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首府
历史上的建制汀州的别称
客家首府是历史上的汀州的别称,如今指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长汀县,在漫长的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上,汀州作为第一个府治行政机关而存在,所以被海内外一亿多客家人称为客家首府,在原汀州管辖长汀县等八个县依然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
历史沿革
客家首府长汀,是闽、粤、赣三省的边陲要冲,是福建的边远山区。长汀是福建新石器文化发祥地之一,全县有200多处新石器遗址。汉代置县,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
客家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南迁汉族移民群体中的一支,其中部分人抵达粤赣闽三地交界处,与当地畲瑶侗民族土著居民杂处,互通婚姻,经过千年演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客家人不断渗透、吸收、溶化了闽越族畲族等的风俗,尤其是畲族原在长汀境内居住不少,至今以畲字为地名的有二、三十处之多。他们长期和客家人相处交往,发展到通婚,彼此风俗互相影响。故在客家人风俗中,保留有畲族风俗的痕迹。
自盛唐到清末,长汀均为州、郡、路、府的治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湖南凤凰一起被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体。
长汀县为福建省龙岩市下辖的一个县,总面积3104平方千米。地处福建西部,闽赣边陲要冲。这里千山竞秀,群峦叠嶂,为武夷山脉南段,是福建的边远山区,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城。2010年末户籍人口39.34万人,通行闽西客家方言长汀话。汀江为闽西最大河流。
客家人入闽后,沿着汀江两岸定居,故汀江流域各县市均为客家人聚居之地,汀江流域成为客家人的大本营。汀江孕育了客家人,逐步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
区位优势
长汀区位优势明显,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龙赣铁路、龙长高速公路、319国道和省道洋万线在城区交汇,直达赣、湘、鄂、川和福建各地,承西启东的交通枢纽作用日益突出。长汀至厦门港350公里,距连城机场81公里,长汀至广州、深圳当天可达,特别是长汀至京九铁路140公里,龙赣铁路与京九铁路相接,已开通“铁海联运”,2006开通了龙岩直达北京的“海西号”,长汀至北京只要23个小时。
龙长高速公路与福、厦、漳、泉相通,2012年龙厦铁路的通车,长汀成为闽南、粤北与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
历史文化
长汀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至新石器时代,古闽族人在此繁衍生息。西晋太康三年(282年)为新罗县境,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长汀县,属汀州。
历史上为州、郡、路、府所在地,八闽客家首府,“阛阓繁阜,不减江、浙中州”,曾是闽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现属龙岩市,全县人口48.8万,设11镇7乡299个行政村(居)委会,拥有30余万亩耕地。汀州镇为县人民政府所在地。
长汀文物古迹遍布全县,包括地下、地面的遗存,寺庙建筑、古墓葬、古城墙、古城门、古器物、古街区民居、古碑刻、古驿站等,都极为丰富。西门的蛇王宫,蛇王塑像至今保存完好;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秦汉遗址,成为古闽族人聚居的实物见证;
唐代古井“八卦龙泉”和宋代古井“府学阴塔”,是我国极为独特罕见的古井;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墙、古城门矗立城中;文庙、妈祖庙以规模宏大,名冠古汀州八邑;风格独特的云骧阁、唐寺、宋庙、明清古街区等建筑,以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旧址数不胜数;商周时期的石器、彩陶、青铜器、瓷器、战国货币等文物,奇珍荟萃。
