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仅有小平。自圣宋钱始至宣和钱,宋代行用币为徽宗时所铸,同时期安南及后续皆有铸造(停铸时间不可考)。宋代铸造宣和元宝为古钱币中,铸造、字体之精品者,留存量稀少。安南特征为阔缘,铜制明显有差异,铸存世量颇丰。
宣和元宝分篆,隶二体,直读;小平径2.5厘米,折二径3厘米,折三径3.3厘米,小平背陕者钱文为瘦金体。“宣和元宝”大铁钱,铸造精良,品相完好,
宽缘、广穿、长冠“宝”,篆书旋读,大字大样,富有神韵。此钱千不见一。 此钱径45毫米,广穿口12毫米,厚4毫米,重36克,为当拾“宣和元宝”大铁钱。此钱铸于宣和元年(1119年),当时铸有“
宣和通宝”,互称对钱。
据历史文献记载,
宋徽宗在位25年(1101-1125年)
改元六次,铸钱七种,有“建国、圣宋、
崇宁、大观、政和、
重和、宣和”钱。徽宗用人不当,重用
高俅、童贯等人造成社会动荡,国家不安。近代著名泉学家罗伯昭先生,在评价“
政和重宝”
年号钱时称:“重宝有铜铁不铸,
铁钱几度瘦金体。君臣书法争千古,
改元三次政不和。”
作为一代帝王
赵佶,治国无能,书法绘画、铸币却独树一帜,独创“瘦金体”书法。“
大观通宝”、“
崇宁通宝”、“宣和元宝”等史称“
御书钱”。
目前,“大观通宝”、“崇宁通宝”、“宣和元宝”等“
御书钱”越来越受到泉学界和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对“御书钱”有了新的认识,近期钱币价格不断攀升。特别是“宣和元宝”存世量较少,现已经成为泉学界收藏与研究的主要珍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