科每公顷的播种量分别为7.5-12.3千克和3.75-7.5千克,再拌以375千克/公顷的钙镁磷肥。可采用条播和撒播。播种后覆土1厘米,也可不覆土。如作收种用,可行条播。每亩用种量0.5千克,播种时可用钙、镁、
磷肥或
草木灰与种子拌匀或做成丸衣种子再播。在种子缺乏时,亦可采用分株移植的办法来扩大种植面积,在雨季移植极易成活。
播种后前期生长较慢,每公顷追施尿素45-60千克,以利其迅速覆盖地面。单一宽叶雀稗草地,每利用一次应追施氮肥(
尿素)45-75千克/公顷,以利再生。宽叶雀稗草地栽种当年即可利用。
宽叶雀稗的适口性较好。家畜在宽叶雀稗与
毛花雀稗、东非狼尾草的混播草地上放牧时先选食宽叶雀稗。据放牧牛群的观察,宽叶雀稗的一次放牧采食株丛率为61%,比狗尾草的高60%,比
圆果雀稗的高29%。宽叶雀稗再生草的适口性极好。
宽叶雀稗的再生草较耐寒。据冬季放牧观察,在连续霜冻12天,最低气温-3℃的情况下,其再生草仅叶尖枯死,其他部份仍然青绿,没有放牧利用的其地上部分枯死。因此,冬季经常有大霜冻的地区应在初霜前2-3周刈割,以减少霜害。家畜喜食受霜害枯死的宽叶雀稗。
营养价值宽叶雀稗的营养价值较高。分萦期粗蛋白质含量最高(占干物质的10.29%),以后逐月下降,到开花期下降为7.93%。故宽叶雀稗应早期利用,以提高饲用价值。宽叶雀稗的粗蛋白质含量与
卡松古鲁狗尾草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