长汀自古教育繁荣,书院林立,人才辈出,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在1200多年中形成以客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从宋至清历代科举(缺元代),汀籍进士70名(含武进士4名),举人265名(含武举人87名),特奏42名,荐辟16名。明、清两朝“五贡”528名。
历代无论是士人的文艺创作,还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都有可观的成就,饮誉中外,光彩夺目。作为古汀州所在地,历代文人墨客留连吟诵,唐代的张九龄,宋代的陆游、宋慈、陈轩、王捷,明代的马驯、郝凤升、宋应星,清代的上官周黄慎杨澜、纪晓岚、黎士弘、康泳、江瀚等,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陈毅等,都以如椽巨笔为长汀的山川风物写下不朽的诗篇、著作,流传于世。
端午节,长汀客家人又称五月节,是一年中“五、八、腊”三大节日之一。过节除沿袭中原习俗用竹叶包粽子,吃雄黄酒,赛龙舟,挂菖蒲等外,还在五月初五那天,男女老少都用“药把水”洗浴。“药把水”是用山上能入药的草木煎制而成。
特色小吃
闽西八大干
闽西八大干是福建客家菜系代表之一,“闽西”二字即为“汀州”,位于福建西部。闽西八大干包括:长汀豆腐干、连城地瓜干、上杭萝卜干、永定菜干、清流笋干、武平猪胆干、明溪肉脯干、宁化老鼠干
糍粑
相传宋朝长汀满岚岭宝珠峰有座龙庙,天旱求雨时,城乡群众多以糍粑供奉。后来庙内住持也制作糍粑出售。因糍粑柔韧甜美、价廉耐饱,来往旅客至此多争相品尝,致使满岚岭的糍粑子无人不晓。糍粑现已在为宴席上的点心首菜,也是人们馈赠亲友的食品,市场上常有出售。
[特色]形圆质白,柔韧甜美。
灯盏糕
灯盏糕即油炸糕,是用大米、黄豆磨成稠浆经油炸而成,形扁圆,中空而隆起,形似两个旧式灯盏吻合一起,故称“灯盏糕”。民国初年,基督教英籍传教士詹嘉德牧师来汀传教,在教徙周某家中吃“灯盏糕”时,反复幼稚地询问:“面底两块是怎样粘合的?”成为一时笑谈。
长汀农村每逢年节,家家都要炸灯盏糕食用或送人,城里则为日常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出售,精美者内加精肉、长城菇、冬笋或葱蒜等馅心。有一首儿歌:“灯盏糕,膨膨起,没铜钱, 得死。”道出了人们对这种传统食品的喜爱。[特色]松嫩香酥,色泽金黄,兼有豆香。
笼床糈
笼床糈,又名“簸箕糈”,为长汀城乡传统食品。笼床饧蒸好后,切成片条晒干,加佐料煮食者称“米粉条”,蒸好后整张包入炒熟的瘦猪肉丝、韭菜段、豆芽等卷成筒状,淋上花生油、酱油者称“笼床卷”。
[特色]质地细嫩,色泽洁白,清香可口,多食不腻。
卷饼
卷饼在长汀历史悠久,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 制。
[特色]卷筒状,色泽金黄,皮酥馅香。
烧麦
自明代以来,烧麦即为长汀著名的风味小吃。烧麦状似石榴,以皮薄馅爽,芳香扑鼻,令人垂涎而得名为:“三特石榴果”、“三里香”。后人因烧麦皮为面粉制成,吃时又要“赶烧”(趁热吃),便叫“烧麦”。“烧麦”有荤素两种。
板栗糕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特产。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为筵席中的时令美点。
[特色]色黄似桂花,味香、甜、松。
兜汤哩
“兜汤哩”是长汀的热汤类传统小吃,有猪肉兜汤、鱼肉兜汤、鸡肉兜汤等。长汀方言“兜汤哩”是“端肉汤”的意思。
[特色]汤热肉嫩,清香可口。
扁食(馄饨)
馄饨,有史记载在2000年前就已成为中国通食,长汀通称为“扁食”。长汀的“扁食”是以极薄的面皮包馅制成,馅如小指头大,薄皮围边,馅心多种多样,可用猪、牛、鸡、鱼各种肉类或虾仁等分别制茸成馅,但以精猪肉为多。
[特色]滑溜适口,汤味清鲜。
炸雪薯(薯包)
药薯,《本草备要》名“薯蓣”,又称山药、准山。相传宋英宗赵曙,为了避讳,把薯蓣改名为“山药”,今又称雪薯。闽、赣边区少数县份有种植,长汀较多。
炸雪薯,又名“ 薯包”,在清末民初就已上了筵席。1941睥,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长汀时,工业合作社百余人,曾在霹雳岩公园“中南旅运社”举行盛大欢迎酒会。席间, 薯包一菜受到艾黎赞美。1984年,幼年离家的美籍汀人陈鼓应教授返回家乡,吃了 薯包,也觉得酥香味美,赞不绝口。
[特色]形圆外黄内白、皮酥肉嫩。
参考资料
民俗风情.长汀县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2: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