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旧称一家之主,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一般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自然人)。一般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孩子的长辈。其并非
法律术语,学校常见称呼,但与法律上的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范畴比较近似,属于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的一部分。
基本解释
1. [the head of a family]∶旧称一家之主
2. [the parent or guardian of a child]∶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例句
引证解释
1、一家之主。
《墨子·天志上》:“若处家得罪於家长,犹有邻家所避逃之。”《诗·
周颂·载芟》“侯主侯伯” 毛 传:“主,家长也。”
孔颖达 疏:“《坊记》云:家无二主,主是一家之尊,故知‘主,家长’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陆象山 家于
抚州 金溪 ,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 元 无名氏 《神奴儿》第四折:“大人,
小儿犯罪,罪坐家长,干小妇人每甚么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家长在家日纵容了你。如今他出去了,少不得要还老娘的规矩。”
2、指一族之主。
《水浒传》第四七回:“惟有
祝家庄 最是豪杰,为头家长,唤做
祝朝奉 。”
3、丈夫。
《
三国志平话》
卷上:“贱妾本姓 任 ,小字
貂蝉 ,家长是
吕布 ,自
临洮府 相失,至今不曾见面。”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你便守煞呵,刚捱到服满三年,你嫁箇知心可意新家长。” 元 施惠 《幽闺记·抱恙离鸾》:“[旦]我随着个秀才栖身。[外]呀!他是什么人?你随着他。[旦]他是我的家长。”
4、船家,船主。指驾船的人。
《水浒传》第三七回:“只见那梢公放下橹,说道:‘……你三箇却是要吃
板刀面?却是要吃
馄饨?’
宋江 说道:‘家长休要取笑,怎地唤做板刀面?怎地是馄饨?’”《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吕玉 闻说惊慌,急叫家长开船,星夜赶路。” 明
周履靖 《锦笺记·游杭》:“[生]这等下船罢,[下船脱衣介] 紫苔 ,分付家长,要 杭州 去。” 明 李翊 《俗呼小录·世俗语音》:“船家,艄子也。又为梢公。今皆称家长或船家长。”
5、称呼,宋时对节级(狱吏)的称呼。
《水浒传》第三八回:“说话的那人是谁?便是 吴学究 所荐的 江州 两院押牢节级 戴院长
戴宗 。那时故 宋 时 金陵 一路节级,都称呼家长; 湖南 一路节级,都称呼做院长。”
6、父母监护人。
张天翼 《春风》:“他们的家长多半跟老师们很谈得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材,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7、俗指父亲、母亲。
《合格家长》具备条件
德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一个
问题儿童的背后都有一个
神经质的母亲。”这话虽然有点刻薄,但不无道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什么,混淆教和养的概念。所以,溺爱型家长总是试图代替孩子成长,导致孩子无能无情;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由成长就好,这样就会导致孩子行为不规范、成绩不稳定;还有的家长望子成龙,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孩子心态失常等等。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研究者以及成功家长的经验是,孩子的成长虽然和社会、学校
不可分,家长的
早期教育及细节影响仍然是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有利的助力。众多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要从0岁开始规范他们的
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帮助他们积极客观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养成
好习惯,家长在孩子青春期的问题上就不会过于被动。这就像对待一棵树,小时候规范好它的方向,以后就不用过于精心,它完全可以靠
惯力成长。
第二步:行动——和老师做最好的配合
很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底线就是“别犯法就行了”。这都是消极的态度。其实,学校的
教育方针是经过百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如果家长能和学校配合,这是一种捷径。
学校老师普遍认为,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只看成绩不看做人,对规范孩子行为意识的教育不够重视;还有一些家长督促
孩子学习不主动。
小学生守则中的
行为规范有20条,很多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需要一个
连贯性和
习惯性,如果孩子在家和在学校是两个样子,就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规范他们的行为犹其重要。可能很多家长认为小孩子学习不差就行了,其实
规范行为才是最重要的。比如一个孩子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敷衍写作业或者不写,那么这可能会导致他长大后的诚信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习惯是积极的、阳光的,那么,他在学习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
第三步:研究——多沟通交流有方向
一个人的
成长需要感染,需要激情,需要一个“场”。看一场激动人心的球赛,你会产生运动的冲动;听一位心态健康的残疾人讲成长经历,你会觉得自己很幸运,生命很宝贵。要做好一个家长,你需要找到一个可以给你动力和自觉、积极情绪的“场”。
很多家长都有一箩筐忙碌的理由,孩子只要没出现“问题”,就似乎难以“专注”地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对于很多可以演变成问题的细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如果你经常和老师交流,经常和孩子家长们沟通心得,你就会找到自己孩子的问题隐患、发展潜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找到最具体、最快捷的方法。比如所说的
赏识教育、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培养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和
表达能力、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问题的具体的方法、分寸、细节,都可以和有经验的家长取经,很多细节也可以直接拿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